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新传媒
首页 > 2023年专题 > 中欧班列国际合作论坛 > 正文

山海不远行大道——连云港沿着“一带一路”追梦“百年设想”

2023

09/16

08:20

来源

新华日报

分享

  9月11日,连云港港集装箱码头装卸货物一派繁忙。王春 摄 (视觉江苏网供图)

  □ 本报记者 王岩 程长春 吉凤竹

  黄海之滨,云台山下。大陆遇见海洋,在连云港交汇相拥。

  作为新亚欧大陆桥东端起点和“一带一路”交汇点,一条横跨东西、联通陆海、连接世界的双向物流大通道由此铺展。

  中哈连云港物流合作基地,占地面积22万平方米,对于偌大的港区来说不算很大,不过意义非凡——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后,这里成为首个建成的实体项目,有关合作更得到中哈两国元首的四次共同见证。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将连云港—霍尔果斯串联起的新亚欧陆海联运通道打造为‘一带一路’合作倡议的标杆和示范项目。”

  百余年前,孙中山先生提出建设“可容巨舶”的海州港设想。90年前,连云港开港,著名地理学家胡焕庸前来考察,对建设经费仅300万元的港口充满期待,首次提出将之建成“欧亚陆路交通之终点”的设想。

  百年巨变,中国已不是从前模样。如今,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连云港在追梦“百年设想”的路上坚定向前。

  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中欧班列国际合作论坛即将在连云港举办之际,记者走进港城,探寻这座城市的“开放密码”,聆听港城人讲述一个关于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故事。

  跨越百年,打通开放新通道

  庙岭港区内,云台山余脉在这里形成山岭。山岭下,陇海铁路从海岸向内陆延伸。距离码头一路之隔,曾有一个占地5万平方米的集装箱堆场,凭借着地段优势“躺着都赚钱”。

  这块“宝地”,被中哈连云港物流合作基地“征用”了。

  2013年9月7日,习近平主席在访问哈萨克斯坦时,首次提出“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构想,并与哈方领导人共同见证中哈连云港物流合作基地项目签约,拉开“一带一路”国际合作的序幕。次年5月19日,中哈两国元首一同见证该基地一期项目建成启用。

  中哈连云港物流合作基地多式联运部经理苏立洋,曾是那座堆场的副总经理。说起在堆场那段“安逸”的日子,他忍不住地笑。曾经,他对这种“小富即安”很不舍。日子很好过,但是,原先的业务比较简单,只是堆存、运输,一直没做大。

  时代发展的光亮投射下来,带来个体命运的转折。随着基地项目落地,曾经的堆场不复存在。就连原先的庙岭山都被推平,建起3.8公里长的铁路专线。巨大变化前,苏立洋面临现实挑战——原来的工作,没了。

  经过一番深思熟虑,苏立洋加入基地。这一干,已近10年。如今回头看,他觉得当年“舍不得”的想法有些好笑。

  他打开手机,跳出几十个微信群,几乎都是国际客户。遇上看不懂的外语,他用翻译软件一查便知。“一部手机通天下,才发现以前自己是井底之蛙。”

  跳出“井口”,才能看到世界的广阔。这条开放之路,连云港一直在“路”上。

  在中哈连云港物流合作基地对面,一列绿皮机车静静停靠在集装箱码头,与繁忙的港区形成鲜明对比,仿佛将时间定格在31年前那个足以载入史册的夜晚。

  “1992年12月1日凌晨1点20分,‘东风1808’机车牵引首列国际集装箱列车从此处开往中亚、欧洲,标志着新亚欧大陆桥正式开通运营。”这台机车旁的一段文字说明,用中、英、俄、韩、日等5种语言,向世界讲述中国对外开放迈出的重要一步。

  那年,朱彬还是一个刚入职的毛头小伙。负责宣传工作的他,在现场见证了这个历史性时刻。如今,朱彬已是连云港新丝路国际集装箱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成为连云港口岸国际货运班列运营商。

  “一带一路”倡议,给朱彬发展业务带来更大空间。他语气豪迈开门见山:“我们的公司不大,但是‘牌’很大。”朱彬深知,班列开行事关中哈连云港物流合作基地发展,承载着中哈两国领导人的殷殷期望。

  用好这张“牌”,打出一片天。从1992年至今年8月底,连云港国际货运班列发运126.17万标箱,其中中哈连云港物流合作基地运营后发运的有47.65万标箱。今年8月,连云港国际货运班列开行91列,同比增长69%,单月运量创2015年以来历史新高。

  今年8月31日,在第八届中国(连云港)丝绸之路国际物流博览会上,连云港这样向全球推介:中欧班列已有阿拉山口、霍尔果斯、二连浩特、喀什、满洲里5个过境口岸,形成覆盖中亚五国、蒙古、西亚、欧洲的运输格局,重点打造出6条中欧班列精品线路。

  此番景象,引起我国已故著名地理学家胡焕庸孙子胡复孙的关注。他特意找出有关书籍,查阅爷爷当年在连云港的考察报告——

  1934年夏,胡焕庸带领中央大学学生考察连云港后提出:“陇海路之西端终点,本定兰州,若此线一旦全部完成,东起连云港,西达兰州,则整个西北之开发,将以此为唯一命脉。此路将来,更有延长至新疆接通俄属中亚铁道之可能,如此则海州且将成为欧亚陆路交通之终点。”

  从海边,向西行。这一去,就是百年。这条始建于清朝,全线建成于上世纪50年代的陇海铁路,正是在今日中国,连接着海洋,打通了一条通往世界的路。

  征途漫漫,陆海两端拼发展

  轨道茫茫,汽笛声声。在港区内行走,如同走进“钢铁森林”。在似庞然大物的万吨巨轮前,在排成小山一样的集装箱旁,在数十米高的龙门吊下,人会显得格外渺小。从中哈连云港物流合作基地抬头望去,一行醒目的大幅标语,显示着港城人的巨大决心:贯通大陆桥,扬帆太平洋!

  42岁的岸桥起重机驾驶员陈凤阳,在港口工作18年。他轻推摇杆,驾驶室便径直悬空滑向轮船泊位上空40余米高的位置。从高处望向大海,天地辽阔,更显壮观。陈凤阳顾不上欣赏美景,他要和时间赛跑。最多一次,他一天装卸300个集装箱,平均两分钟完成一个。“最近几年的活更多,我一直拼命吊,既给货主多省些停泊费用,也为自己多挣些钱。”

  奋斗,铺就一条发展大道。

  1934年,初建成的连云港港口只能停靠两艘3000吨轮船。如今,这里拥有万吨级以上泊位85个,最大靠泊等级达到30万吨级。

  新亚欧大陆桥国际过境运输第一港,中国出口胶合板第一港,中国进口有色矿、红土镍矿、木薯干第一港……一个个“第一”既是港口的骄傲,也讲述着中国在陆海两端与全球贸易交往的故事。

  哈萨克斯坦,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内陆国,有着丰富的农业和矿产资源。不过,这里的轻工业薄弱,日用消费品较为匮乏。

  “我们过去出口基本是挖矿卖,进口也多是生活用品,买来就用,拆开能吃。”说着一口流利中文,中哈连云港物流合作基地哈方员工马合江看到了变化:“现在的出口产品附加值更高,比如亚麻籽变成了亚麻油。”

  “一带一路”倡议激发了各地扩大开放的热情,一大表现为“班列热”。目前,全国有100多个城市开通中欧班列,仅江苏就有5个城市开通图定班列,3个城市拥有接续班列。

  竞争,显而易见。而连云港班列开行量接近江苏“半壁江山”,这是一座城、一群人拼搏的结果。

  2015年8月31日,在中哈两国元首见证下,江苏省政府与哈国铁公司签署共同发展哈萨克斯坦“霍尔果斯—东门”经济特区和中国连云港上合组织国际物流园区项目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新项目签约,标志着中哈合作项目向纵深推进。上合基地、中哈基地形成“双轮驱动”,与中欧班列构成连云港“两基地一班列”新发展格局。

  嘱托在心,责任在肩。从公司总经理,到货场保管员,连云港上下都意识到,必须把服务搞上去,让实力更强大。

  中哈连云港物流合作基地内,密密麻麻排列着1763个集装箱位。这里的年最大装卸能力,达到41万标箱。记者好奇,这么多箱子,怎么找?

  望着大屏幕上的园区实时画面和电脑里的一个个指令,该基地调度班长成飞的语气很淡定:“现在靠信息化,每个箱子都有‘身份证’,每个箱位都进入系统,从人找箱变成大数据找箱。”

  船车直取“零等待”、“保税+出口”集装箱货物混拼……江苏自贸试验区连云港片区仅在近4年就探索形成155项创新成果,以全省1/5的自贸片区面积,贡献了近1/3的省级及以上制度创新成果。

  高质量发展是硬道理。

  打开连云港港口版图,主港区上下“两翼齐飞”。地处南翼的徐圩新区是国家级石化产业基地,也是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目前,园区已引进38个重大产业项目,总投资约5000亿元,成为连云港发展临港产业最大的“潜力股”。

  绿树环绕成林,河流蜿蜒如画,徐圩新区和记者印象中的化工园区完全两样。据统计,这里近10年因为环保原因婉拒了共3800亿元的“不过关”项目。2022年,徐圩新区PM2.5浓度日均值24微克每立方米,空气优良率90.7%,连续两年位居连云港第一。

  作为园区领军企业,盛虹石化企业发展部副总经理左刚报出的数字同样惊人:园区给他们配建的原油码头达30万吨级,而徐圩新区打造的石化产业集群,目标锁定万亿级。

  和合与共,路路相连人心通

  合作的版图,正不断扩大。

  哈萨克斯坦阿腾科里,距离霍尔果斯口岸不到10公里。中哈双方借鉴中哈连云港物流合作基地的运营模式,在阿腾科里车站附近共建“霍尔果斯—东门”经济特区无水港,打造哈萨克斯坦的“东方起点”。

  2017年6月8日,中哈两国元首出席中哈亚欧跨境运输视频连线仪式,再次见证中哈合作项目。随着两国元首共同推动操作杆,中哈连云港物流合作基地和“霍尔果斯—东门”经济特区无水港两个分会场的4列班列鸣笛双向开行。

  信任,也在合作中不断增强。

  2017年底,中方派人员到“无水港”进行信息化开发调研,不过一上来就被“泼了冷水”——被安排住到距离项目几十公里外的小镇,每天就让在宾馆等通知。

  “我忍不住打电话催,好不容易安排去了两次现场,结果又被放到办公室坐了一天‘冷板凳’。”负责带队的连云港电子口岸信息发展有限公司第一事业部副经理李秀鹏回忆说,“无所事事”过了两周,大家一致决定提前回国。

  “第二年夏天,公司请对方到连云港参观,加深了解。后来我们再去就顺畅了,他们一次比一次热情。”李秀鹏记得,第二次去时,他们住进项目招待所,后来被请到职工宿舍,而且对方主动提出要报销中方的食宿和机票。就这样前后去了5次,项目在2019年完工。临行前,哈方特别邀请中方团队一起吃火锅,大家依依不舍,一直聊到很晚。

  “一带一路”倡议带来和平、友谊与繁荣,让“大道”上的各方成为更紧密共同体。

  在里海边的阿克套,连云港人敏锐地捕捉到市场的“春江水暖”。今年4月,阿克套供应链基地项目开建,将与已建成一期项目的连云港供应链基地形成一体化发展。从连云港到里海,再辐射到黑海,“双基地”将为当地百姓带来更丰富的商品。

  每天,产自巴西的3万吨铁矿石,被连云港恒鑫通矿业有限公司加工提炼,随后产品通过“公铁水”等运输方式,送到全国20多家钢铁企业。海内外企业抱成团,一同拉出一条产业链。

  当前,百年变局加速演进。“一带一路”倡议如同一面镜子,映照着中国与世界合作共赢的时代图景。

  中哈连云港物流合作基地首任总经理刘斌,曾有一块心病:中欧班列西去的货物很多,东来的货物很少,班列开行不经济,怎么当好“标杆和示范”?他几十次往返中国和哈萨克斯坦,寻找合适的货源。

  哈萨克斯坦肥沃的黑土地,生长着优质小麦。该国出口小麦过境中国的唯一离境口岸,就在万里之外的连云港。多次为哈萨克斯坦小麦出海奔走的刘斌说,为了满足检疫需要,过境中国的小麦不能漏洒一粒,足见过程的艰辛。2017年,当第一单哈萨克斯坦小麦从连云港过境,漂洋过海出口到越南,这位“铁汉子”泪流满面。

  哈萨克斯坦有句谚语,“友谊是永不枯竭的财富。”2020年9月,刘斌被调到省国际货运班列有限公司。今年4月,他重回哈萨克斯坦,受到哈方热情接待,人们没忘记这位曾经的“粮食大王”。

  路路相连,人心相通。

  中哈连云港物流合作基地哈方员工阿孜,来到基地不到一年,早已和中方同事“处成一家人”。今年3月下旬,哈萨克斯坦迎来他们的“春节”——纳吾热孜节。阿孜和基地的哈方同事去集市买了一只羊,在基地食堂亲自下厨,做了哈萨克斯坦特色羊肉手抓饭,和中国同事们热热闹闹吃了一顿大餐。

  基地食堂真正的大厨,是56岁的韦德宏。记者来到后厨,他正一板一眼准备午餐。他面相和蔼,眼神带光,气质不凡。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是,他洁净的工作服上绣着一面五星红旗。作为特二级厨师,这位土生土长的连云港人资历不一般——从涉外饭店到核电站,再到港口,他已在涉外餐饮岗位工作近40年。

  “要给外国同事开小灶吗?”记者问。他摇摇头,露出自信的笑容:“他们爱吃中国菜,大家早就不分你我。”

  山海不远,大道同行。

  花果山脚下的连云港,是个从神话中走来的城市。10年时光,“一带一路”的神来之笔,把一个个看似遥不可及的梦想变成现实。如今,连云港和其他中国城市一道,将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上,书写更加精彩的新时代“西游记”。

Copyright(C) 1998-2025 wxrb.com All Rights Reserved无锡日报报业集团无锡新传媒网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7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330069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00306号

苏新网备2006009 苏ICP备0500402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