2024
07/19
09:17
来源
无锡日报
分享
梅雨时节,曾是长江中下游地区孩子们最快乐的时候,因为一年一度的捕鱼季到了。
没完没了的雨水,“哗啦啦”地从空中倾泻而下,汇集到广袤平原上星罗棋布的池塘里。当塘水满溢、无法容纳更多雨水时,水流便漫过堤岸,向周边的稻田里倒灌。兴许是习性使然,抑或是想挣脱束缚,向往更自由自在的生活,平时被圈养在狭小池塘里优哉游哉的鱼儿们,被“叮叮咚咚”的雨水激活了体内深藏的天性,一个个争先恐后、成群结队地从塘里蹿出,寻找更广阔的空间。于是乎,大大小小的秧田间、纵横交错的沟渠里,到处可见鱼儿们游弋的身影。
这时,全副武装的捕鱼者出场了。他们头戴斗笠,身披蓑衣,手执鱼叉,腰挎鱼篓,赤着双脚,三三两两逡巡在弯曲不平的田埂上,犀利的眼神,全神贯注地扫视着才插秧不久的稻田。汪洋一片的稻田里,小禾仅露尖尖角。成群的鱼儿在田间追逐戏水,或觅食,或甩子交欢,尽情释放着天性,丝毫没有察觉到危险将临。
突然,平静的水面上响起“噼里啪啦”的打水声,激起阵阵涟漪,是数尾鲫鱼搅在一起,忙着交欢,全然不顾乌黑的脊背露出水面,已成为捕鱼者的目标。瞅准时机,“嗖”的一声,鱼叉脱手而出,如利箭一般,快、准、狠地直插鱼群。锋利的鱼叉上,设有六七根装有倒刺的钢钩,只要被刺中,绝难逃脱。提起鱼叉,但见两条七八两重的乌背鲫鱼在钢刺上绝望地挣扎。它们为自己的大意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也有捕鱼者会拎着狭长的竹笼(一种特制的捕鱼工具,一头大而圆,另一头小而尖),来到水沟与河流的交汇处,将竹笼埋在泄水的水泥管前方。小口朝里,装有倒刺的大口朝外,用石块或泥块固定住笼子,利用水位落差,等鱼儿自投罗网。鱼儿都有溯水而上的习性。只要鱼儿游进了竹笼,就再也逃不出来了。这种方法捕鱼往往成果丰硕,有时一次可以捕获好几十斤。
不过儿时的我们,更喜欢三五成群,一起到秧田里摸鱼。站在田岸上,看到某处秧苗在摇曳,便知道那里有鱼,就“扑通扑通”争先恐后地跳下水去,将双手探入水中,小心翼翼地从不同方向朝目标合围。走投无路的鱼儿惊慌逃窜,尾巴激起的水花把我们淋得浑身湿透,但丝毫影响不了我们捕鱼的兴致。当满头泥水的我们,用小手紧攥着活蹦乱跳的鱼儿,笑容灿烂地向大伙展示战果时,别提有多快乐了。
如今,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农田已很少了,而儿时捕鱼的快乐,也只能深藏于记忆之海了。(符志刚)
Copyright(C) 1998-2025 wxrb.com All Rights Reserved无锡日报报业集团无锡新传媒网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7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330069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00306号
苏新网备2006009 苏ICP备0500402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