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03/31
09:46
来源
江南晚报
分享
江阴长泾镇古称“东舜城”,西晋《风土记》曰:“舜曾居此”,传说舜帝在此刀耕火种、开化先民,因而得名。长泾老街位于西泾河、东泾(青)河、长泾河组成的三泾里地区,至今依然保存着千米石板老街、张大烈故居等数十处明清建筑。
先有街再有河,又因河而兴
据考证,长泾有2500年文字记载史,为吴文化发祥地之一。长泾老街从兴起到繁华的历史,有4个不得不提的时间节点。1321年,元至治元年,夏氏在长泾定居,长泾的人口开始集聚。到明成化元年(1465年),因为疏浚了长泾河,老街一带形成了三泾里的格局,由此进入了长达百年的繁荣期,到1574年时升格为“市”。到清康熙二年时,长泾正式定名为长泾镇,这也是老街名字的由来。
老街深藏着历史的遗韵,泾水河畔的石板老街长达千余米,是江阴市保存最长、最完整的老街。明清时期,长泾老街已形成七大富豪巨室,清雍正年间更是“俨成江邑东南一大市集矣”。老街两边至今仍保存有国家级文保单位1处、市文保单位6处。现如今的老街,是古老与现代的相映、历史与未来的交融,既有小桥流水,又有光影水秀,既有茶食“老字号”,又有咖啡“新网红”。
长泾老街依河一分为二,为河南街、河北街,因为没有大规模开发,如今街上居民住宅、商铺、文保建筑常常杂糅一处,烟火味浓郁。河北街10号至14号的老张厅,建于明代中期,是长泾徽张迁至长泾最早的居所,也是老街保留下来的最早建筑。张氏后人、革命烈士张大烈故居则位于河南街上。沿河往东走,有上官云珠纪念馆。上官云珠是中国电影百年历史璀璨群星中的一颗,她的少年时期便是在老街上度过。因其成名于上海,至今还有很多上海游客循着上官云珠的足迹来到长泾。丹青大师“元四家”之一的倪瓒在此归隐山野;中医外科名家夏颧在这里施医惠贫。近代还诞生了中国催化科学先驱者张大煜、同位素地球化学家张理刚等一大批名人志士。
悠悠流淌的泾水也孕育了独特的饮食文化。来到长泾老街,又怎能不尝尝老街烧饼、茶食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呢?其中,长泾月饼在清朝光绪年间成为贡品,由此名满天下。每年暑期至11月,老街上就挤满了来采购的人,香飘十里。
建筑极具水乡特色
现存的老建筑主要集中在河北街上。明清时期,街道两侧均是清一色的推槽板房屋,前店后坊,商贾往来,十分热闹。走在老街上,可以看到沿河的建筑多为两层砖瓦房,部分建筑还保留着木质结构。记者注意到,在部分建筑的一层会留有一条仅供一人通过的小弄,穿过弄堂就能直达河边。当地文史专家介绍,这是水乡一带建筑特有的结构,这条小弄堂被称为“暗巷”,其主要作用是为了发生火灾的时候取水方便。因为江南水乡的建筑多沿河而建,如果没有暗巷,一旦房屋起火,可能就会因取水困难而损失惨重:“旧时每家每户都必须留有暗巷,街上还有专门的巡逻人员,这也是长泾老街上建筑能保存到现如今的重要原因。”
另一栋具有当地特色的建筑是位于河南街上的张宅,这是一座极具明清时期江南水乡特点的民居建筑群。专家介绍,古时江南一带的民居多用泥石建造,这种建筑很容易被钻孔,因此为了防盗,有条件的人家便会用黄石建造院墙。这栋建筑占地约4亩半,整栋建筑的院墙都是用约1米厚的黄石建造,这在全国都是少见的。(甄泽/文 张轶轮/摄)
Copyright(C) 1998-2025 wxrb.com All Rights Reserved无锡日报报业集团无锡新传媒网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7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330069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00306号
苏新网备2006009 苏ICP备0500402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