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新传媒
首页 > 吴文化 > 无锡旧影 > 正文

东亭老街:华学士故里

2024

05/17

10:37

来源

江南晚报

分享

  东亭素有“东南乡之巨镇”的美称,历史悠久,人文荟萃。繁华记忆与烟火气息都浓缩在一条东亭老街里。

  沧海桑田,最初的老街已沉淀于历史之中,不过当地人依然习惯把包含隆亭路、老街路、学士路等多条道路在内的一个街区,统称为东亭老街。

  繁华从桥而始

  东亭老街的繁华,从桥而始。在老街东端有一座迎福桥(俗称大东桥),始建于清代,不过民间相传最早是明代翰林学士华察退居故乡后以家财出资所建,民国时期经过重修,加砌桥栏,命名为“迎福桥”。迎福桥桥面由11块金山石板组成,两端石料凹凸相扣,构思巧妙。今年81岁的华宏模说,迎福桥承载着他们这代人的记忆,年幼时夏季天热,很多人会带着蚊帐睡在桥上、桥边。

  据东亭街道社区教育中心校长沈振伟介绍,当初重修迎福桥时,将华察府的一块巨型太湖石卖给了荣德生先生,荣氏在这块巨石上刻下“梅园”二字放置于梅园入口(今梅园老西门),可惜这块石头后来损毁了。

  过去,东亭的交通多靠水路,人口由此聚集,在桥两侧逐渐形成了繁荣的集市和村落。民国至解放初期,东亭一度成为锡东蚕种产业的主要集聚地之一,时至今日,东兴蚕种场的建筑依然矗立在迎福桥边。华宏模回忆,过去一到摘茧子的季节,十里八乡的农民都将蚕茧挑到公社定点的迎福桥边来卖,从早到晚,人山人海。

  提到东亭,自然不能不说华氏。东亭原名隆亭,是华氏故里,民间传说中的“华太师”原型华察便出生于此,后来他辞官还乡后从荡口回隆亭居住,也是在那时,隆亭改名为东亭。东亭很多地方留有华氏的痕迹,以明华学士坊最为出名,门前的学士路的名字也由此而来。明华学士坊始建于嘉靖年间,原为华察府第的大门,是现在无锡地区少见的古代高级官吏府第牌楼,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和建筑艺术价值。2019年3月20日,其被公布为江苏省第八批文物保护单位。

  新香结合旧味

  除去历史的印刻,东亭老街还是一条很“好吃”的老街。老街紧挨着东亭地铁站,交通方便。老街上阿桂馄饨、阿妹汤团馄饨、玖先生烤鸭等数十年老店俘获无锡人的胃与心,相伴来这里找寻这些老味道。

  阿桂馄饨经过几十年辛苦经营,如今是这条街最亮眼的小吃招牌,也是无锡草根美食的传奇,仅仅在门前站了十多分钟,堂食顾客、外卖小哥就来了好几拨。青青糕团开在阿桂馄饨旁边,数十种团子摆在门口,生意兴隆。老板说,多年的经营下来,积累了很多老主顾,以蛋黄青团最受欢迎。玖先生烤鸭也是声名在外,同行的社区工作人员表示,有外地朋友对这里的烤鸭情有独钟,至今仍不时问起。

  2022年初,迎福桥所在的区域通过重塑与活化,蜕变为蓝湾·1917文旅街区,1917是迎福桥重建的年份,在这里,你能找到众多网红品牌,既还原了水乡繁华,又带来了更多人气。

  一边是人流汇集的街区,一边是烟火人间的市井,这里就是全新的东亭老街。(甄泽/文 朱浩/摄)

Copyright(C) 1998-2024 wxrb.com All Rights Reserved无锡日报报业集团无锡新传媒网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7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330069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00306号

苏新网备2006009 苏ICP备0500402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