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01/07
11:07
来源
无锡新传媒
分享
冬日清晨的太湖,清冷、寂静。管社山庄2号码头上,江苏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无锡分局水质科科长郑建中像往常一样,清点好设备,和同事一起乘船出发,去为太湖做“体检”。
郑建中今年51岁,自1996年参加工作起,就一直从事太湖无锡水域的“体检”工作,工作内容包括太湖梅梁湖及贡湖水域的蓝藻湖泛巡查监测、调水引流护水控藻水质水量监测、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监测评价以及入湖河道污染物通量研究。其中,蓝藻湖泛巡查监测路线涉及锡东水厂、南泉水源厂、月亮湾、拖山、小湾里、闾江口等9个监测站点,线路全长113公里,水域面积达272平方公里。
从“半桶蓝藻”到“满桶清水”
迎着晨间的薄雾,监测船发动、前行,卷起的碧波中,翻滚着白色的浪花,不知何时,吸引来一群红嘴鸥,随船盘旋良久才陆续散去。
眼前的美景,让郑建中不禁想起2007年的太湖:放眼望去,湖面绿油油一片,船行湖上,掀起的浪花都裹着蓝藻,远远看过去像是行在草地上,有些监测水域蓝藻腐烂,空中弥漫着腥臭味。“现在的太湖,水好、景美,生物种类也越来越多样,冬天能看到红嘴鸥,夏天还能看到鱼跃湖面的景象。”
船行20分钟后,到达第一个监测点——小湾里,郑建中和同事顺手打上满满一桶水,清澈见底。“太湖水环境最恶劣的时候,这一桶水,有半桶是蓝绿色的蓝藻。”
在这里,他们使用仪器现场监测水体色味、水温、风速和风向、溶解氧、pH值、藻密度等指标,再抽取水样送到实验室做藻密度等方面的检测。这一套工作流程,郑建中和同事每次巡查都要重复至少9遍,巡查记录数据会形成分析报告,这相当于太湖的“体检报告”。这些报告不仅为水利部门调水引流提供数据参考,也为异常指标“诊治”以及相关问题的预防提供参考,让隐患问题能够早发现、早预防、早治疗。
太湖水质综合评价从劣于V类到IV类,部分时段达到Ⅲ类;富营养化指数从“中度”到“轻度”……工作27年来,郑建中和同事为太湖制作的“体检报告”,记录着太湖从“生病”到“康复”的过程,他们也亲眼见证了“治太”举措从水里向岸边、支流支浜的不断延伸。如今,这些“治太”印记在他们日常监测巡查的路线中随处可见——
途经梅梁湖泵站,机组开足马力实施调水引流,以拉动梅梁湖、贡湖水体流动,助力“引江济太”工程,原本不流动的太湖“动”起来了;在拖山岛,不再需要“船只+人工”撒网捕捞蓝藻,每天可实现压控藻水25万方左右的梅梁湖蓝藻离岸防控一期工程已建成投用;在月亮湾,环保清淤船正根据前期监测实施精准清淤,这种新型作业方式不仅告别了最初粗放式清淤模式,还可以把清除的淤泥通过管道输送到岸边的固淤中心;湖岸沿线昔日的小化工厂、鱼市场变成了生态走廊、湿地公园……
太湖之变背后的8大治理举措
太湖之变背后,是太湖治理工作的不断探索、治太项目的深入推进。无锡市水利局副局长兰秀凯介绍,近年来,无锡坚持“铁腕治污、科学治太”总体方针,扎实推进“蓝藻打捞、生态清淤、调水引流、入湖河道治理、生态修复、湖岸整治、控源截污、节水减排”8大治理举措。
在治理蓝藻方面,无锡创造出“科学化监测、专业化队伍、机械化打捞、工厂化处理、无害化处置、信息化管理”的“无锡模式”,形成了“防、挡、捞、治”的蓝藻治理新格局。目前,无锡太湖水域沿岸已建成藻水分离站13座,设立打捞平台83座,组建专业打捞队伍76支,落实常态打捞人员、应急打捞人员共1500多人,配备各类蓝藻打捞、离控船共计200多艘,建成加压控藻深井12座,离岸挡藻围隔约115公里。投资4.5亿元建立的压滤干化厂,日处理藻泥1000吨,解决了蓝藻无害化处置的瓶颈问题。
生态清淤,可有效控制和减轻太湖内源污染,改善太湖水质并减少蓝藻湖泛发生的隐患。16年来,无锡市累计完成太湖生态清淤面积约3320万方,相当于从太湖水体中清除了5.5万吨总氮、1.6万吨总磷和103.8万吨有机质。2022年起,太湖二轮二期生态清淤全面展开,计划到2030年共完成3456万方。
流水不腐。要让太湖保持“健康”,得让它动起来。调水引流,可以在给太湖补充优质水源、增强湖体环境容量、提高水体流动性的同时,保持太湖合理的生态水位,保障饮用水源地水质安全、供水安全、生态安全。2003年至2023年累计调引长江水入太湖160.6亿方;利用大渲河、梅梁湖等沿湖泵站枢纽实施全年不间断调水出湖,年均约7.4亿立方米。
坚持以国省考断面、重点水功能区、环境综合整治河道、黑臭水体、入湖河道综合整治为重点,对全市5635条河道、35个湖泊、19座水库实现河(湖)长全覆盖,全面落实“一河一策”“一断面一策”“一水功能区一策”。目前全市13条主要入湖河流已全面达到或优于III类水。
控源截污减排。“十三五”期间无锡累计“关停并转迁”化工企业、取缔“散乱污”企业(作坊)11196家;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实现全覆盖;太湖一级保护区内村庄生活污水全部接管。
16年来,无锡治太总投入1200多亿元,累计实施太湖治理重点工程近6000个,走马塘、新沟河、新孟河、环太湖大堤等治太骨干水利工程相继建设投运,构建了畅引畅排、调度精准的治太骨干水网格局,太湖平均换水周期从300天缩短至150天左右……
久久为功擦亮璀璨“太湖明珠”
经过持续系统治理,太湖水质总体上显著改善,水体富营养化程度明显减轻。2023年,太湖连续十六年实现安全度夏,太湖水质已达到国家总体方案、省治太规划2025年目标。2023年安全度夏期间,太湖无锡水域16年来首次未出现异常水体,全市累计打捞蓝藻54万吨,同比减少74%,水质、藻情均为2007年以来最好。
“成绩”再度刷新,太湖治理仍没有丝毫松懈。眼下是冬季枯水期,离2024年安全度夏期还早,但“夏病冬治”各项工作已无缝衔接,有条不紊地推进中——在太湖沿岸,芦苇荡收割和地基清理工作正在实施;在梅梁湖,梅梁湖蓝藻离岸防控二期工程正加紧建设,预计今年5月底前建成运行;在贡湖湾,生态清淤船正按计划实施清淤作业……
新年已至。郑建中和同事又开始为“引江济太”望虞河调水沿线的水文水质监测做准备,“我们会继续坚守一线,一丝不苟地做好太湖‘体检’工作,为‘太湖明珠’更加璀璨贡献力量。”(刘娟)
Copyright(C) 1998-2025 wxrb.com All Rights Reserved无锡日报报业集团无锡新传媒网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7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330069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00306号
苏新网备2006009 苏ICP备0500402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