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新传媒
首页 > 观山路 > 探索·思 > 正文

让老年人安享稳稳的美好与幸福

2024

07/16

09:22

来源

无锡日报

分享

  人口老龄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趋势。当前,我国人口发展呈现老龄化的趋势性特征。无锡是全国较早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城市之一,预计到2025年,全市老年人口将超过154.9万人,人口老龄化比例将达30%左右,同时高龄、失能、纯老(空巢)、独居等老年群体数量持续增加,养老服务压力不断增大。因此,在“十四五”期间,亟须加快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努力让所有老年人都能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安,安享稳稳的美好与幸福。

  ■做好养老产业发展规划,引导康养产业集群发展

  现阶段无锡养老服务主要是兜底性服务,以特困、低保、低收入等家庭为重点,补缺型福利特点明显,普惠型服务虽有涉及,但服务对象范围较为有限。养老服务的产业化水平不高,教育培训、文化娱乐、健康养生、旅居养老等融合发展型服务尚处于起步阶段,针对不同类型老年人群体需求的精细化、差别化、特色化服务供给还不足,创新型、品牌型、集团化养老服务企业也不多。此外,市域范围内的养老服务线上交易平台缺失,养老服务的市场潜力尚未得到充分挖掘。

  建议无锡按照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全局性、系统性、战略性、科学性的要求,统筹城乡、区域、政社企等整体发展情况,明确城乡养老服务的功能定位,制定养老服务发展规划,实现从农村到城市的空间过渡,使得田园养老与现代社区居家养老两种养老服务模式相得益彰。无锡山水资源丰富,可以在生态良好、气候宜人的宜兴市、滨湖区等地,规划建设以旅游、休闲、养生为主的养老产业示范园区,打造一批田园康养基地和田园式、花园式乡景基地,探索旅居养老、文化养老、健康养老等新业态与新模式。

  ■以家庭照护床位为突破口,提升居家养老服务水平

  调查显示,当前城乡老年人需求最多的养老服务是上门医疗,紧随其后的是健康监测和紧急救助,其他依次为修建更多的养老机构、送餐/做饭、打扫卫生等家政服务。而目前无锡居家养老服务多以提供日常生活服务为主,仅能为老年人提供定期体检、健康讲座等常规服务。由于当前医务人员上门服务的医疗风险,以及医患纠纷防范、服务规范和收费标准等配套政策规范与法律规范尚不明确,导致相关服务机构不愿、不敢提供上门医疗护理服务,家庭医生有签约无服务的现象较为普遍。同时,由于政府购买养老服务的标准和补贴额度偏低,导致社会力量对于承接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运营管理的积极性不高,更不愿提供上门助浴、助医等服务内容。

  建议无锡不断提高特殊困难老年群体的基本养老保障水平,持续完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进一步丰富居家养老援助服务内容,健全老年人社会救助福利体系。要明确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资质要求,开展首诊和评估认定,研究做好各项风险防范与责任保障工作,建立健全居家医养服务规范、技术指南和工作流程,明确上门医养服务价格(收费)政策,研究做好各项风险防范与责任保障工作。此外,要在总结前期工作经验的基础上,逐步扩大家庭照护床位的试点范围,以养老机构为依托,以社区养老服务中心为支点,把养老机构专业化的养老服务延伸到家庭,对家有失能老人的家庭提供适老化改造、专业护理、远程监测等养老服务,更好满足老年人多样化养老服务需求。

  ■推动智慧养老平台共享,加强线下服务资源调配

  无锡发展智慧养老起步较早、基础较好,但仍存在一些短板。首先,养老服务信息共享和挖掘利用工作待加强。目前智慧养老数据信息的互联互通尚未有效实现,民政、卫健、医保、公安等部门涉及老年人服务的信息壁垒亟待打通。相关部门对于收集到的养老数据缺乏有效分析与利用,数字化管理向优质高效服务的转化应用不足。其次,数字养老与健康融合水平待提升。目前智慧居家养老服务内容主要集中在就餐、生活照料、紧急救援、精神慰藉等“养”的层次,而远程医疗、个性化健康管理、互联网+护理服务、互联网+健康咨询、互联网+健康科普等“康”的服务内容尚不多。此外,线下养老服务人员短缺现象较普遍。

  建议无锡依托江南大学等高校和相关职能部门,着力打造集科学研究、实践指导、标准研制、展示体验、示范推广以及人才培训于一体的智慧康养综合服务创新中心,汇聚康养人才、康养设施、康养服务、健康旅居、康复理疗、康养培训、康养辅具、适老化产品等资源,吸引为老服务商家入驻线上交易平台,提供助洁、助餐、助浴、代办、康复等服务,实现互联网养老护理员在线接单,有效拉动养老服务消费。无锡物联网产业发展基础好,可以探索打造智慧康养应用场景、示范样板,建设智慧健康养老市级运营指导中心和区级消费体验中心,推进社区嵌入式智慧康养器具销售和租赁网点建设。此外,还要支持专业服务机构采用“互联网+”服务模式,将医疗机构内医疗服务延伸至家庭,创新居家医疗服务方式。

  ■统筹考虑多元利益诉求,打造“一老一小”服务综合体

  “一老一小”的养老、托育问题是社会关注热点。实际上,江苏省在前几年就提出要“统筹推进老年和儿童友好型城市(社区)建设,打造一批代际融合、充满活力的城市和社区”,但目前解决“一老一小”问题多是采用分而治之的思路,统筹解决问题的思路不多,在共用人员、场地以及促进代际交流等方面考虑较少,创新性工作不多。

  建议无锡将代际融合理念纳入政策制定层面,把握“一老一小”问题解决方案的共通之处,完善顶层设计,因地制宜开发和创建代际互动与参与平台,形成多主体参与的服务机制与激励机制。要进一步解决好开展代际共融活动的资金筹集与投入、实施主体、分工协作机制、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组织管理等问题,在场地配置、人才配备、资金投入上给予街道、社区更多扶持,并吸纳企业资金、社会捐赠等民间资本为开展代际共融活动提供支持。要加快探索共址、共享的代际共融试点,打造“代际接触区”,推进全龄友好社区规划建设,打造“一老一小”整合服务综合体,鼓励养老机构与幼儿园场所共址、资源共享、设施共建,实现养老与托育在居住空间、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人力资源等方面的有机结合。

  (李俏:江南大学法学院副院长、教授)

Copyright(C) 1998-2024 wxrb.com All Rights Reserved无锡日报报业集团无锡新传媒网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7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330069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00306号

苏新网备2006009 苏ICP备0500402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