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11/28
10:18
来源
江南晚报
分享
创建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江苏省宜兴紫砂工艺二厂,作为一家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集体乡镇企业,因沐浴在祖国改革开放的春风里,曾经取得了辉煌业绩。尽管后来顺应时代变化,所有制形式和业态多变,却在宜兴紫砂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之笔,为今日宜兴紫砂的繁荣发展做了“第一个敢吃螃蟹的人”。
初创于潘家祠堂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苏南的社队工业已崭露头角。农村各地纷纷谋划创办工业,以解决长期“以粮为纲,经济窘迫”的困扰。地处太湖西岸的宜兴县周墅人民公社,分布在丁蜀镇的东南西北,也就是在宜兴陶瓷工业的周围。地处黄龙山的台西大队早已为陶瓷工业在采矿供应陶瓷原料。因此大家议论是否可以先办一个紫砂厂。于是,说干就干,立即递交办厂申请。当时宜兴县政府的思想也比较解放,很快就收到了县计划委员会(79)宜革计字第283号文件“关于同意创办宜兴县周墅紫砂工艺厂”的批复。
陶瓷工业的生产并不简单,从泥料炼制到产品成型、窑炉烧成、出窑检验、入库包装,是个全链条的过程。虽然拿到批文,一旦要具体落实就困难重重。第一步选址。鉴于当时乡政府财力有限,因此就借用周墅电子耐火厂的仓库,即现在的潘家祠堂,前后三进15间木结构房子,进行一些试探性摸索。二是招工。筹备小组挨家挨户走访六十年代从紫砂厂下放的人员,他们听说能办厂当然欣喜。于是第一批姜小根、范永良、邵新和、吴兰凤、董开生、刘卫大、许洪奇等24人被招进工厂。三是原料从何而来。直接去紫砂厂求援是肯定不可能的,于是就由公社书记给县委书记打了电话,要求他出面找陶瓷公司领导批了一吨紫泥,开始了成型试生产。四是窑炉烧成怎么办。好在耐火厂有几条推板窑,但烧成工艺不同,需重新调试窑温(因耐火烧成温度高,紫砂烧成温度低)。让人高兴的是,第一批烧出来的茶壶、花盆就很好,产品送去向县委县政府、镇江地区社队工业局报喜,领导们看了都说不错,并且有镇江地区农行解决贷款15万元。这样也大大增强了公社党委办好紫砂工艺厂的信心和决心。
建厂初期厂领导办公室
迁新址于百家口
周墅紫砂工艺厂挂牌于潘家祠堂,刚刚起步就产销两旺,使大家看到了希望。但接下来要解决的是:厂房拥挤,泥料自己无法加工,窑炉无法新建,而希望进厂的农民兄弟众多。公社党委顺应要求,立即商量扩厂事宜。
记得那个晚上停电,在书记的办公室点着蜡烛火,开了一个党委会,我也被叫去列席。我提出来选址在丁蜀大桥北堍的百家口,它毗邻紫砂工艺厂,能做壶的农民又都住在附近,于是最终决策在此地建厂。第一期征地约60亩,打35立方米倒焰窑一座,建简易厂房4幢,并着手建自己的原料车间,招收工人200多名。除了成型,还安排了刻字车间。
虽然新厂厂区扩大了,窑炉也建了,但一年多下来,现状又已经远远不适应产销两旺的势头,最为头痛的还是资金如何解决。
其时,恰逢上海市花木公司来厂要求订购大量紫砂花盆,但按我们那时的生产能力,难以满足。我参与了接待,并提出了能否请他们先支持些资金,让我们能扩大生产能力,然后逐年以产品的方式给以偿还,他们听了觉得可以考虑。日后我和公社书记一起去上海拜访,最后竟成功地签署了协议,很快30万元汇来厂里账户。八十年代初的30万元钱已不是小数目。有了钱,首先解决窑炉问题,因为窑炉的吞吐量是决定陶瓷业生产能力和产品质量的关键所在。走访陶瓷公司各生产厂家,发觉建陶厂新建的52米隧道窑较为经济合理。公社党委立即表示同意。
1982年3月,公社党委决定派我到紫砂厂负责扩建,并从农机厂、耐火厂抽调人员组成专门班子。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千方百计的努力,1983年9月26日上午,一座崭新的52米隧道窑竣工点火投产,从此,周墅紫砂工艺厂的发展步入了一个新的阶段。随即,厂里送我去无锡干部学校学习(1983年宜兴已划归无锡市)。回来后任副厂长,不久就担任厂长,并有范永良、韦照洪、吴兰凤等组成新的领导班子。
更名为“江苏省宜兴紫砂工艺二厂”
新建隧道窑后,发展真有点迅猛。1984年,上海的许四海毅然放弃大城市铁饭碗来到工厂,特别是1985年紫砂工艺厂顾景舟的大弟子徐汉棠到来后,人才培养跨上新的台阶,很快成立了研究所,由徐汉棠当所长,开发了很多紫砂新品种,企业知名度一下子有所提高。紧接着,1985年老厂往西新征了30多亩土地,又建了一座同样的隧道窑,于1985年9月23日点火投产,三年建两座隧道窑,这在宜兴陶瓷史上也是从未有过的事情。同时,新建8幢成型车间,扩大了原料车间,建设能容纳600人的食堂和能停放几百辆自行车的车棚。
1985年春,周墅紫砂工艺厂携手上海滩的紫砂收藏家,在虹口公园举办了第一次展览。邀请了上海的一批书画家、文学家还有新闻媒体参加,继而发起成立了上海紫砂协会,大家推举我为理事长,著名画家唐云先生被聘为名誉理事长。
那个时候,一方面扩建生产,一方面拆迁厂东面和北边的民房。徐汉棠老师联系苏州的冯祖栋先生,请来园林公司设计建造了现在的东大门,飞檐翘角的照壁、琉璃瓦的顶,并请书坛泰斗沙孟海书写了“宜兴紫砂”四个大字,做成铜质大字镶嵌在汉白玉上,熠熠生辉,成为日后宜兴紫砂行业发展、紫砂文化繁荣的宣传通用广告字体。同年,还应上海豫园要求,送去了小型竹节茶具,供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来访时在豫园湖心亭喝茶之用,英国女王用紫砂壶喝茶的照片后来在《人民日报》《人民画报》上登载,至今影响广泛。
此时,我们已不甘心原来的周墅紫砂工艺厂厂名,费尽周折,排除阻力,终于拿到(宜计84)字第68号关于同意更改厂名为“江苏省宜兴紫砂工艺二厂”的批复。
随着企业声名鹊起,各种媒体采访的文章不断见诸报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于1986年12月21日播出《办企业就要雄心壮志》的长篇通讯。新华社高级记者古平采写并发出了《中年艰辛不寻常》的报道文章。1987年8月我被评为全国百名优秀农民企业家,还第一次登上天安门城楼。也就是在这年,徐秀棠老师也来到二厂。为发挥其艺术专长,特投资50万元,花5个月时间建造一座大楼,成立了雕塑分厂,任命徐秀棠为分厂厂长。当时,紫砂雕塑在我国台湾市场需求旺盛,搬进新大楼生产仅5个月,就盈利50多万元,因此员工们都称这座大楼为“三五”牌大楼。此幢楼至今保存完好,36年后,经修旧如旧,仍然气势宏伟,不失江南建筑风范。短短几年,企业销售产销超千万,利润、创汇双双超百万,企业员工超千人,“华艺牌”紫砂系列产品获省优、部优,各种荣誉纷至沓来,最后还被确定为全省15家“乡镇企业排头兵”之一,1991年,二厂被评为国家二级企业。我本人也享有市(县)乡(镇)的各种荣誉,还评为无锡市优秀厂长三连冠、无锡市劳动模范三连冠和江苏省劳动模范。
1990年8月21日,紫砂二厂携手中国工艺美术学会,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主办“迎亚运——宜兴紫砂工艺精品展”,农业部办公厅主任为我们在人民大会堂召开展览的新闻发布会,著名宜兴籍画家尹痩石题了展标,多位重要领导人及农业部、外经贸部、轻工业总会、中国文联的领导出席了开幕式。
1992年,台湾民族文化基金会邀请(艺人凌峰牵头)我和徐汉棠、徐秀棠兄弟赴宝岛台湾访问,到政审时,我已有官员身份,所以无法成行。而徐氏兄弟如期访台,这是宜兴紫砂艺人首次赴台紫砂文化交流(顾景舟是1993年赴台)。在台湾他们受到隆重的接待。鉴于徐秀棠对紫砂文化艺术的贡献,台湾方面授予他全球中华文化艺术薪传奖,和影视演员成龙、舞蹈艺术家刀美兰一起领奖。
1990年,二厂举办了厂庆十周年活动,评出了徐汉棠、徐秀棠、范永良、吴同芬等十大功臣。时任江苏省乡镇企业局局长梁鸿博特地赶来祝贺庆祝大会的召开,陶都影剧院座无虚席,千名员工自豪感溢于言表,这时的企业可以说是到了发展的高峰。那时的企业社保尚未开始,紫砂二厂已经为在总厂的1000名职工办理了商业保险,虽然额度不高,却也是乡里企业第一家。
莫大的荣誉,是巨大的动力。此时厂里已容纳不下仍然满腔热情、迫切要求进厂的农民兄弟。于是,我们顺势而为,乘势而上,经公社批准同意,在乡坯集中的西望、双桥两个村,各投资建造一个紫砂分厂。除原料统一供应外,其余成型、雕刻、烧成、窑炉等生产一应俱全,让农民兄弟就近进厂做紫砂。
1992年5月,我到丁蜀镇先任副书记后任镇长,离开了紫砂工艺二厂,离开了我寄情倾心的创业之地。
一个欣欣向荣的陶文化中心
近几年来,党和国家对传统文化的挖掘整理弘扬十分重视。宜兴作为一个世界的陶都,真正的陶业生产几乎全部集中在丁蜀地区。丰富的陶土资源,悠久的制陶历史,庞大的陶瓷产业,杰出的陶艺人才,灿烂的陶瓷文化,让丁蜀真正成为陶业之都。千年窑火生生不息,百代工匠不断繁衍,浓厚的陶文化愈发繁荣。
现在,丁蜀镇政府花大本钱收回了整个厂房和土地,开始打造一个类似景德镇“陶溪川”模式的文化创意集散地“陶二厂”,东部8幢原来的建筑,包括厂部办公楼、研究所、陈列室、雕塑分厂,一一修旧如旧,保持原风貌不变,成为改革开放后,乡镇紫砂生产发展的工业遗产。工厂的西部生产厂房大部分推倒重建,按照文创中心为远大目标的要求,新规划设计建造一批现代风格的艺术馆、经营性用房,并又扩大了面积,且建造了可停放600辆汽车的地下停车场。
作为有着深厚感情于紫砂工艺二厂的我,曾经在厂工作十年的经历,已成为人生厚重的一笔精神财富。2002年,宜兴市委市政府同意成立陶瓷行业协会,并由我担任会长至今,仍然为陶瓷紫砂行业的发展东奔西跑,来服务这个行业。我将老骥伏枥,不忘初心。不久的将来,昔日的紫砂二厂,一定能成为焕发时代新气象的陶都胜景,对此,我充满激情和信心,是为记。(史俊棠 文)
Copyright(C) 1998-2024 wxrb.com All Rights Reserved无锡日报报业集团无锡新传媒网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7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330069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00306号
苏新网备2006009 苏ICP备0500402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