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新传媒
首页 > 新闻中心 > 无锡新闻 > 正文

宜兴探索保护、活化利用到组团发展路径 焕新古村落,留下“独家记忆”

2023

04/06

08:15

来源

无锡日报

分享

  近日,第六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正式发布。无锡共有9个村庄入选,其中宜兴有6个村入选。据了解,这也是宜兴首次参与中国传统村落申报,“初出茅庐”便成绩斐然实属不易。而除了“国字号”荣誉外,截至目前,宜兴还有23个江苏省传统村落,总数位列全省第二,仅次于苏州吴中区。

  历经时间的洗礼,传统村落为时代的发展留下了一份“独家记忆”。而如今,这份“记忆”不仅是个特色乡村文化符号,也在乡村布局规划、乡村新业态打造、推进城乡融合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多样呈现

  演绎地理文化空间变迁

  一座500多年的古桥,一条始建于明朝年间的老街……走进茭渎老街,修旧如旧的建筑风貌一下便将“江南水乡”的特质表现得淋漓尽致。或许,这也是江南地区传统村落的最佳模样。而在宜兴,传统村落的表现形式却不仅仅依托古桥老街。

  “宜兴的传统村落集中凝练了苏南地区典型的自然地貌、民俗技艺、建筑风貌、环境肌理等乡村文化印记。”宜兴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村镇科相关负责人介绍。首先,从空间分布来看,6个中国传统村落涵盖太湖渎区、宜南山区、平原圩区三类自然地貌单元,几乎囊括了江苏省域内所有的典型地貌单元,自然山水环境与村庄风貌相互掩映,是演绎三类地理文化空间变迁的“活态标本”。

  其次,与浙江、皖南地区传统村落相比,宜兴传统村落虽然不成“规模”,但乡村所承载的民俗、文化等记忆包含了传统村落该有的物质性与非物质性特征。祝陵村有国家级文保单位国山碑、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梁祝文化传说;三洞桥村的千年古龙窑远近闻名;胥锦村拥有众多的红色遗迹;芳庄村不但文物古迹多,非物质文化遗产江南羊肉烹饪技术更是富了一方百姓。此次入选的6个中国传统村落中,洋溪村最为特殊,让其脱颖而出的是独特的“夜潮地”名片。

  领跑全省,宜兴的成功经验不仅基于良好的村庄资源禀赋,更与多年来始终将传统村落保护贯穿于乡村建设密不可分。在镇村布局规划优化修编过程中,宜兴明确将具有传统文化底蕴的村庄列为特色保护类村庄。除此以外,传统村落保护不是一项单列的工作,而应与特色田园乡村打造、美丽农居建设等工作相融合。例如,在美丽农居工程建设方面,宜兴明确对传统建筑重点保护、修旧如旧,不可采用简单“刷白”的方式出新。在特色田园乡村创建方面,对历史记忆复原重建的可成为加分项,传统村落还可优先参与特色田园乡村申报。

  活化利用

  唤醒“沉睡资源”

  保护是为了更好的发展。传统村落如果不是“活”的,就会在不经意间以人们难以预料的加速度走向消亡。“传统村落的活化利用极大凸显了乡村振兴战略的文化底蕴。‘活’着‘用’,‘用’反哺‘活’,如此循环往复,臻于一体,才是传统村落发展的应有之义。”宜兴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村镇科科长裴淑芬认为。

  从历史走向未来,眼下,宜兴的传统村落不仅有“气质”,更以村落为平台,文化为底色,唤醒“沉睡资源”,在乡村新业态打造上放开了手脚,逐渐实现“传统村落+农业”“传统村落+旅游”等模式。

  “芳香拥田舍,姿味品莲羊”,说到芳庄,这里的羊肉最为有名。依托羊肉美食产业,芳庄村不仅实现了强村富民,更是在农旅融合发展上找到了更多思路。据村党总支书记张建伟介绍,近年来,芳庄村不断激活历史文化基因,聚焦现代特色农业发展“文旅+”研学模式,着力构建以美食产业、研学产业、特色种植业为核心的融合发展格局。目前,村里已落户省级全民国防教育基地七彩少年军校、秀珍菇食用菌基地、天麦水蛭养殖基地等项目。近五年,芳庄村每年平均接待游客量达1.7万人次。

  打造“江南第一红村”,在太华镇胥锦村,围绕红色文化描绘的一张乡村振兴大蓝图雏形初显。据介绍,目前,村里正在将红色资源串点成线,修复改造“合兴饭店”“红村山馆”“将军广场”“杭坑被服厂”等一批历史遗迹,建设“三洲实业中学红色教育培训中心”。

  以点带面

  探索组团式发展

  6个“国字号”、23个“省字号”,宜兴传统村落已初具规模和示范效应。而除了传统村落集群以外,宜兴还有特色田园乡村集群,仅张渚镇就有省特色田园乡村7个,还有美丽乡村连片示范带,从“盆景”到“风景”,宜兴的特色乡村群落现象已非常明显,以传统村落为代表的特色乡村,已成为宜兴的一张靓丽新名片。

  化零为整,依托特色乡村群落探索乡村组团式发展,为促进城乡融合打开发展新空间。激活乡村动力、兴旺农村业态、推动人才逆流,这些才是城乡融合发展的最佳状态。以宜兴美丽乡村示范带建设为例,连片打造不但释放了资源整合效应,更让沉睡的资源变成农民致富和产业发展的源头活水,涌现出了“花海观赏、瓜果采摘、戏水漂流、运动休闲”等乡村旅游产品。

  据了解,近期,宜兴正在申报国家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项目。以6个中国传统村落为核心,以点带面地激发渎区、圩区、宜南山区村庄自我造血式可持续发展,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探索村庄保护利用新模式的同时,为全国同类地区创新实践提供借鉴。围绕农村住房改善与传统建筑保护示范、数字乡村建设与治理现代化等方面的一系列项目即将实施。(记者 胡志杰 蒋梦蝶)

Copyright(C) 1998-2024 wxrb.com All Rights Reserved无锡日报报业集团无锡新传媒网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7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330069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00306号

苏新网备2006009 苏ICP备0500402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