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新传媒
首页 > 2024年专题 > “从春天出发”全媒体新闻行动 > 正文

智改、数转、网联 江阴高端装备制造业"三箭齐发"瞄准"新质"靶心

2024

03/22

07:38

来源

无锡日报

分享

  不负春光赶工忙。这两天,江苏深绿新能源科技的低温绝热气瓶智能车间内,杜瓦瓶产线正在加班加点运转,以应对客户的订单需求。通过物联网传感器,这些气瓶和车间设备实时连接到企业自主研发的深绿MES系统平台,数量、质量等信息一目了然,也让企业处理时间紧、任务重的订单游刃有余。“‘智改数转网联’赢得了更多市场竞争力,今年1—5月的合同订单数目前同比增长了30%。”企业客户中心总监徐良说。

  19日,江阴举行科创江阴暨先进制造业科创中心建设大会,为传统产业“向高焕新”明晰了路径,其中一条就是走好“智改数转网联”之路。在刚刚突破千亿级大关的江阴高端装备制造业,和深绿新能源一样,一批“江阴制造”正瞄准“新质生产力”这个靶心,“智改、数转、网联”三箭齐发,全速向下一个“千亿级”迈进。

  在产业链上探寻“新质”密码

  深绿新能源的“新质”密码是在产业链上探寻出来的。

  作为国家标准《焊接绝热气瓶》的主要起草单位,深绿新能源为华润燃气、新奥燃气等业内知名企业提供气瓶、储罐。早在2018年,为了给客户提供更优服务,企业就成立了传感器部门,专门研发与气瓶配套的传感器。

  “没有数字化,一定会落伍!”研发负责人告诉记者,正是基于当时的技术和人才积累,而后,深绿新能源又投资4000万元自主开发了深绿物联网云平台,并在车间内上新了大量智能化设备。

  “领先的创新能力,也是新质生产力!”记者注意到,企业随处都挂着“领先的创新能力”标语,运营负责人说,这样的创新让企业能更加精准高效地确保每道生产环节稳步推进,“目前,车间内80%的设备已经实现了通过互联网技术进行数据采集、上传和监控,这一转变使设备利用率提高了15%,工人工时利用率提升了20%,同时管理成本降低了20%。”

  去年,以深绿新能源为代表的9家江阴企业获评省星级上云5星级企业,获评数量列无锡全市第一,这是江阴企业“智改数转网联”亮出的“成绩单”。“目前规上企业数字化诊断已完成了1800家,要加快实现全覆盖,并配套落实‘免费诊断+投入补助+金融支持’等政策,让规上企业在拼经济的过程中主动去以‘数’谋‘新’。”江阴市工信局相关人士说。

  打通束缚新质生产力的“卡点”

  在另一家装备制造企业塞特精工,生产车间内有80余台高端工具磨床,技术人员设置好参数按下按钮,磨床便开始自动化工作。这里生产着上百种切削刀具,为高档数控机床、航天航空、机器人等领域提供关键零部件。

  “以前一项技术用5年、10年甚至20年都不会落后,现在一不小心就可能落后,紧接着就是被淘汰。”企业负责人沈云彪说,在设备升级、技术创新等方面持续投入,为的就是把关键技术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真正打通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卡点,用更好的工具助力制造业的进步。

  塞特在装备数智上一往无前,先后引进国际先进设备100多台,经由设备互联互通,实现自动化生产作业和生产数据自动采集、实时传送,推动车间用工减少7%,生产能力提高20%,产品不良率降低1.3%,利润提高52%……

  前不久,国内材料学领域顶尖专家齐聚塞特开启又一场“会诊”,只为攻克国内硬质合金刀具材料制造这个“卡脖子”难题。“从国外进口高端合金材料,平均每公斤要1200元到1300元,实现国产化替代后,能打个对折。”研发项目已进入试生产阶段,沈云彪咬咬牙,又给今年的研发投入批了3000万元。

  每个环节都要体现新质生产力

  在风电装备制造领域,从获取一张设计图到交付一个成品,过程中的每个环节都有“门道”。

  “有的产品需要采用6毫米以下的薄板进行生产,按图索骥往往会忽视热胀冷缩,导致焊接出来的产品当下是符合工艺的,冷缩时表面却会发生褶皱成为废品。”振江新能源总经理助理张剑透露,企业提前对产品进行“数值模拟”,研发出“反变形技术”工艺给温度带来的变化留出了空间。

  每个环节都要体现新质生产力,“智改数转网联”已覆盖振江的生产全流程:采用焊接并行控制技术,配备机器人、自动变位器及自主设计的工装,形成自动化焊接流水线;能耗管理系统监控每个设备的能耗情况,自动集成订单完成量、设备运行状况、一周能耗趋势等数据,还能够迅速判断出生产异常……

  “‘智改数转网联’是企业提升新质生产力的必由之路,更是拓展价值链的绝佳途径。”张剑说,风机部件是非标产品,最大程度实现智能化制造一直是行业痛点,一旦把这个问题解决,就能把管理平台和生产设备打包销售,推动企业向制造业服务化方向迈进。

  据悉,企业自2019年启动建设智慧工厂以来,通过整合ERP系统、MES系统、能耗系统以及工业物联网系统,已建成塔筒全自动生产线,平均生产效率提高了30%,人员用工成本下降了25%。(记者 唐芸芸)

Copyright(C) 1998-2024 wxrb.com All Rights Reserved无锡日报报业集团无锡新传媒网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7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330069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00306号

苏新网备2006009 苏ICP备0500402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