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09/21
08:32
来源
新华日报
分享
□ 本报记者 李晞 许愿
擦亮合作底色,融合发展力量。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年来,从中阿(联酋)产能合作示范园、西哈努克港经济特区,到迈向世界一流的苏州工业园区、中哈连云港物流合作基地,江苏实施重点园区提升计划,有力促进互联互通、拉动国际贸易、推动产业转型,铺就一条互利共赢、繁荣发展之路。
双向奔赴,合作共赢
境外园区是企业走出去的重要承接平台。中阿(联酋)产能合作示范园被国家发改委明确为全国首家“一带一路”产能合作园区。中江国际集团联合省内相关园区共同组建的江苏省海外合作投资有限公司,具体负责园区的投资开发和运营管理。
“目前,园区已签约土地租赁项目6个、厂房租赁项目5个。其中,工业用压力容器龙头企业超景工业去年10月投产,油服装备上市公司海隆石油今年8月设备入场,正在推进设备安装施工。”中江国际集团有关负责人表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年来,中江国际集团深耕共建国家和地区市场,持续拓展海外业务,累计承建工程项目477个。
基础设施“硬联通”,惠及民众“心联通”。“中阿(联酋)产能合作示范园为公司提供了良好的营商环境和全方位服务,使公司能够更好应对海外业务拓展面临的风险和挑战,精准对接地区客户。”中裕软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执行总裁张小红说。同样入驻园区的南京嘉翼精密机器制造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进坦言,在示范园的全方位助力下,嘉翼阿联酋子公司能够快速完成各项落地流程并开展业务,“期待与示范园一起高水平推进绿色园区建设,打造中阿合作典范项目。”
“中阿(联酋)产能合作示范园是双方共同打造的优质投资平台,欢迎江苏推荐意向企业优先到示范园投资发展,哈利法经济区将携手示范园为投资企业提供最好的入园政策和条件。”哈利法经济区副总裁哈立德·马祖奇表示。
扎下深厚根基,织就紧密纽带。中柬合作成果典型——西哈努克港经济特区10年来紧紧围绕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与柬埔寨“四角战略”,打造中柬务实合作的“样板工程”。
在西港特区创建之前,柬埔寨当地村民主要依靠种田伐木维持生计。特区创建以后,大量村民涌入区内工厂成为产业工人。如今,区内有近3万名工人,其中属地波雷诺县70%的家庭都有劳动力进入西港特区的工厂。
2012年8月14日,柬籍员工林雅达第一次进入西港特区一家制衣企业做起普工。“刚进工厂时,我既不懂中文也不会电脑,主要工作就是负责布料裁剪和编号。”经过工厂培养,十余年间,她从一名普通工人成长为中层干部,收入也较最初翻了好几倍。
“投资东盟,辐射世界”,从成立伊始到发展至今,西哈努克港经济特区始终面向全球,致力于搭建跨国投资平台,赢得全球各地企业的青睐。如今,有175家企业在此投资兴业,国际化工业园区已成规模。
争做标杆,创新动能澎湃
9月2日,苏州召开加快建设开放创新的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推进大会,发布《苏州工业园区扩大国际合作打造开放创新的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行动计划》,一批国家级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创新联合体项目集中揭牌,总投资超500亿元的重大产业项目签约落地……
合作园区是吸引高科技产业、推动科技创新的重要支撑载体,成为“一带一路”科技创新合作的一大热点。推进大会上,意大利质量标志院集团中国区总经理里卡多·巴巴罗说:“我们首次在中国设立体外诊断分析性能实验室,看中的不仅是园区的营商环境和政策支持,更是这里较为完善的产业链和广阔的市场。”
放眼全省,一大批合作园区正以科技创新为引领,着力拼抢制高点,打造创新新高地,推动更多优质创新成果落地转化,为高精尖产业释放新空间——
7月18日,中法(无锡)产业合作园揭牌,法国施耐德电气集团绿色智慧产业园、法国罗格朗集团低压电器产业园等5个重点项目集中签约,总投资超10亿美元。园区致力于成为法国企业开拓中国市场的首选地,同时助力在华法国企业转型升级。
龙头企业纷纷入驻、项目建设热火朝天……苏州自贸片区挂牌两年来,国家生物药技术创新中心等一批国家级创新平台获批建设,新增科技项目2159个、海外创新中心10家,高新技术企业总数突破1800家。金鸡湖畔,翩翩起舞的音乐喷泉、栩栩如生的雕塑,渲染出浓浓艺术氛围,“洋苏州”“老苏州”在这里放慢脚步,感受美妙风景。
8月14日,“中以青年科创训练营”在中以常州创新园国际创新村开营。中以常州创新园是首个由中国、以色列两国政府签约共建的创新示范园区,依托江苏中以产业技术研究院与常州大学合作共建的新型科教融合学院——中以科创学院,创设产才共融“超链接”,推动更多优质创新成果落地转化。
新起点,新挑战,园区科技创新合作的新蓝图正在徐徐展开,必将成为 共建“一带一路”的亮丽风景线。“未来,我们将深入推进产业链补链固链强链,完善主导产业、核心产业的全球化布局,服务科技自立自强,加速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迈进。”省发改委有关负责人表示。
敢闯敢试,打造合作“新高地”
风从海上来。中国(江苏)自贸试验区连云港片区基于自身国际港口的重要定位,坚持陆海统筹,形成特色鲜明的“口岸+班列”制度创新成果;南京片区聚焦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自主创新先导区,落地基因与细胞实验室等一批高水平创新载体,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升;苏州片区围绕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厚植中新合作优势,加快打造外资总部经济集聚区,实现开放与创新、创新与产业深度融合……数据显示,江苏自贸试验区自2019年8月设立以来,累计探索形成制度创新成果279项,其中24项在全国复制推广、8项在国家部委完成备案、120项在省内复制推广。
推动制度型开放。我省对标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制定出台支持自贸试验区探索高水平制度型开放的38项政策措施,聚焦数据跨境安全有序流动、公平竞争等领域开展先行先试。
推动开放与创新深度融合。我省不断做强创新链、做优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在科技和产业创新方面,累计部署实施90余项重点研发项目、49项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突破一批重大产业关键核心技术,培育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超过4000家。在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方面,南京片区集成电路、生命健康,苏州片区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纳米技术应用以及连云港片区新医药、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长迅速。
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努力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江苏自贸试验区全面推进“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试点,积极探索商事主体登记确认制改革、“一业一证”改革、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在放权赋能方面,我省先后分两批赋予自贸试验区303项省级经济管理事项,总体承接率达95.7%。
Copyright(C) 1998-2025 wxrb.com All Rights Reserved无锡日报报业集团无锡新传媒网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7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330069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00306号
苏新网备2006009 苏ICP备0500402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