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03/29
09:12
来源
无锡日报
分享
存史资政,鉴往知来。城市,不仅是人类生活的聚居之所,更是每一次社会发展变革的载体。留住城市变迁的精彩片段,留住这座城市的珍贵记忆,也是积极投身高质量发展和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生动实践。为此,梁溪区政协历时一年多,组织编写《梁溪历史文化丛书》,丛书共5本,从梁溪商业与市井生活、东林书院讲学生活、无锡国专人物、梁溪教育生活、梁溪街巷掌故的角度切入,挖掘作为无锡城市母体、文化根脉的梁溪丰厚的人文历史底蕴,梳理提炼其中的文化精神,为当前的高质量发展和中国式现代化新实践提供强有力的文化支撑。
“梁溪”自古为无锡的别称。元代《无锡志》《吴地志》有“古溪极狭,南北朝时梁大同重浚,故号梁溪,南北长三十里”的记载。2016年,无锡市崇安区、南长区、北塘区撤销,并以“梁溪”命名三区合并设立的中心城区,凸显了渊源有自的历史地理沿革。受邀编写丛书的作者均为无锡著名地方史专家学者,他们从纷繁复杂的史料中整理出一批主题鲜明、内容鲜活的历史材料,用通俗而生动的语言为读者呈现梁溪区域发展史的斑斓样貌:
这里有风情。作者汤可可从“梁溪商业与市井生活”这一命题切入,全景式展现无锡城区商业和市民生活的历史风貌。笔法明快活泼,描绘普通市民日常生活的同时,映射出一座城市的文化底色。“商业与市井生活,两者有着必然联系,但从研究角度看是两个领域,前者属于经济史,后者则是社会史。”汤可可说,他在筹划《梁溪商业与市井生活丛谈》纲目时,按生活门类——食、衣、住、行、生活服务、文化娱乐设立篇章,在篇章下面又按商业、服务业设立条目,把两者既条理分明又有机融合地联结在一起。书中有从商业行业追溯更早的生活状态,也有从生活的现实去钩沉那些已不复存在的行业,以此来厘清商业行业在梁溪演变过程中的脉络。
这里有风骨。作者蔡家彬、夏刚草通过对东林书院读书生活的介绍,将东林书院的缘起、东林实学的民本旨归、东林书院的制度规定、东林讲会的内容、东林学人的节操品格以及东林讲学对后世的影响等内容,在《东林书院讲学生活丛谈》中娓娓道来。“在东林‘读书声’的感召下,无锡涌现了一批又一批栋梁之材。希望书香梁溪能出现更多的‘读书种子’。”作者表示,冀望通过继承和发扬东林优秀传统文化,凝心铸魂。
这里有风神。在无锡市和梁溪区近代以来的文化演进史上,“无锡国专”毫无疑问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作者刘桂秋说,无锡国专办学三十余年来,一共只招了两千余名学生,其中因时局动荡、辗转流徙等原因,正常毕业者不到一千人,但是,就在这一两千名学生中,涌现了很多国学研究、文史教育和其他方面的优异人才。而“高徒”背后必有“名师”,看一看无锡国专三十余年的执教者名单,可以说是群贤毕至、俊彦咸集。为此,《风神——无锡国专人物丛谈》采用了“纪传”史例,选取五十位国专人物予以重点介绍,其中“教师篇”和“学生篇”各介绍二十五人。除了正文,该书又设“无锡国专教师选介”和“无锡国专学生选介”两个附录,以对更多无锡国专师生在不同领域的成就予以简要介绍。其中内容,大多是作者研究无锡国专有年、对原始的文献资料进行深入挖掘搜辑而得来,这也是本书的独特价值之所在。
这里有风化。早在唐代,中书令李敬玄的曾孙李绅(772—846)少年时就曾在无锡惠山寺(今为梁溪名胜)读书,27岁考中进士,补国子助教。从宋代设立文庙开始,无锡的官学与文脉就在此汇集。随着无锡民族工商业的快速崛起,无锡私人办学之风日盛,私立学校从小学、中学到大学专科,从普通学校到职业学校、补习学校,日益增多。“在对无锡国专、江苏省立教育学院、江苏省立第三师范、竞志女学等一批名校,以侯鸿鉴、顾倬、胡彬夏等人为代表的无锡教育名家的研究中,梁溪教育先辈敢为人先,积极投身教育的爱国、爱生、爱教之情,令我们深深折服。”作者于书娟说,这些学校,为侯鸿鉴、顾倬、陶达三、唐文治、钱基博等一批无锡教育家提供了实现教育理想的舞台,也为钱穆、钱锺书、钱绍武、陆定一、顾毓琇等一批无锡杰出人才提供了自我成长发展的平台。这些早期的新式学校,绝大多数今天依然矗立在梁溪境内,是梁溪教育悠久历史与高质量发展的最直观展示。通过《梁溪教育生活丛谈》的出版刊发,期望能让更多人了解无锡教育文脉的挖掘与传承。
这里有风致。梁溪区是无锡城市的中心和母体,其中的街巷就是流淌着浓缩历史血液的毛细血管,作者顾颖在《梁溪街巷掌故丛谈》中将无锡旧县城以后来的中山路、人民路垂直划分为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四隅,对这些区域比较重要的25条街巷的人文掌故进行挖掘梳理。“从这25条街巷的分布看,城内东南隅尤为集中,因为这些街巷基本都是地方望族、大族世代聚居地,而其中更典型的大河上、小河上、大娄巷等街巷,历史丰富,家族众多。”顾颖说,通过对这些街巷人物过往的还原,可发现各条街巷其实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其中的纽带,或联姻、或同学、或同好、或同行等,一个个城中人脉圈隐然其间,一定程度上展现了当时锡城的真实社会生活场景。
对城市人文掌故的挖掘讲述,试图还原地方历史和特征,是留下城市记忆的一种途径。正如该书的序言所说,今日之梁溪,依然是一个充满底蕴的名字,一个见证发展的窗口,一个承载梦想的地方。(韩 玲)
Copyright(C) 1998-2024 wxrb.com All Rights Reserved无锡日报报业集团无锡新传媒网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7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330069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00306号
苏新网备2006009 苏ICP备0500402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