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01/30
08:40
来源
新华日报
分享
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 沈剑荣
受省人民政府委托,省发展改革委提请省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审议江苏省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摘要如下:
一、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面对复杂严峻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全省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坚决扛起“走在前、挑大梁、多作贡献”的责任担当,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更好服务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全面落实“四个走在前”“四个新”重大任务,制定实施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等八个行动方案和两组若干措施,经济运行率先整体好转、持续回升向好,“强富美高”新江苏现代化建设实现良好开局,地区生产总值12.82万亿元、增长5.8%;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9930亿元、增长7.3%。
(一)加大稳增长政策实施力度,经济运行持续恢复向好。出台“42条”政策举措、“28条”增量措施,实施金融支持制造业发展18条等政策措施,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费超2000亿元。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6%、高于全国和周边主要省份。规上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9.2%。出台全面促进消费28条等政策措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居全国第二。出台实施促进民间投资23条,向民间资本推介470余个重大项目,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2%,民间投资占比66.5%。省重大项目完成投资超7000亿元。
(二)扎实推进产业科技创新,发展质量效益不断提升。苏州实验室总部基地开工建设,获批牵头建设全国重点实验室累计达31家。印发省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预研项目管理办法。新获评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795家。实施89项产业前瞻技术研发项目和85项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取得高效率全钙钛矿叠层电池等重大原创成果。出台“1650”产业体系建设工作方案,筹建战略性新兴产业基金集群,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指数连续3年全国第一。推动制造业“智改数转网联”,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比11.4%左右。实施生产性服务业十年倍增计划,推动平台经济规范健康持续发展。
(三)持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内生动力活力加快释放。深入实施国家营商环境试点和自主改革事项“两张清单”79项改革举措,成为全国首个在册个体工商户总量破千万省份,经营主体总数达1452.4万户。出台实施外贸稳规模优结构14条措施,外贸进出口规模连续21年居全国第二,跨境电商出口增长12.3%,“新三样”出口规模居全国首位。出台实施以制造业为重点促进外资稳中提质16条政策措施,实际使用外资继续保持全国首位。成功举办中欧班列国际合作论坛,4项成果列入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成果清单。
(四)着力提高民生保障和基层治理水平,发展成果切实共享可感。实施新一轮减负稳岗扩就业政策,城镇新增就业提前超额完成年度预期目标、规模占全国1/10以上,高校毕业生年终去向落实率达94.4%。制定实施富民增收年度重点工作任务清单,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5%、7%,收入比缩小至2.07∶1。重要民生商品量足价稳,居民消费价格温和上涨。民生支出占比达79%,民生实事完成年度目标。实施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工程,编制长江国家文化公园江苏段建设保护系列规划。实施“精网微格”工程,推动“五社联动”机制创新试点,人民群众安全感保持在99%以上。
(五)积极优化区域经济布局,特色化融合化发展水平持续提升。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更加深入,牵头实施8项关键核心技术联合攻关项目,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新增24项制度创新成果。开展“1+3”重点功能区战略实施情况评估,印发海洋产业发展行动方案,支持徐州建设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初步构建黄河故道生态富民廊道政策实施机制。新增南北共建省级园区1家。实施南京都市圈、苏锡常都市圈年度重点合作任务。分类引导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千亿县”数量达21个。出台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加快建设新时代鱼米之乡的意见,创建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5个。宁锡常接合片区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形成24个年度典型案例。
(六)坚定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生态文明建设成效彰显。PM_2.5浓度、地表水达到或优于Ⅲ类水体比例在全国排名均前进2个位次。扎实推进新一轮太湖综合治理,连续16年安全度夏。制定出台进一步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座谈会精神的贯彻落实方案,国家警示片披露8项问题完成6项、剩余2项跨年度整改问题已完成年度任务。出台碳达峰有关专项实施方案,3个地区(园区)入选国家首批碳达峰试点。34家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100家绿色工厂、13个绿色工业园区入围国家公布名单,数量均居全国第一。
(七)有效防范重大风险隐患,安全发展底线着力夯实。新建120万亩、改造提升207万亩高标准农田,粮食总产量759.5亿斤。前瞻做好迎峰度夏、迎峰度冬能源电力保供。“一城一策”调整优化房地产政策,保交楼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银行业金融机构不良贷款率处于历史较低水平,高风险金融机构保持动态“清零”,政府债务余额控制在限额之内、债务率低于警戒线。各类生产安全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分别下降13.2%、11.2%,未发生重特大事故。
二、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安排
2024年安排经济发展实力、现代化产业体系、科技自立自强、公共服务能力、人民共同富裕、绿色转型发展、安全保障水平等七大类42个指标。其中,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4%左右,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经济增长同步,城镇新增就业120万人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5%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5.5%左右,外贸进出口总额实现正增长,实际使用外资稳中提质,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降低2%左右,粮食产量保持基本稳定,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
三、实施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重点举措
(一)推动优化发展环境,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立足守住大盘、培元兴新和稳定安全,多出有利于稳预期、稳增长、稳就业的政策。对标国际一流标准,一体优化政策、市场、政务、法治、人文“五个环境”,依法平等保护各类所有制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推进实施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若干措施,构建与民营企业常态化沟通机制。实施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加快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建立经济形势宣传和预期引导机制,及时回应社会关切。启动“十五五”规划编制。
(二)坚定不移扩大内需,增强经济发展内生动力。研究制定促消费增量政策,持续办好“苏新消费”四季系列主题促消费活动及“水韵江苏”文旅消费推广季,制定出台家电等耐用消费品回收处理及以旧换新的引导措施。更好支持刚性住房需求,有效引导改善性住房需求,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出台促进民间投资发展接续举措,建立“三清单一平台”,持续向民间资本推介重点项目。组织实施年度重大项目、民间投资重点项目两张清单。加快北沿江高铁江苏段等标志性工程建设。
(三)强化新旧动能转换,加快科技自立自强步伐。突出培育战略科技力量,争取更多全国重点实验室落户江苏,开展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预研。实施加强基础研究“1820”行动,推进基础科学中心和基础研究中心建设,深化“揭榜挂帅”“赛马”机制,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制定出台推进高新技术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措施,力争新增更多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支持创新型领军企业或重大科技创新平台牵头建设一批高水平创新联合体。深化科技和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实施各类人才引进培育计划。
(四)狠抓强链补链延链,奋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出台推动先进制造业集群向世界级迈进的若干措施,动态更新产业链短板技术清单和产业基础再造发展目录。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在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争创国家级集群。实施培育未来产业发展三年行动,打造“10+X”未来产业体系。实施传统产业焕新工程。出台构建优质高效服务业新体系的实施方案,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培育具有竞争力的平台企业。培育集成电路等数字产业集群,完成1万家工业企业“智改数转网联”任务。
(五)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高水平建设农业强省。实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产能提升专项行动,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8100万亩以上。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实施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四个一”工程、农业全产业链建设三年行动和农业品牌精品培育计划,力争农业产业化省级以上龙头企业达1000家。有序推进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试点,深化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试点,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实施乡村高标准建设专项行动,创建140个左右省级特色田园乡村。
(六)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提升国际循环质量和水平。支持关键中间品、自主品牌产品以及“新三样”等绿色低碳产品出口,大力发展“跨境电商+产业带”模式。开展精准招商“敲门行动”,推动更多地区总部、研发中心和国际功能性平台布局江苏。提升开发区重要开放平台功能,支持苏州工业园区打造开放创新的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支持企业合理布局海外产能、扩大海外资产、建设海外研发中心,发展江苏特色“地瓜经济”。拓展“一带一路”交汇点建设新空间,加快建设新亚欧陆海联运通道标杆示范,支持连云港、徐州共建中欧班列集结中心,推动中欧班列海外仓建设。
(七)聚力保障改善民生,提升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深入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实施江苏地域文明探源工程。扎实推进长江和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江苏段建设。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制定促进人口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文件,稳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完善就业促进机制和就业公共服务体系。实施新版基本公共服务标准,高质量实施民生实事。实施义务教育强校提质行动和普通高中内涵建设行动,加强国家“双一流”和江苏高水平大学建设。健全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医疗保障体系和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完善基层治理平台,提升“五社联动”共治水平和城乡社区服务综合能力。
(八)统筹实施重大战略,推动城乡融合、区域协调发展。推动长三角和长江经济带联动发展,推进沿沪宁产业创新带和南京、环太湖、徐州三大科创圈建设,更高水平建设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规划建设长江口产业创新协同区,深化与粤港澳战略合作。研究深入实施“1+3”重点功能区战略、更高水平促进区域均衡协调发展的具体路径,“一市一策”引导中心城市特色发展。全面提升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质量,支持南京、苏州率先转变发展方式,做实南京都市圈、苏锡常都市圈建设年度任务。深化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支持薄弱县域高质量发展。深化宁锡常接合片区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改革探索。
(九)扎实建设美丽江苏,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实施传统行业绿色低碳升级改造专项行动,大力发展绿色低碳产业。深化形成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省级试点探索新成果。实施美丽江苏建设试点示范“十百千”工程,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构建太湖综合治理体系,早日实现稳Ⅳ争Ⅲ。制定能耗双控逐步转向碳排放双控工作举措,推进产品碳足迹、项目碳评价和企业碳管理,制定“两高”项目管理目录。加强关键节点能源电力稳定供应。
(十)前瞻加强能力建设,守牢安全发展底线。因城施策稳定房地产市场,一视同仁满足不同所有制房地产企业合理融资需求。建立全口径地方债务监控监管体系,强化隐性债务和融资平台经营性债务有效管控。“一企一策”推动大型企业债务风险化解,提高金融监管有效性。开展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增强城市抵御自然灾害、处置突发事件能力。加强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体系和应急能力建设,纵深推进平安江苏、法治江苏建设。
Copyright(C) 1998-2024 wxrb.com All Rights Reserved无锡日报报业集团无锡新传媒网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7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330069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00306号
苏新网备2006009 苏ICP备0500402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