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新传媒
首页 > 2024年专题 > 筑梦现代化 共绘新图景 > 一年间无锡新答卷 > 正文

滨湖:科技创新激发澎湃动力

2024

03/05

09:45

来源

无锡日报

分享

  特医食品注册证书实现“首证突破”、手术抗菌缝线首现国产品牌、国内首条光子芯片中试线将于5月全面投入使用……

  地处太湖北岸最美湖湾的滨湖区,创新的种子正在这片沃土上生根、发芽,长成参天大树——2023年,全区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76%、保持全市第一;院所经济地方贡献5.5亿元、增长36.8%;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119件、全市第二;新入选国家重大人才工程(A类)18人、全市最多。

  跳动的数字背后,既是滨湖坚持走好科技创新“先手棋”,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的生动写照,也是滨湖多角度、多维度紧握自主创新“金钥匙”,为江苏“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持续提供湖湾动能的最好注脚。

  向“新”而行 / 锻造科创“强引擎”

  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是习近平总书记着眼国家创新全局赋予江苏的重大使命。今年省委、省政府“新春第一会”聚焦这一主题,对统筹做好“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两篇大文章进行重点部署,强调要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新质生产力。

  2月27日,无锡市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产业科技创新高地发展大会召开,会议明确,要锚定“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创新智造强市和具有卓越影响力的新时代工商名城”的目标,培育新质生产力,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协同建设制造强市、数字无锡和产业科技创新高地。

  在省市两级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大局中,空间规划处于太湖湾科创带C位的滨湖区,更是一以贯之地向“新”而行,在创新实力上敢当全市乃至全省“排头兵”。

  开年第一天,2024太湖湾科创带滨湖创新大会如约而至,这是滨湖区自2021年启动建设太湖湾科创带引领区以来,连续第四年举行以“创新”为鲜明主题的新年第一会,会上聚焦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转型的最前沿——未来产业,成立了无锡合成生物未来产业研究院,发布滨湖合成生物产业创新发展规划,正式上线“经济云大脑”。

  滨湖重点布局合成生物这一未来产业实为厚积薄发。滨湖拥有生命健康产业的坚实基础和创新生态,当前已在度假区集聚了一批生物医药、医疗器械等领域的上下游企业,能为竞速合成生物赛道提供有利条件,彰显出向科技创新要新质生产力、要核心竞争力的坚定决心。

  不仅是合成生物产业,在新能源、人工智能、氢能与储能等能够引领未来发展的新领域、新赛道上,都有滨湖区的鲜活身影。位于蠡园开发区的上海交通大学无锡光子芯片研究院今年每月都有一批科研设备进场调试,预计5月正式启用,目前已论证在研项目4项、引育企业6家;清华大学无锡应用技术研究院智能产业创新中心正加紧建设,未来将赋予滨湖智慧医疗、智慧交通等人工智能领域发展更大的想象空间。

  科技创新成果不断涌现的背后,是滨湖充分发挥高校和科研院所集聚的禀赋优势,推动创新要素充分涌动、创新活力竞相迸发,让科创活力赋予湖湾蓬勃生机。

  2月23日,滨湖区召开了新春首个专题性座谈会——2024大院大所新春座谈会,来自驻区高校、省部属科研院所、新型研发机构等20家驻区院所代表齐聚一堂、共谋发展,围绕提高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加速培育新质生产力提出意见建议,为助力无锡乃至江苏“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贡献滨湖院所力量。

  作为无锡创新活力最强的区域,滨湖境内科创资源禀赋十分耀眼,湖光山色间集聚了全市近90%的科教资源,仅省部属科研院所就有12家,此外驻区高校院所与区内企业实施产学研合作项目超千个,累计交易额近亿元,培育孵化企业超百家。

  “科创牌”是滨湖最珍贵的“宝藏王牌”,在全力“拥抱”大院大所上,今年滨湖区将完善“一所一策”支持。全力支持驻区高校院所和新型研发机构承担国家战略科技任务、争取各项政策,精准发力“两机”、信创、人工智能、合成生物等领域,释放创新协同和产业协作的“耦合”效应。优化一“路”一“带”布局。系统梳理山水东路沿线空间资源,积极融入太湖湾科创带建设,结合红沙湾科学城概念规划,依托沿线高校院所创新禀赋,全力推动山水东路科创谷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更好发挥山水资源对科技创新的支撑作用,切实以一流的科技创新生态圈推动产业链、人才链、科创链向两端延伸。

  项目为王 / 撑起科创“硬脊梁”

  新春伊始,地处太湖湾科创带C位的滨湖区处处激发着新质生产力的勃勃生机,处处荡漾着未来技术产业化的澎湃动能。

  一开年,总投资达12.6亿元的滨湖复星人形机器人产业园项目正式开工,项目聚焦人形机器人、智能制造、集成电路等产业链项目,致力于打造集高品质厂区、办公科研、生活配套等综合服务功能于一体的“智慧+”工业4.0智能制造产业园,达产后预计年产值约10亿元。

  “十四五”以来,滨湖重大项目推进之姿,可以概括为后劲十足、精准发力、奔腾前行。去年累计签约亿元以上产业项目161个,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20个,50亿元以上项目3个。而与复星人形机器人产业园、上海交大无锡光子芯片研究院等项目一样“跑步前进”的,还有中国移动长三角(无锡)马山算力中心项目。这是中国移动算力中心在全国总体布局的八大重点算力中心之一,预计今年一季度投产运行。

  此外,龙江广瀚燃气轮机项目、国家级船舶动力电力试验基地项目成功签约;江苏电子质检院智能网联汽车信息终端及大型产品实验测试基地项目一期、深远海装备无锡研发基地二期建设项目已开工,正加速施工建设;清华大学核能与新能源技术研究院高度创新的“先进制程半导体纳米级光刻胶”产业化项目落地;无锡国际生命科学创新园(二期)刚刚建成,目前已有25个生物医药项目“抢先”预定。

  科技创新离不开项目支撑。在2024年滨湖区新春第一会——太湖湾科创带滨湖产业发展暨“双招双引”动员大会上,滨湖再次聚焦“产业发展”,发力招引投资规模大、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强的龙头项目,实现引来一个、带来一批、辐射一片的“磁场效应”。

  值得一提的是, 在产业集群培育上,滨湖今年提出了“543+X”(生命健康、集成电路、软件信息、智能网联汽车、旅游5大优势产业,数字影视、两机、低碳环保、创意设计4大特色产业,元宇宙、人工智能、量子科技3大未来产业)产业新体系,新增的“X”剑指更多未来产业领域,加速形成更多新质生产力。

  据了解,作为长三角一体化、环太湖科创圈和太湖湾科创带等多个重要战略的推进节点,2024年滨湖将从持续勾勒招商工作“精准化”路径图和深化招商渠道“多元化”作战图两方面发力,全面掀起新一轮“矩阵式”“立体式”招引浪潮。

  在勾勒招商“精准化”路径上,瞄准细分赛道,编制靶向招引图,形成产业招商全景式路径图,招引“好而缺”的强链补链项目;关注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独角兽等高新技术企业,招引一批税源型、总部型、科技型“优而美”的优质产业项目;密切跟踪科技变革趋势、产业发展规律和赛道成长逻辑,精准招引人工智能、商业航天、人形机器人等“新而强”的未来项目。

  在深化渠道“多元化”布局上,国内招商挖潜增效,整体谋划全年招商活动,优化更新投资热力图、招商推介手册,更加有效匹配投资意向,提供精准服务。全球招商布局密集,统筹开展全球经贸活动,策划好德意法、新日韩等重点国家和地区的招商活动,用好第二批大湾区招商驻点专班,有效提高滨湖的国际知名度,吸引更多外资企业投资滨湖。

  载体赋能 / 打造科创“新高地”

  作为太湖沿线重要板块,滨湖山水资源富足,但这也意味着发展空间、生态容量都极为有限,土地资源供需瓶颈日益凸显。如何拓展有限的空间,迎接一个个重大项目和科创成果产业化项目的不断集聚?

  滨湖给出的答案是“工业上楼”,推动科创载体建设,精致雕琢每一片空间,将区域载体精准打造成高品质的“垂直硅谷”,让“寸土生寸金”。

  每两年新增一幢“亿元楼”的蠡园开发区是滨湖持续推进“工业上楼”的典型代表。蠡开毗邻蠡湖,土地空间紧缺一直是其发展的痛点,“向天要地、加速产业上楼”是唯一“解药”。进入“十四五”以来,蠡开持续通过楼宇存量提质、新楼加速开发持续提高着片区内楼宇的亩产效益。一方面,根据税收产出推进存量楼宇企业转型;一方面,开发光子信息、汽车芯片等新产业楼宇。自2014年联创大厦成为首栋“亿元楼”后,以两年新增一幢“亿元楼”的速度引发外界关注。一批批科技含量高的产业汇集于这片集办公、研发、设计、生产于一体的“垂直生长”空间,不断强链、补链、延链,形成“上下楼就是上下游”的格局,打造高端产业集群。

  “亿元楼”不断出现,新的工业上楼项目也在加速推进。新春刚过,滨湖区首个“工业上楼”示范性项目——粤浦·富安智造园项目建设现场传来重磅好消息,虽然13幢大楼刚刚封顶,但签约入驻企业的总面积占园区一期可租面积(不含商业配套面积)的比例已经达到了55%。按照这样的招商速度,年底智造园将如期实现“开园即满园”的预定目标。此外,“聚芯源创产业园”“汇源智造中心”“锡芯谷”等一批“工业上楼”项目也在加紧建设中。

  科创载体是实现创新成果孵化、转化和产业化的重要平台,也是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策源地。最新发布的《滨湖区高质量产业载体总体发展规划》明确:未来将打造集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特色园区“四位一体”的全新产业载体矩阵,整体布局60个特色园区,加速构建独具竞争力的产业生态圈。

  其中,峰影合成生物装备产业园、申威信创产业园、南泉民用航空产业园、汇创算力数据产业园、孟村专精特新协同创新产业园、湖滨路元宇宙文创园、“锡芯谷”人工智能装备产业园、蠡湖未来城AI产业园、夏家边数字科技园和复星人形机器人产业园10大未来产业园刚刚揭牌,涉及合成生物、人形机器人、元宇宙、智能制造等未来产业方向。在推动“十大园区”发展上,滨湖将立足区域产业基础,在纵向产业链条、横向产业圈层上寻找适合的产业标的,切实将园区打造成为竞逐“未来赛道”的主阵地和新质生产力的强载体。

  在坚持“特色+品牌”建未来园区的同时,滨湖还在加速推进“‘连片+熟地’腾土地”和“‘速度+效益’优载体”,不断放大湖湾土地的承载力和价值。一方面,加快对低效用地的盘活利用,加速腾出1500亩工业用地,为承接重大项目备足优质空间。另一方面,全力提速产业载体建设,3年内新建300万平方米产业载体,坚持“向平方米要效益”,进一步提升载体的产业集聚度,打造更多总部楼宇和亿元楼宇。 (徐啸雨)

Copyright(C) 1998-2024 wxrb.com All Rights Reserved无锡日报报业集团无锡新传媒网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7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330069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00306号

苏新网备2006009 苏ICP备0500402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