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新传媒
首页 > 吴文化 > 吴语趣谈 > 正文

有关秋后热的吴语

2023

08/15

10:17

来源

江南晚报

分享

  | 胡容邈 文 |

  秋老虎

  立秋后天气酷热,吴地人便说:“秋老虎”来了。已故评弹大师杨振雄在其编演的长篇评弹《西厢记·回柬》一回中,就提及“秋老虎”这一吴语。

  “秋老虎”, 此乃吴地俗语。清代顾禄《清嘉录》曰:立秋以后,“或时仍酷热而不可耐者,谓之秋老虎”。吴地人为何叫“秋老虎”,而不叫“秋狮子”“秋豹子”?据考与中国古代最早的哲学著作《周易》有关。

  《周易》讲到,“易有太极,是生两仪”,后又紧接着说:“两仪生四象”。而“四象”对应的事物颇广,如方位,则对应东、西、南、北;如季节,则对应春、秋、夏、冬;如动物,则对应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象”中的秋季,与白虎相呼应。古人又视白虎为西方金神,谓其有“狂飙一起,酷暑全无”之奇功,即属秋的白虎威力无比,其力卷狂风,一下子能扫除酷暑炎热,故中医有名方“白虎汤”,可治大热、大汗、大渴、大脉的热病重症。中医还视西瓜为“天然白虎汤”,消暑清热之佳果也。而吴地人想象丰富,取“四象”中秋对属白虎之虎,反其意而喻之为一只秋后给人们带来酷热的猛兽,谓之“秋老虎”。看来,这只属秋的老虎,既可驱走暑热,也会喷吐热量,搅得天地炎燠,令人难熬。吴语“秋老虎”其名由来可见一斑。

  处暑处暑,热煞老鼠

  形容秋后热,吴地还有一句俗语:“处暑处暑,热煞老鼠”。此俗语特指交了“处暑”节气后的酷热天气。

  处暑,一年24个节气中的第14个节气。民间有一说法:“处暑乃出暑”,意即交处暑节气,便告别炎夏,天气开始转凉。

  然而气候时会反常,交处暑节气后,天气非但不见转凉,反而酷热无比。为此,聪明的吴地先人编就了“处暑处暑,热煞老鼠”这一俗语。此俗语为何瞄上老鼠,而非其他动物?原来,吴地先人经过长年观察,发现处暑高温期间,常有不少老鼠死在路面上。原来,处暑高温天气,把外出活动的老鼠给热死了。

  现代动物学研究证实:炎夏,当地面温度很高,老鼠所需要的氧气会增加,它全身的温度亦升高,升高到一定程度,就会像人发烧一样。这时,老鼠仅靠自己的出汗散热系统是远远跟不上的,它就会因脱水、窒息而死亡。今年处暑高温期间,网络播出一视频特写镜头:一只过街老鼠刚窜上马路,三下五去二就倒毙在烈日照射下的滚烫路面上。可见“处暑处暑,热煞老鼠”此吴语不虚。

  木犀蒸

  吴语“木犀蒸”,苏州人又称“木犀烧”。清代袁景澜《吴郡岁华纪丽·木犀蒸》曰:“桂有三种……吴中庭院所植者,名岩桂,花如米粒四出,白名银桂,黄名金桂,香最浓郁远闻,吴俗呼为木犀。有早晚二种,在秋分节开者,曰早桂;寒露节开者,曰晩桂。将花之时,必有数日鏖热,酿花作蕊,谓之木犀蒸,言蒸郁而始花也。”

  已故著名园艺家、文人周瘦鹃先生亦曾讲起“木犀蒸”。他说:向例桂花开放时,总在中秋之后,天气突然热起来,竟像夏天一样,苏州人称之“木犀蒸”。桂花一经蒸郁,就烂漫地盛开了。于是周瘦鹃先生有诗云:“踏月归来香汗湿,红闺无奈木犀蒸。”吴地一带,“木犀蒸”总发生于农历八月半之后。

  关于“木犀蒸”之“犀”字,有人说应改写成“樨”字。因为“犀”乃指犀牛,而“樨”乃指木樨,即桂花。其实“木犀蒸”的“犀”字,并不需要加木字旁。《清嘉录·木犀蒸》一文曰:“人称岩桂曰木犀,以木之纹理如犀也。”可见,桂花古时写作“木犀”。今称桂花为“木樨”,连《辞海》亦如是说,我不赞同,似有画蛇添足之嫌。周瘦鹃先生不写“木樨蒸”,而写“木犀蒸”,精准也,其学问实是非浅。

  说到这里,想起北京有一地名叫“木樨园”,无锡有一地名叫“木樨厅”,二者之“樨”字均有“木”部首,纯属多余。然多少年来写惯了,无须改正,将错就错亦罢。

Copyright(C) 1998-2024 wxrb.com All Rights Reserved无锡日报报业集团无锡新传媒网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7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330069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00306号

苏新网备2006009 苏ICP备0500402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