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03/15
08:51
来源
无锡新传媒
分享
这个春天,一扇“新”门被打开。3月13日,江苏省召开会议传达全国两会精神,为各市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作部署、鼓干劲。
从2023年9月首次提出,到今年1月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再到全国两会上的深入阐释、多次点题,不难发现:新质生产力的发展风口已经到来。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指出,“江苏发展新质生产力具备良好的条件和能力”,对江苏成为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阵地寄予厚望;13日省委会议再次强调“要推动江苏成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阵地”。
在这一举国瞩目的时代命题面前,始终以“走在前、做示范、多作贡献”的要求审视工作的无锡,必然要在全省新质生产力发展中勇挑大梁、走在前列;同样,这也是无锡基于经济大市特别是产业大市、科创高地的地位而必然要担起的历史使命。
新质生产力“生根”
无锡答——“能!”
一个地方的新质生产力发展,除了与重视程度有关,其经济基础、科技实力等更是重要的硬件。
“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我们必须抢抓机遇,加大创新力度,培育壮大新兴产业,超前布局建设未来产业,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总书记在审议时特别强调,要“根据本地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科研条件等,有选择地推动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
“之所以能,是以其兼才。”因工商业而崛起、因工商业而闻名,血脉里流淌着百年工商基因的无锡,在成为新质生产力生发重要阵地上的资源禀赋已无须多言。
从坚定不移实施创新驱动核心战略和产业强市主导战略,到加快推进465现代产业集群建设,再到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一条实干路径一以贯之,无锡毫无疑问是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条件最好的地区之一。
2023年,无锡规上工业总产值突破2.5万亿元,规上营收规模超2000亿元产业集群达6个,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首次超万亿元,物联网集群、泰连锡生物医药集群、苏锡通高端纺织集群入选第三批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
创新脉动强劲。去年,无锡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分别达12453家、6310家,入选省独角兽、潜在独角兽企业39家,形成新质生产力的主阵地。
无锡还有一张王牌:产融结合。截至目前,全市私募股权基金总规模超过了5500亿元,股权投资活跃度位列全国前十;累计落地QFLP基金数量和规模均居全省首位。
可以说,创新资源和金融资源结合得比较好的城市,将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上拥有更大的想象空间。
因地制宜走在前
无锡答——“快!”
“先发制人,后发制于人。”一路“快”跑,无锡的实施路径从去年底至今的一系列活动中已有迹可循。
★去年12月27日召开的市委全会提出,要坚持以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为统领,系统布局新质生产力、深度挖掘新生产要素;持续推进集群化特色化发展、数字化服务化转型、终端化品牌化提升。
★今年2月27日,全市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产业科技创新高地发展大会召开,亮出“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解法。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给发展新质生产力划出重点;总书记在江苏代表团审议时的深入阐释,更指明发展的主攻方向,同时强调了“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的实践要求。
★3月7日,市委常委会召开会议,传达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明确,“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上积蓄更多优势,以实际行动和实在成果为全省大局作出无锡更大贡献。”
无锡的“新”解法,核心是做好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两篇文章,抓手是协同推进传统产业的升级、新兴产业的壮大和未来产业的培育,加快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其中,人工智能、量子科技、商业航天、人形机器人、合成生物等成为无锡锁定的产业新赛道。
具体到产业竞争力的提升上,有两个关键点不得不提。一个是“465”现代产业集群和“3010”重点产业链建设,无锡将打好“有链强链、缺链补链、上下延链”组合拳;另一个就是智改数转网联,以算力、算法、数据等关键要素的突破为着力点,深化人工智能技术在制造业全流程全场景的融合应用,加快打造数字化新型制造体系。
区域竞争战场升级
无锡答——“敢!”
围绕如何发展新质生产力,全市各地引发了一波讨论和研究并贯彻落实的热潮。敢字当头、干字为先——
★3月10日,宜兴迎来丁蜀低空经济产业园的奠基,空客直升机、物流无人机研发制造等一批项目集群签约入驻,抢滩低空经济的产业蓝海;
★3月6日,上汽大通无锡基地第100万辆整车下线,另一系列产品的生产研发和装备升级项目正在加紧实施中,将于下半年投产。
可以看到,各个市(县)区发力点各有侧重。
★比如梁溪区,“空天产业”的标签越发鲜明。2月29日,区科创母基金扩募的当天,11家商业航天领域的合作同时落户;
★同一天,惠山区正在建设的未来健康科技产业园内6个项目签约;
★新吴区在1月5日连签三个智能制造高端装备项目,以技术升级引领产业升级……
尽管项目内容各有不同,但内核却是一致的,都突出了科技、创新、未来等关键词。
产业变革和生产力大提升的阶段,往往是经济版图加速洗牌的关键期;因而新质生产力风口的到来,势必也将助推新一轮区域竞争。从这一层面看,总书记强调的“因地制宜”显得格外具有深意。
众所周知,新质生产力的突破主要依赖于产业、技术的突破,但很多外围的环境因素不容忽视,比如人才,比如融资,比如营商环境。某种意义上讲,发展新质生产力是一场政产学研用各个环节深度融合的接力赛。
连续四年,滨湖区的开年第一会都以“创新”为核。今年如约而至的滨湖创新大会上,除了发布《滨湖合成生物产业创新发展规划》等重磅文件外,“青睐湖湾”青年人才引育政策里极具突破性和吸引力的内容,将区域引才的诚心表露无遗。
3月11日,市委党校(市行政学院)2024年春季学期开班,将“新质生产力”融入课程内容。目的很明确:培养更符合时代要求的高素质、专业化干部,投身到新质生产力发展中。
如何让未来产业“快生根”,无锡还在谋划建设新的技术平台、新应用场景,为科技创新从0到1、从1到100打通堵点。
这些新模式、新做法的探索,将成为政府护航企业创新的新路径;一系列“敢为、敢闯、敢干、敢首创”的具体实践也可以让产业项目落地生花,成为城市在区域竞争重突围的“竞争力”。
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培育,往往最终能体现城市的功能定位。
无锡这场上“新”行动,不仅需要只争朝夕,更需要站在全省甚至全国的高度、站在未来的视角,去布局产业发展、规划。
记者:钱英洁、韩依纯
Copyright(C) 1998-2024 wxrb.com All Rights Reserved无锡日报报业集团无锡新传媒网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7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330069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00306号
苏新网备2006009 苏ICP备0500402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