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新传媒
首页 > 吴文化 > 最新考证 > 正文

江苏年度十大“田野考古示范项目”公布

2024

04/03

09:57

来源

江南晚报

分享

  近日,在江苏省考古学会2023年会上,公布了江苏2023年度十大“田野考古示范项目”,其中,无锡天墩遗址“发现崧泽文化时期大型高台”入围。

  成果:

  已发现遗迹六百余处 有崧泽时期大型高台

  天墩遗址位于惠山区钱桥街道苏庙社区天墩头自然村,为一处典型的台型遗址。2022年8月,在无锡市考古前置工作中对美林湖东侧地块进行考古勘探时发现。

  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根据前期走访调查得知,遗址处原有一墩体高6-7米。本世纪初,地块西侧道路建设,遭部分破坏。2020年后期,遗址区域东部厂房拆除,西部平整场地,自北向南整体推平后荒废。调查勘探时,工作人员发现地表散落着大量陶片,以红陶为主。迅速组织探工对地表陶器残片采取定位、采集、清洗、归类、编号、封装等措施,并结合早期断面大致了解遗址埋藏情况。随后,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运用了多种科技手段全方位了解遗址信息。

  当前,无锡天墩遗址已发现史前时期崧泽文化、良渚文化墓葬和生活遗存,出土文物近千件,包含大量石器、陶器及少量玉器等。此外,还出土了大量商周时期到明清的历史时期墓葬等。其中,最重要的发现为崧泽文化时期的大型高台,台上有高等级红烧土建筑和墓葬,有专家认为残存规模是目前最大的崧泽文化时期单体遗迹。

  解读:

  大型高台的出现 意味着什么?

  “崧泽晚期是文明起源‘临门一脚’的关键时期。”该考古项目负责人邵栋解释,人类社会文明进程中,为突出显示不同于普通的部落成员而人工堆筑或搭建大型的高台,高台之上可以举行祭祀或娱乐活动,有大型房屋的可以作为上层建筑议事或居住场所,这也是后来贵族宫殿建筑的源头。

  围绕墩体外围还发现了良渚时期墓葬及祭祀遗迹,出土了大量石器、陶器及少许玉器等,其中,陶器中发现的截面为十字形鼎足,长度均在15厘米以上。邵栋分析,从陶器类型来看,天墩出土的陶器,兼有太湖南岸、太湖西北部的诸多特征,为崧泽晚期分期和分区提供了一批新材料。玉琮(芯)、玉璧、玉镯、石钺、大型鼎足的出现,代表着该遗址在良渚时期规模进一步扩大,等级较高,且墓葬依照等级有分布区域的区别。

  值得一提的是,距天墩遗址西南3.4公里有同时期的赤墩遗址,东南5.3公里有崧泽时期施墩遗址,均分布于无锡惠山及其余脉北部。这一现象引起了无锡考古专家们的注意,“之前无锡等太湖北岸地区较少发现崧泽文化遗址,但该处却较为密集,这一区域应有一个崧泽时期的聚落群,这几处大型祭台应是聚落群的中心遗址。”无锡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刘宝山认为,如果将无锡惠山北麓区域作为一个整体大区的话,该区域从新石器发端到文明转型到步入文明,未曾间断。特别是崧泽到良渚时期出现了较多非生活性质的高台,可将这一区域视为崧泽-良渚时期小型古国的雏形。

  研讨:

  规模最大且最为完好 为文明进程提供实证

  日前,无锡市文物考古研究所邀请中国社会科学院、浙江大学、南京大学、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南京博物院、江苏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苏州市考古研究所的专家,对天墩遗址考古发掘和保护工作进行了讨论和咨询。专家们对遗址发掘现场和出土文物进行了考察,听取了考古项目负责人的汇报,经过讨论形成意见。

  专家们一致认为,天墩遗址处于中华文明起源与形成的关键地区和关键阶段,发现的土台是迄今揭示出的崧泽时期具有特殊功能的规模最大且保存最为完好的人工土台,所发现的崧泽-良渚文化阶段的高台建筑遗迹和重要墓葬,是无锡乃至环太湖地区文明化进程的考古学实证。专家们建议,要进一步探讨土台形成的规划和营建过程与理念,以天墩遗址为中心,开展区域考古调查,进一步理清聚落布局,做好科学保护和合理利用。

  据了解,结合专家意见,今年发掘工作将主要围绕崧泽时期祭祀遗存、墓葬、墩体三者关系展开,准确判明墩体的始建时期,继续开展陶片原料分析、墩体土壤微结构、墩体三维扫描、崧泽时期环境等科技考古工作。 (陈钰洁)

Copyright(C) 1998-2024 wxrb.com All Rights Reserved无锡日报报业集团无锡新传媒网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7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330069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00306号

苏新网备2006009 苏ICP备0500402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