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新传媒
首页 > 太湖潮 > 太湖e评 > 正文

漫评:在轨道上跑出强国复兴“加速度”

2024

07/03

10:32

来源

无锡新传媒

分享

  一百多年前的今天,中国第一条营业性铁路吴淞铁路正式通车。该铁路自上海经江湾至吴淞,长约14.5公里。百年之后,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15.9万公里,其中高铁营业里程达4.5万公里。百年变迁,见证了中国铁路的曲折发展,也见证了中华民族的复兴崛起。

  轨道上的列车,唤醒了沉睡中的古老中国。1876年,英国怡和洋行等英国资本集团擅自修建吴淞铁路,仅一年后便被清政府赎买拆毁,20年后,吴淞-上海间的淞沪铁路才得以再建。莽莽神州,岂长贫弱?在汽笛鸣响中,古老的中国也开始打开了近代工业化的大门。1909年,詹天佑主持设计中国人自己勘测、设计、施工修建的第一条铁路——京张铁路,打破了中国人不能自建铁路的论调。1952年,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自力更生修建了新中国第一条铁路——成渝铁路,拉开了新中国大规模经济建设的序幕。2008年,我国建成了第一条设计时速350公里的高速铁路——京津城际,擦亮了新时代中华民族自己的高铁品牌。从自主设计修建零的突破到世界最先进水平,从时速35公里到350公里,轨道上的历史见证了中国铁路的发展,也见证了中国综合国力的飞跃。

  轨道上的列车,跑出了腾飞中的现代中国。回看中国铁路历史不应只局限于“铁路之变”,更应看到“发展巨变”。 铁路带动沿线旅游业、服务业火爆,大幅刺激消费,撬动沿线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区域融合和乡村振兴的步伐,是中国加快产业转型、实现共同富裕的具体体现。31个省份全部出台铁路安全地方性法规规章,建立厅际联席会议机制、“双段长”制、铁路与地方110报警服务台互通机制,提高铁路沿线安全环境治理水平,是中国共产党坚定依法治国、筑牢民生之基的生动实践。“复兴号”如银龙穿梭的背后,是最大台车、最智能盾构机、最快铺轨机、全周期智能建造、智能运维,是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施工装备与建造技术之变。科技创新催生的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更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中国高铁事业飞速发展,从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到自主创新,中国高铁技术已然领跑世界。

  轨道上的列车,绘就了复兴中的未来中国。当前,中国高铁“走出去”,正在为当地人民的生活铺就“幸福路”。亚吉铁路、蒙内铁路、中老铁路、匈塞铁路贝诺段、雅万高铁等一批项目投产运营,铁路技术装备出口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一带一路”中欧班列累计开行超8.2万列、790万标箱,通达欧洲25个国家217个城市,西部陆海新通道货物流向通达120个国家(地区)473个港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高铁是我国装备制造的一张亮丽的名片,成为我国对外经济技术合作的‘抢手货’,要抓住机遇、乘势而上。”中国铁路走出国门,既是畅通中外贸易的“稳定器”和“加速阀”,为地区的和平与发展提供“加速度”,也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更多更好的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共同绘就美美与共、繁荣发展的美好愿景。(杨洋)

Copyright(C) 1998-2024 wxrb.com All Rights Reserved无锡日报报业集团无锡新传媒网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7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330069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00306号

苏新网备2006009 苏ICP备0500402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