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新传媒
首页 > 今日看点 > 正文

无锡市滨湖区:让人文与经济共生共荣

2024

06/09

14:42

来源

群众杂志

分享

  山水融合、一城繁华,风光殊胜、名仕代起,这是一片被自然厚爱的钟灵毓秀之地,孕育了开放包容、灵动通达的城市气质,也赋予其生生不息、韵律独特的城市脉动。在加速奔向中国式现代化的壮阔航程中,无锡市滨湖区正绘制一幅文脉绵延与经济繁荣共生的美好图景。

  文脉滋养,成就开放气魄

  山水灵动、人文璀璨、宜居活力,以文脉滋养城脉,增强了核心吸引力,凝聚起城市向心力,激活一片崭新湖湾。

  翻开滨湖历史长卷,数千年的时光淬炼出无数传奇。这里有距今七千多年的先民生活史,有三千多年吴地文化的文字记载史,更有一百五十多年的民族工商业发展史和现代乡镇工业发祥史。近日,荣毅仁纪念馆焕新启用,向公众开放,全方位、系统性展示了荣毅仁为党、为国、为民的一生。打造荣氏文化IP是无锡打造新时代工商名城的精神标识和城市新“地标”的重要组成内容。近年来,滨湖区不断创新文化遗存利用、活化百宅百院,对横山草堂、许叔微故居、徐梦影故居等10处文化遗产进行保护修缮,推进荣巷历史文化街区转型发展,让城市中的历史建筑成为承载江南文脉的重要部分,把文化资源转化为区域发展新流量新动能。

  将最好的风景留给市民,建设高品质文化公共空间,成为新时代滨湖区发展人文经济学的一种遵循。随着特色店铺陆续“上新”,百年南泉老街热度再度攀升,成为新晋“网红”;长广溪完成“拆围透绿”,关在围墙里的风景“亮”出来,让市民见绿便可拥绿;梁溪河南岸隐秀桥至蠡溪桥示范段建成开放,“十里画廊”首帧画卷展开;随处可见的新时代“钟书房”与百年之前矗立在荣巷里的“大公图书馆”——“我国最早的乡村图书馆”——一脉相承,以文化人、以文惠民、以文润城,让文化“飞入寻常百姓家”……今年滨湖区还计划新改建15座小游园,让这些城市的边角地变成市民可健身、休憩、娱乐的“理想地”。

  山水交融,唱响新时代“太湖美”

  42.195公里,是马拉松赛道的总长,但对无锡马拉松的跑友们而言,这意味着一条风光无限的“画廊”。锡马的核心赛段正位于滨湖区,蠡湖风光、渤公岛、十里芳堤、鼋头渚、长广溪……道不尽的湖光山色与人文底蕴。十年下来,锡马为滨湖文旅产业积攒了一大批“熟客”,成为一张展示人文经济繁荣发展的“烫金名片”。城市成全赛事,赛事成就城市。借力举办无锡马拉松、环太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环太湖帆船拉力赛、环蠡湖水上运动系列赛等“四环”品牌赛事,引来惊人流量。2023年,辖域内举办的3场马拉松赛事就为滨湖带来直接消费3亿元。

  山水风光与人文气息相互交融、休闲要素与本土文化相得益彰。打造“太湖108廊道”,持续优化景点布局,全力塑造“旅游+”融合发展滨湖新IP。廊道中段的鼋头渚是太湖最美一隅,持续多年打造“太湖鼋头渚国际樱花节”,使之成为一扇无锡乃至中国对外展示山水人城和谐共生的美丽窗口;廊道最西端的龙头渚公园升级改造为一个湖岛生态型全龄化公园;廊道最东端的无锡太湖植物园一期建成开放,是一座独具江南特色的山水花园式植物园……

  政策赋能,激发文化澎湃动能

  不断激发文化强区建设内生动力,释放文化魅力,文化新地标、新业态日渐崛起。出台《滨湖区加快建设太湖湾科创带引领区政策意见2.0版》,构建起“1+3”文化产业支持政策体系,在全市率先对数字影视、创意设计、旅游三类文化细分领域制定了产业扶持细则,率先制定文化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不断精细产业发展引导法则。

  把“好风景”讲出“好故事”,更要做成“好产品”。拈花湾景区通过创新运营、科技赋能,将东方禅意注入到景区空间肌理与商业业态中,造就“心灵度假目的地”新IP,从一众景区古镇中脱颖而出,与消费者建立了经济链接、情感链接、记忆链接、文化链接。前身是轧钢厂,如今是梦工厂。无锡国家数字电影产业园集聚了墨境天合、倍视传媒等800余家影视文化企业,建成包括15座高科技影棚、全国最大的电影级LED拍摄巨幕在内的拍制平台,制作出《封神第一部》《八角笼中》《人世间》等一批斩获国内各类奖项影视剧精品力作,“滨湖出品”在业内已成为一种现象级的文化生产力。在2023年发布的“首批长三角人文经济典型案例”中,拈花湾文旅和无锡国家数字电影产业园的案例双双入选。

  科创引领,以“营商”促“赢商”

  璀璨深厚的文化底蕴,孕育出开拓进取的城市品格,为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和源源不断的动力。

  打开无锡“创新版图”不难发现,滨湖区得天独厚的山水之间集聚了全市近90%的科教资源,仅省部属科研院所就有12家。截至目前,驻区高校院所与区内企业实施产学研合作项目超千个,累计交易额近亿元,培育孵化企业超百家。

  坚持生态立区理念,执“绿”为笔、逐“绿”前行。滨湖区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及空间布局,聚焦绿色发展这一高质量发展的底色,积极引导企业强化“智改数转”支撑力,以大带小、以点带面推动更多企业拥抱“数字”、走上“云端”。不仅推动传统制造企业转型升级智能车间、推进绿色工厂改建,更持续加强算力、数据等新基建,鼓励新能耗大户——依赖算力的科技型企业“变绿瘦身”,引导各类数据中心向高技术、高效率、低排放“两高一低”方向发展。

  为新时代“锡商”营造最优营商环境。滨湖区是“锡商”精神重要人文承载地,古有陶朱公范蠡开创商业先河,近有“中国民族工商业首户”荣氏一门,现有发迹于乡镇小厂逐浪全球化的现代企业家们,形成了“敢创人先、坚韧刚毅、崇德厚生、实业报国”的锡商精神。从重磅推出“青睐湖湾”青年人才引育政策到驰而不息优化营商环境,从成立科创母基金、构建科创投融资服务生态圈到成立十大特色园区、精准发力未来产业集群……无一不是滨湖以最优“营商”促最大“赢商”的生动实践。

  融通千年文脉与现代经济,产业与生态共生、人文与经济共舞的新时代故事,定会在滨湖历史长卷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来源:《群众·大众学堂》杂志2024年第2期

  作者:滨 轩(作者单位:中共无锡市滨湖区委宣传部)

  原题:人文与经济共生共荣的滨湖探索

Copyright(C) 1998-2024 wxrb.com All Rights Reserved无锡日报报业集团无锡新传媒网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7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330069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00306号

苏新网备2006009 苏ICP备0500402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