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新传媒
首页 > 吴文化 > 历史探源 > 正文

夏布公所和胜利门中学

2023

05/26

09:23

来源

无锡日报

分享

  清雍正年间,原无锡县拆分为无锡、金匮两县,县治同城,以城中直河为界。河东为金匮,河西为无锡。金匮县治前的一条街后来就被称作县前街。县前街东首与锦树里交会处有一座黄泥桥,又称凰仪桥,桥下的河道与城中直河及弓河都是相通的。

  黄泥桥近旁除了有刘抚院和花园饭店,县下塘还有个江西人的夏布公所,又称万载公所。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前夕,国民党36师师部曾短暂驻扎于此。该师是国民党军精锐,全员德式装备,师长即大名鼎鼎的国民党将领宋希濂。1939年,顾绳武先生在此创办道南中学。“道南”两字,典出宋代大学者、河南程颢目送弟子杨时学成南归故里时,对别的门生说:“吾道南矣。”意思是说他的学说可以流传到南方去了。杨时,大家知道,不但是成语“程门立雪”的主人翁,而且是东林书院的创始人。东林书院倡导“读书、讲学、爱国”精神,将学校命名为“道南”,或许是顾绳武先生在日伪时期办学的良苦用心。1956年,道南中学改为公立;1958年更名为无锡市胜利门初级中学。上世纪70年代笔者在此求学时,学校名为无锡市第二十三中学;上世纪80年代至并入东林中学前,校名为无锡市胜利门中学。

  1971年我们这届学生入校之际,其校前面貌与一位早我们十来年入学的学长文中描述已有较大差异,但还是可以看到夏布公所当年的一些遗存。从县下塘往学校走,学校大门虽还是“粉墙黛瓦的大墙门”,但由于门前河道已被填塞,“石码头”已经没有了,“石栏杆”也没有了。被填没的原县下塘沿河(仓浜)南岸,从中山路蜿蜒而来连绵不绝的民居断开一个大豁口,或许就是当年便于夏布公所人员和货物出入的大石码头。从这个豁口穿过填没的仅数米宽的河道,原县前街傍河民居也有一个大豁口,笔者住在学校斜对面漕房弄内的好友陈建中,下课后可以很轻松地回到家。

  大墙门后的穿堂还在,但仅仅是穿堂而已。左边是门卫室,校工还是那位学长所说“很像护法神韦驮的老人”,我们的曹阳老师让我们叫他“东林伯伯”,笔者毕业多年后回校办事,还曾见到他。

  再往里走,就是一个天井,左厢房是我们五连一排(当时按军事序列编排班级)教室,右厢房是五连二排的教室,三排在与穿堂相连西面的一间教室里。厢房的南面,就是学长所说的“上金山石台阶,是四根巨大木柱承重的高大殿宇”,这是我们当时开大会的会场,可容纳数百人,难怪36师要选择此地为师部。过了大殿,又是一个天井,南面是一座白墙绿窗的新二层教学楼。再过去就是几间老教室、操场、小化工厂及围墙外的城中公园了。

  至于为什么在此会出现夏布公所,而且是千里之外江西万载人来开的公所,让我们从江西的历史地位变化说起。

  现在说起江西,给人感觉与我们江南相比,经济地位比较靠后。其实江西在历史上,也有过辉煌的时代。

  一千多年前的唐朝中晚期是江西省经济的起飞阶段。古代货物的往来交易大多走水路,价格便宜人又省力,从而也带动了水路沿线的经济发展。那时候,岭南的货要想卖到北方,最近的路线是翻越大庾岭,到达江西的赣江,从赣江到鄱阳湖后入长江,再转运河。这条贸易线的红利,江西人从唐朝中期一直吃到清朝末年。鸦片战争后,沿海贸易口岸的开放、太平天国的战乱和湘军的兴起,再加上1897年开始建造的京汉铁路和后来建造的粤汉铁路完全避开了江西,江西才逐渐地衰败了下来。

  万载县位于江西省西北部,东与本省的上高县、西和湖南省浏阳市毗邻。此地日照充足,气候适宜,物产丰富,除了与上高和浏阳一样盛产烟花,万载夏布尤为著名。其生产可追溯至东晋后期,距今已有1600余年历史。唐朝时已被列为贡品,清朝时期据说全县有一千多家大中作坊生产夏布。

  万载夏布有两大特色:一为苎麻质量坚刚,县境内山间多清泉,浣濯便利,天然制造,自然化刚为柔,表现雅洁之色;二是某些产地成布之后用硫黄烟熏,以求一时之美色,万载则历来严禁,故愈服则色愈出,避蚊效果甚佳,被称为江西三大特产之一。所以清中晚期万载夏布在号称“布码头”的江南无锡很有销路,夏布商人也多,这样便有了夏布公所,即当今的在锡同乡会或商会的模式。我儿时还常常能见到老人们身上穿着夏布衣衫,家中也用夏布蚊帐,印象中感觉与棉纱品相比,夏布在柔软性和色彩上似乎要略逊一筹。

  到了20世纪30年代,由于贸易保护和战争的影响,海外市场丧失,加上价廉美观的日本人造丝涌入中国市场,夏布市场逐渐萎缩。无锡的夏布销售也大受影响,笔者曾想查阅一些地方文献加以证实,没有寻获答案。根据前文所述原因以及1937年被36师设为师部、1939年道南中学在此创办来推测,夏布公所在那时似乎已经人去楼空一段时间了。

  令人唏嘘的是,几十年后,母校胜利门中学也在崇安寺二期改造中被拆除。现在不要说夏布公所,连母校也找不到一丝遗存了。对于母校的消逝,我们这些老学生在惆怅的同时,也有几分欣慰:并入东林中学,也算是源自“道南”,归于“东林”吧。(周 伟

Copyright(C) 1998-2024 wxrb.com All Rights Reserved无锡日报报业集团无锡新传媒网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7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330069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00306号

苏新网备2006009 苏ICP备0500402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