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04/21
10:09
来源
无锡日报
分享
4月20日,由无锡市文化遗产保护基金会编著,符志刚主编,古吴轩出版社出版的非遗主题学术著作《非遗瑰宝绽新枝——无锡市优秀非遗项目活化创新案例选编》首发。据悉,该书共23万多字,是我市首部系统展示、全面汇集优秀非遗项目在传承利用、活化创新方面取得的丰硕成果和丰富经验的专著,集结了无锡35位作家的创作,图文并茂,主题鲜明,内容翔实,系统化呈现非遗项目的特点、传承体系、保护现状,以及这些项目活化创新的举措与成效。
【初衷】
提升非遗“熟化”“活化”程度
无锡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灿烂文化和深厚底蕴的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留存着数以百计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目前,无锡市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已达300多个。从一千多年前的宜兴紫砂,到有着五百多年历史的惠山泥人,直至吴歌、锡剧、钧陶、泰伯庙会等,无锡非遗资源种类繁多,形态多样,它们贯穿于人民的衣食住行和生产、娱乐等诸多方面,蕴含着独特的文化内涵和精神价值,散发着迷人的历史文化魅力。
“薪火相传,非遗有遗。有机的活化利用,才能赋予古老的非遗以强大生命力。我们编著这本书的初衷也在于此。”无锡市文化遗产保护基金会理事长王慧芬说,非遗项目需要不断提升“熟化”和“活化”程度。通过“熟化”,让更多人了解和熟悉非遗;通过“活化”,广泛地宣传推广非遗,使非遗不仅能成为历史的记忆符号,也能成为当代的生活符号,成为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成为丰富人民精神财富、物质财富的不竭源泉。
任何文化,只有“近人”才能“迷人”。王慧芬说,非遗的核心是活力,只有借助创新赋能,通过拓展传播渠道让非遗“动”起来,以喜闻乐见的方式让“久居深闺”的非遗被更多人看见、了解、喜爱,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内在活力,焕发持久生命力。
【遴选】
寻找具有示范意义的非遗项目
“在多年的非遗保护工作实践中,我们发现,由于种种原因,各地非遗保护工作的水准参差不齐。”该书主编符志刚告诉记者,究其原因,除了当地政府对非遗工作的重视和扶持力度不同,还与非遗项目传承人能否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善于通过活化创新,让非遗积极融入现代社会生活,有着直接的关系。“有些项目在这几个方面做得比较好,便呈现出旺盛的生命力,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丰收。反之,则是举步维艰。”符志刚说,针对这一现象,编撰《非遗瑰宝绽新枝——无锡市优秀非遗项目活化创新案例选编》一书的意义便在于给广大非遗工作者和非遗传承人寻找可资借鉴的成功经验,寻找非遗保护活化的可行性方案。
2022年3月,基金会专门成立了由市、区两级非遗管理部门负责人和有关专家组成的编委会,在无锡市文广旅游局的支持下,从全市300多项市级以上非遗项目中,遴选确定了具有代表性的非遗项目。“我们希望通过对这些项目的深入剖析,寻找到一条在当代社会背景下,如何让古老的非遗项目通过保护传承、创新活化,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成功路径。”王慧芬说。
【创新】
作家与非遗牵手进行创作
为了确保文稿质量,基金会委托无锡市各县(市)区作家协会,聘请一批热爱非遗工作、具有扎实写作功底的作家参与撰写。去年6月底,43篇主题鲜明、结构清晰、文笔流畅、风格各异的作品完成,内容几乎涵盖了非遗所有的领域,因而具有较强的样本研究价值。
该书共23万多字、200余张图片,收录了从无锡市300多项市级以上非遗项目中精选出的43个项目,其中国家级非遗项目8项,省级非遗项目20项,市级非遗项目15项。符志刚说,这些项目的共同特点有三:首先是保护传承得好,传承谱系清晰,保护措施得力,生存状态良好;其次是活化利用得好,主动融入现代社会,紧密结合现代生活,赋予项目全新活力;三是创新发展得好,遵守传统而又不完全拘泥于传统,在创新中不断开拓新的生存空间,发展前景广阔。“我们希望,通过这本书,能够把我们无锡的一些非遗保护和活化创新的实践探索汇总成册,为全省乃至全国的非遗保护工作提供一个小小的样本,供广大非遗界同仁和非遗传承人参考借鉴。”符志刚说。(韩玲)
Copyright(C) 1998-2024 wxrb.com All Rights Reserved无锡日报报业集团无锡新传媒网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7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330069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00306号
苏新网备2006009 苏ICP备0500402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