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新传媒
首页 > 新闻中心 > 无锡新闻 > 正文

新华日报|把历史融入城市未来 无锡:让运河遗珠绽放时代光彩

2024

06/21

09:11

来源

新华日报

分享

荡口古镇历史文化街区

  6月2日端午前夕,无锡清名桥畔人声鼎沸。河面上,鼓声起,龙舟如离弦之箭;河岸边,呼声亮,观者激情四溢,12支龙舟队的200多名选手在悠悠古运河上展开了激烈角逐,这份亲水欢乐是属于无锡的“夏日多巴胺”。

  2014年6月22日,中国大运河项目成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江南运河无锡城区段和清名桥街区也成功当选为其子项目,至今已有十年。

  无锡,自古以来人文荟萃,开风气之先,立时代潮头。如何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无锡大运河文化?如何将运河文化融入城市发展?无锡市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成立以市委书记为组长的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充分发挥市委宣传部作为领导小组办公室的统筹协调作用,在实践探索中交出了自己的耀眼答卷。

位于无锡滨湖区的梁溪河景。 聂爱华 摄

  护·生态

  优化环境,还水于民

  六月的傍晚,无锡大运河畔,夕阳染红了河面,微风习习中,船来船往,前来饭后散步的市民络绎不绝……

  “虽然在运河边生活了几十年,但过去很少来这里。现在我几乎天天来,因为我家到运河有了一条专门的步道,可方便了!”家住梁溪区五河苑的潘先生夫妇及其邻居们已经养成了饭后“运河WALK”的习惯。在潘老看来,无锡运河沿线最大的变化是“亲水”。

  眼下,梁溪河、京杭大运河岸线已全面实现骑行道、跑步道、漫步道“三道”贯通,打造了一处处滨河“城市客厅”。不负耕耘,梁溪河综合整治提升工程入围了“2023年度绿色发展十大案例”。

  无锡的生态文明建设历来都是从治水开始。40.14公里大运河无锡段、8公里梁溪河及其25条主要支河支浜,流经锡城5个区25个镇街……“两河”对于无锡有着特殊的地位:大运河无锡段是京杭大运河唯一既穿主城又绕主城而过的部分,梁溪河是无锡的母亲河,两条河都承载着厚重的人文历史,流淌着许多“无锡故事”。

  6月1日,无锡市美丽河湖“两河”整治提升工程建设推进会召开。当日上午,无锡市领导一行来到京杭大运河沿线,察看“两河”整治提升工程重点项目情况,每到一处,察看图纸、踏勘现场,详细了解项目规划建设进展。推进会上,无锡市委书记杜小刚强调,要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强化系统观念,聚焦关键重点,有力有效推进“两河”整治提升年度任务,着力打造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和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的标志性工程,让“两河”成为展示无锡生态文明和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实践的亮丽窗口。

  随着一项项“两河工程”的推进,运河畔越来越多地走进市民的日常生活。记者了解到,南尖公园即将完工,将打造成青年休闲娱乐集聚地。与此同时,北尖儿童友好示范公园将启动招标,打造全市最大的户外亲子乐园。此外,江尖公园和古运河(东门段)的更新改造也在进行中,全长2.4公里的古运河(东门段)一河四园的滨水空间提升改造也即将开工建设。

  生态优先的有效推进也考验着统筹布局的水准。无锡出台了全省首部滨水空间地方性法规和省内首个水利遗产保护规划,持续完善文旅发展等专项规划,积极编制长江国家文化公园无锡段、江阴段规划,构建形成“1+1+N”的规划体系……多个“全省首部”的破题,也彰显了百年工商名城敢为人先的魄力和“一张蓝图绘到底”的决心。

  十多年来,大运河无锡段通过整治和生态景观改造,在古运河景观带成为“围合绿链”的城市花海,江南水弄堂景色充分呈现。2023年宜兴市获评国家“两山”实践创新基地,新吴区创成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无锡市成为省内唯一获得两个国家级生态创建荣誉的地级市,成为无锡实现还河于民、还绿于民的生动注脚。

中国丝业博物馆

  守·文脉

  文明探源,擦亮品牌

  时光回转到2018年7月,梅里古镇二期项目启动。在项目基建考古勘探时,发现了距今3000多年的商周遗址——梅里遗址,这一发现可能将无锡运河文化提升至3000年以前;如今,在梅里遗址上建成了梅里遗址博物馆。馆内,一个面积巨大的遗迹发掘现场,散落其上的陶片,静静诉说着伯渎河曾经承载的吴地繁华……

  无锡大运河就像一条珍珠项链,串联起无数耀眼的人文“遗珠”。如何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大运河宝贵遗产,凸显运河文化价值,是无锡必答的时代之问。

  无锡对大运河沿线文化遗存保护利用的探索,早在2006年便已启动。加强沿线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深入实施《关于在城乡建设中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的实施意见》;实施《无锡市“百匠千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创新工程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推进非遗工坊建设;加强沿线名城、名镇、名村、名街区保护修复,加快推动国家统计史料馆落地……多维度立体化的运河文化传承保护工作正在有序推进,持续擦亮江南文化、吴文化、工商文化等品牌标识。

  保护传承利用大运河文化,无锡不断加强顶层统筹。今年2月,在无锡市大运河文化带和大运河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会议上,无锡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李秋峰强调,要坚持守正创新,突出文化为魂,深入实施江南文脉“四个一百”工程和无锡地域文明探源工程,精心编纂《无锡运河丛书》,擦亮无锡运河品牌特色。突出重大项目牵引,匠心打造惠山古镇三期、江南运河文化公园等“新运河十二景”,全力打造大运河长江“精彩无锡段”。

  春华秋实,不负耕耘。眼下,无锡运河沿线遗存的大量工业老厂房华丽变身,呈现出独特的“无锡工业遗址”模式:以庆丰纱厂旧址为代表的综合性文化商业中心模式;以北仓门仓库旧址为代表的文化创意产业园模式;以无锡县商会旧址为代表的原址保护模式;以鼎昌丝厂、振新纱厂、开源机器厂等旧址为代表的公共文化、百姓生活配套、休闲场所模式;以丽新纺织印染厂原址为代表的公用事业模式;以丝业博物馆、窑群遗址为代表的工业旅游模式……工业遗产真正成为城市景观的有机组成部分。无锡市市长赵建军在调研运河汇和运河湾片区等大运河项目时强调,要把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与城市更新紧密结合起来,充分挖掘无锡工业遗存资源和运河文化底蕴,形成具有无锡特色的突出亮点、鲜明印记。

古运河水上游

  引·产业

  更新产品,创新业态

  2021年,江苏公布了“运河百景”标志性运河文旅产品,无锡共有12个景区和文旅产品入选,成为全省入选数量最多的城市。

  在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中,如何打好无锡的“文旅牌”?4月2日,“你好!中国”——2024大运河主题旅游海外推广季在无锡清名桥广场启动,百余位国际嘉宾齐聚无锡,共赏无锡运河之美。秘鲁驻华大使馆副馆长、公使 Erika Lizardo表示:“夜游活动特别好,可以让我们深刻地了解大运河的历史。在过去,它是作为促进经济发展的一条重要枢纽,而现在它充满了现代生活的气息,是一个很好的旅游景点。”

  统计数据显示,清名桥历史文化街区年均接待游客达3000万人次;东林书院实现游客数量从10万到66万人次的爆发式增长,活化案例成功入选“全国文化遗产旅游百强案例”;宜兴蜀山古南街年接待游客量突破130万人次,成为网红打卡地……多年来,无锡一直注重运河文旅融合,新产品、新业态层出不穷,推动运河文化经济的双向赋能。

  除了夜游,在无锡,运河游玩的新产品、新方式还在不断上新。梁溪区与亿航智能携手打造的全省首条eVTOL低空航线,于6月1日上午实现首飞。“依托运河在无锡抱城而过的特点,后续还将开拓定制化游线,打造低空文旅示范场景。不久之后,市民就能乘坐eVTOL游运河。”无锡市文广旅游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漫步运河两岸,既能看到古居建筑,也能注意到街旁的新业态:艺术中心、潮流茶饮、文艺书店、网红民宿等,历史的厚重与时代的新潮相融相促……近期,运河汇凭借“TOD+工业遗存活化利用”节地模式入选江苏省2024年度节地模式(技术)十大先进典型案例。运河汇项目位于无锡古运河风光带内,项目前身是原无锡钢铁厂,创新通过“拆除复原+新建结构”“TOD+文商旅”等方式,成为“高颜值”城市会客厅。2023年6月30日正式开业,客流量150万人次,工业旧厂房摇身转变为文旅新地标。

  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大运河无锡段收获文商旅产业深融的喜人硕果:荡口古镇打造民谣音乐节后,日均客流量同比增长3.5倍;惠山古镇创新加入国潮演艺等新元素,荣获“文旅消费人气目的地”;无锡国家数字电影产业园拥抱数字化,打造首个5G智慧虚拟拍摄联合实验室;赴粤港澳、成渝、京津冀开展的文化产业招商活动,签约总金额超150亿元;助推江苏卓易科技跻身提名“全国文化企业三十强”名单,实现“十二五”以来“零的突破”;大运河人文经济带无锡新实践等3个案例入选首批长三角人文经济典型案例,吴越文化数字科创谷等2个项目入选“长三角文化及相关产业重大项目”,荡口古镇、梅里古镇创成省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多项成绩位居全省前列……“政府主导、专家把关、社会参与、市场化运营”的运河产业融合新模式正在无锡市遍地开花。

梁溪河

  通·航道

  转型升级,通江达海

  自古,内河航运就有“一寸水深一寸金”的说法。京杭运河无锡段,2023年船舶通过量超过40万艘共计3.4亿吨,成为名副其实的“黄金航道”。

  如今,这段“黄金航道”又将实现新突破。2023年,无锡在全省率先出台“水运无锡”实施方案和三年行动计划,迅速推动苏南运河无锡段“三改二”疏浚工程。记者从3月14日召开的无锡市政府第37次常务会议上获悉,“水运无锡”将有大动作——

  明年,京杭运河无锡段这一“黄金水道”,将由最高可通行1000吨级船舶的三级航道全面提升至可通行2000吨级船舶的二级航道,无锡内河航运也将实现二级航道“零的突破”,航道通行能力翻番,释放江河联运优势,以一湾发展“春水”,开启通江达海新航程。

  一次次改造升级不断提升大运河通航能力,一艘艘船舶也满载货物在“黄金水道”上通江达海。

  “水运是最大的潜力、最大的优势所在,我们将以‘三改二’为切入口,进一步提升京杭运河通航条件和服务能力,推动主干航道网升级提档,让‘黄金水道’释放‘黄金效益’。”无锡市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以“双联双提”工程为总牵引,以“水运无锡”发展为主抓手,加快推动锡澄运河、锡溧漕河等航道整治工程,沟通完善通江达海的内河集装箱运输核心通道,加快航道建设,形成沿线港口集约,全面振兴现代航运,为无锡水运高质量发展带来勃勃生机。

  未来,无锡将以建成全国内河航运标杆、世界内河航运之窗为目标,奋力打造航运设施尽显绿色生态之美、航运装备尽显低碳环保之美、航运组织尽显高效顺畅之美、航运服务尽显人文智慧之美的“四美运河”,全面展现无锡水运底蕴和文化时代价值!

  千里运河携梦来,江南盛地续传奇。无论岁月如何变迁,驰而不息的大运河始终与这座城市同频共鸣。站在运河文化勃兴的时代,无锡将高质量推进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继续坚持保护优先的原则,用智慧和匠心,将大运河无锡段打造成为绿色宜居的生态带、传古扬今的文化带、享誉中外的旅游带,让运河水韵绽放出时代光芒,助力绘制强富美高无锡新画卷。(记者 毛 艳)

 

Copyright(C) 1998-2024 wxrb.com All Rights Reserved无锡日报报业集团无锡新传媒网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7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330069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00306号

苏新网备2006009 苏ICP备0500402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