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新传媒
首页 > 吴文化 > 人物春秋 > 正文

诸福棠:中国儿科之父

2024

05/14

09:50

来源

江南晚报

分享

  | 陈振康 文|

  他,1927年就获得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的医学博士;他,1942年就创办了北平私立儿童医院,亲任院长;1931年在美期间,他在世界上首创用胎盘球蛋白预防麻疹,成功提取胎盘球蛋白,挽救了千百万儿童的生命,震惊世界;1937年到1942年,他编写了我国第一部儿科巨著《实用儿科学》,是儿科临床、教学、保健、科研的经典参考书;他在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生物学部首批学部委员。他被尊为我国儿科学的奠基人、中国儿科之父,他就是无锡籍中科院院士诸福棠。

  一、名校“学霸”

  诸福棠(1899—1994),他出生于江苏省无锡东亭乡杨亭村。祖父是以正直闻名乡里的儒医,父亲一生办教育,当过小学校长。诸福棠五六岁时就随长辈读古书,8岁起正式上小学。他姑母诸希贤是终身未嫁的教育家,在她“放弃家产,外出求学,独立谋生,为国为民”的影响下,诸福棠于1910年11岁时离家去上海,考入南洋公学(交通大学前身)小学部,继而升入中学部。

  1918年,诸福棠考入南京金陵大学预科,插入二年级就读。

  诸福棠体弱多病,在南洋公学几年,曾患白喉、伤寒、菌痢等病,他因此决心学医,以济世救人。

  1919年10月他征服了体弱,终于考取了向往已久的北京协和医学院,入北京协和医学院预科。

  1922年,升入北京协和医学院本科,师从美国儿科泰斗豪慈教授。

  协和医学院是1917年由美国洛克菲勒基金会创办的,教学质量要求很髙,诸福棠在协和医学院的各门功课考试全名列前茅,年年得奖,成了众人瞩目的“学霸”。在导师豪兹的影响下,他对儿科医学产生了浓厚兴趣。1927年,诸福棠从协和毕业,获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医学博士学位。他在学五年,总评全班第一,获“文海”优秀金钥匙奖,这是协和毕业生最高荣誉。毕业后留校工作,任医师。

  1931年—1933年,诸福棠以出色的表现赴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儿科进修,任该院儿科研究员。

  二、卓越的科学贡献

  诸福棠在1927年协和任职期间,在工作之外还从事教学和科研,表现出相当的教科能力,他的科研成果曾先后在《中华医学杂志》和《美国医学科学杂志》上发表。

  自1927年当医生,诸福棠亲眼看到天花、白喉等疾病残害着无数儿童的小生命。还有麻疹,这种严重危害儿童身心健康的传染病,竟还没有预防和治疗办法。他倍感痛楚,立志要解救患病儿童。

  1931年—1933年,诸福棠在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进行研究时,对世界上麻疹病的流行情况进行了密切关注。他敏感地注意到一个十分有价值的病况,就是大西洋上葡萄牙的法鲁岛在1846年流行麻疹时,约有1/3患儿丧生,而许多患过麻疹的妇女的初生婴儿却安然无恙。诸福棠对此进行了认真思考,他科学地敏感到,是不是患过麻疹的母亲的体内,产生了一种抗体,而通过胎盘传递给胎儿呢?

  诸福棠利用良好的设施,开始了世界上最初的儿科免疫学科研工作,以检验他的上述科学设想。他收集了健康产妇的胎盘,以2%的盐水制备胎盘浸出液,再用不同浓度的硫酸镁溶液进行沉淀,经过艰辛的一次次试验,得到了一种能溶于生理盐水、含有抗体的球蛋白,称“假球蛋白”。然后,他对此球蛋白作试验,并得到导师麦肯教授的支持。在那些日子里,他废寝忘食地进行研究。每隔一二天,就亲自提着消毒小桶,送到哈佛妇产医院,请他们留下健康产妇的胎盘,又亲自提回来,从中提取假球蛋白,制成了大量胎盘球蛋白,给接触过麻疹的患儿在潜伏期早期作肌肉注射后进行观察,经过反复多次试验研究后,最后发现这些孩子都获得了被动免疫或减轻症状,不致并发肺炎而危及生命。科学试验终获成功。

  诸福棠把实验成果写成论文,分别发表在《美国传染病学杂志》和《儿童疾病杂志》上。美国《时代周刊》记者闻讯前来采访,写出《麻疹病儿的福音》一文,赞扬这一研究成果是“小儿福音”。这立即成为轰动全美国的新闻,一名年轻中国医生的科研成果不但造福了美国儿童,而且使全世界的儿童受益。此研究成果得到英国皇家学会儿科权威斯坦普来顿教授的盛赞。

  诸福棠心中挂念的始终是千疮百孔的祖国。1934年—1941年,诸福棠回国报效人民,在协和医院历任教授、儿科主任。他是协和医院任临床科主任的第一位中国人。

  回国后,他立即将此科研成果推广,将胎盘球蛋白广泛用于处于潜伏期的麻疹接触者,使他们免除了患病的痛苦,成绩显著。1956年诸福棠代表中国去丹麦参加第八届国际儿科学会,美国著名卡来儿科教授,特别把他介绍给大会与会者,诸福棠的理论和实践成果再次轰动世界。

  20世纪60年代初期,麻疹减毒活疫苗在国际上迅速发展。诸福棠组织领导了我国的麻疹疫苗相关工作,在北京、上海、长春等地,用我国自制的疫苗,到托儿所、幼儿园和小学进行接种,取得成功。1964年,诸福棠在北京召开的国际科学讨论会上代表7个研究单位,作了题为《麻疹人工自动免疫的研究》的学术报告,受到国内外科学家一致赞扬。这项成果和经验很快推广到全国,婴幼儿麻疹病死率大大降低。在诸福棠和同仁们的共同努力下,人类面对麻疹听天由命、束手无策的悲惨历史终于结束了。

  三、创办中国最早的儿科专业医院

  1942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协和医学院和医院被日军关闭,强行改为日军医院。诸福棠万分愤怒,他邀集吴瑞萍、邓金鍌两教授合力创建北平私立儿童医院,亲任院长,院址是吴瑞萍自家的一座院落。这是我国最早的儿科专业医院。诸福棠等人精心和高超的医术,很快,儿童医院发展到拥有50张床位、近百名职工、每日700余名门诊病员,成为当时我国规模最大的综合性儿科医院,影响全国。

  1951年秋,诸福棠得知北京市将创建儿童医院,十分兴奋,决定把私立北京儿童医院无偿献给国家,改名为北京市第二儿童医院,诸福棠继续任院长。1955年“六一”儿童节,倾注了诸福棠满腔心血、占地100亩、有600张床位的新儿童医院大楼矗立在复兴门外。这个当时亚洲最大的儿童医院的诞生,翻开了中国现代儿科历史的新篇章。诸福棠任首届院长。这之后,儿科医院在全国蓬勃发展,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期,全国只有3家小型儿童医院。21世纪初,全国已经有近50所省市级儿童医院或妇儿医院。

  1955年,德高望重的诸福棠博士当选为中国科学院(生物学部首批)学部委员(中科院院士)。

  四、编著中国第一部大型儿科书《实用儿科学》

  诸福棠不满中国医疗卫生事业落后,很多医学参考书也要来自外国的现状。他立志编一本切合中国具体国情、具有国际水平的儿科学书籍。

  自1937年始,他广泛收集材料,参考国内外大量文献,白天忙于工作,晚上伏案写作,就这样默默耕耘了整整六个寒暑,终于完成一部适合我国国情、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中国第一部儿科巨著《实用儿科学》,整整80万字,并把文稿无偿地交给中华医学会出版。《实用儿科学》第一版于1943年出版,后又于1957年、1965年、1973年、1985年、1995年先后5次修订。初版时该书80万字,到第4版已增加到400万字。这部巨著,受到了国内外高度评价,成为儿科工作者医疗及教学必备的经典书。1993年,该著作获首届全国国家级优秀图书一等奖。为纪念诸福棠教授毕生心血的结晶,这本书后改名为《诸福棠实用儿科学》。2022年7月1日,国家儿童医学中心发布了第9版《诸福棠实用儿科学》。

  诸福棠还非常重视人才培养,他为国家培养了大批儿科医学人才,堪称中国现代儿科界的伯乐。

  1978年,诸福棠被全国科学大会评为“先进工作者”。

  1987年,诸福棠获全国儿童少年工作协调委员会颁发的首批“热爱儿童”荣誉奖章。

  1990年,诸福棠获第五届中国福利会妇幼事业“樟树奖”。

  1991年,中国卫生部和加拿大—中国儿童健康基金会决定设立“诸福棠奖”,每年颁发一次,以表彰为中国儿科临床、科研和保健事业做出杰出贡献的儿科工作者。

  五、心系家乡

  诸福棠长期住在北京,但他的心时时怀念着家乡无锡,怀念着生他养他的无锡东亭故乡。

  有他的关心,2000年5月,无锡市成立了无锡市儿童医院。发展至今,现已成为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为一体的三级甲等儿童专科医院。

  对来访问探望他的无锡乡亲,他总要了解无锡,特别是医疗情况,给予关心和鼓励。

  1959年10月1日,同是他东亭乡杨亭村的族亲、中医名家诸宾(炳)安携夫人及其子诸曙夫,应诸福棠邀请,前往北京。诸福棠陪他们国庆十周年观礼。后与他们亲切恳谈乡情。1983年11月,诸宾(炳)安携夫人及其子媳诸曙夫夫妇,再次前往北京拜访诸福棠,庆祝他85岁生日。诸福棠与他们同游北海公园,又畅谈传统中医中药的发展革新和中西医结合的重要性。诸宾(炳)安的父亲诸竹生是无锡中医外科名医,名扬江南。诸宾(炳)安是诸竹生的长子,师从父亲,是无锡一代名医。诸福棠语重心长地要他们总结积累家族中医(外科)的医学传统,与时共进,发扬光大,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1994年4月23日,诸福棠逝世于北京。他的骨灰一部分埋在北京儿童医院他的铜像之下,一部分撒在家乡的太湖里。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首都美丽的沃土将永远怒放他生命的光辉,太湖三万六千顷的碧波,将永远抚慰大师的不朽英灵。

Copyright(C) 1998-2024 wxrb.com All Rights Reserved无锡日报报业集团无锡新传媒网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7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330069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00306号

苏新网备2006009 苏ICP备0500402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