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新传媒
首页 > 新闻中心 > 无锡新闻 > 正文

聚焦2023锡马 | 无锡马拉松,跑出工商名城新风采

2023

03/19

08:16

来源

无锡日报

分享

  2023年3月19日,是无锡马拉松第9次比赛。

  9年,弹指一挥间。作为江苏省首个全程马拉松比赛,如今33000人的参赛规模在国内马拉松赛事中名列前茅。无锡马拉松不仅体现了秀美山水给予的“高颜值”,更向世界完美展现了“钟灵毓秀、敢为人先”的城市气质。

  马拉松与无锡已结下不解之缘,成为一张独特的城市名片。

  绘出城市新风景

  侨居西班牙的张莉莉上周专程回锡,参加2023无锡马拉松。还有定居澳大利亚的单依、客居美国的刘勇,每年都将参加锡马作为回锡探亲的必备内容。奔跑42.195公里,移步换景,家乡日新月异的变化铭记在他们心中。

  锡马33000名参赛选手中,无锡人只是少数,80%来自外地。无锡马拉松,就像是一个大型的嘉年华,年复一年迎接着无数人来到无锡、了解无锡、爱上无锡。

  这条赛道,向每一位远道而来的选手展现着旖旎的江南风光、深厚的文化底蕴。赛道途经蠡湖、鼋头渚十里芳堤、尚贤河湿地、贡湖湾湿地等自然景观,带给选手们绕着城市“绿肺”跑的独特体验。此外,赛道两侧也有江南大学、巡塘古镇、马拉松体验中心、太湖国际博览中心等人文景观。疏林透湖、海绵城市、宜居街区,锡马赛道两侧每年都会有新变化,使湖光山色与城市建筑交相辉映,展现出一幅现代化滨水花园城市画卷。

  九届锡马,也是一部无锡现代化发展的“连续剧”。锡马赛道两侧不仅是无锡风景最美的地方,也是科创聚集之地。比如,国家集成电路设计中心、雪浪数据小镇、国家数字电影产业园等蓬勃兴起,新生的太湖湾科创带承载了城市发展的新梦想与新希望。

  锡马赛道不断展现着科技领先、生态和谐、人才汇聚、文脉绵延、人民幸福的城市新风景。

  引领健康新生活

  跑友在奔跑中领略城市的风光,奔跑也成为城市中靓丽的风景。

  纵观锡马历年报名人数,最高纪录超过15万人!令人惊讶的数字,体现了锡马这场赛事、无锡这座城市万众瞩目的“锡引力”。近悦远来的背后,是无锡与日俱增的综合实力、日益高涨的全民健身热情和由内而外散发的运动精神。

  一场热热闹闹的马拉松,能够很好地激发本地市民的归属感和自豪感,又能带动一些原本没有运动习惯的人开始尝试运动。办赛9年,锡城跑团数量由个位数增加到200余个,数字还在不断增长中。

  如果不走近跑马爱好者,很难想象这种运动让他们收获了多少正能量。跑友吴倩就是在观看锡马比赛时被参赛者积极健康的气质感染,主动投身到体育锻炼中。如今她跑游结合,每周运动不少于4次,今年锡马将挑战3小时30分完赛。跑步融入人们生活,大众愈发浓烈的跑马热情,更是成为无锡群众体育蓬勃发展的生动缩影。

  互相成就、双向赋能。在锡马的带动下,无锡城市与运动发展正在携手朝着崭新的方向飞驰。近年来,无锡新建改建一大批体育公园,利用“金角银边”和桥下空间设置了家门口的全民健身场地,建立起“10分钟体育健身圈”,举办一系列国际国内体育重大赛事……种种举措,令无锡的运动土壤越发肥沃,为无锡建设运动友好型城市奠定了坚实基础。

  激发创业新活力

  自无锡马拉松首次举办以来,怡宝就成为赛事官方合作伙伴,并一直陪伴至今,而这一段合作之旅又催生了新的成果。2022年8月17日,华润怡宝华东基地在宜兴奠基建设,短短6个月便正式投产,这个“无锡速度”创造了华润怡宝工厂最短建设周期纪录,也激发了华润怡宝的创业活力。

  从事传感器研发设计的跑友“胖宁”,2019年来锡完成自己的人生“首马”,无锡的宜居环境和科创氛围让她毫不犹豫选择留在了无锡,并和小伙伴们一起创办了自己的企业。从本科时期起就参与锡马志愿服务的江南大学研究生“念念”表示,每次锡马都会感动到自己,今年毕业后会选择留在无锡干事,继续与锡马的缘分。

  对于跑步,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感悟,但都可以从中获得激励。正如《天生就会跑》一书所言,奔跑是人的天性之一,只要有一双合脚的鞋子,就可以跑起来。创业创新和马拉松一样,与其说是一场长跑比赛,不如说是跑者自我斗争的毅力赛,在干事创业中抱着勇立潮头的决心与奋发图强的激情。

  马拉松精神可以激发一个人健康向上的生活热情,也可以催生一群人创业创新的不竭动力;可以坚定一个人勇攀高峰的执着信念,也可以擦亮我们这座城市砥砺前行的奋斗底色。

  马拉松运动所蕴含的挑战自我、挑战极限的独特气质,潜移默化地重塑着城市精神和文化氛围,融入到市民的日常生活中,让城市更具动感和活力。

  记者 卢易

Copyright(C) 1998-2024 wxrb.com All Rights Reserved无锡日报报业集团无锡新传媒网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7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330069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00306号

苏新网备2006009 苏ICP备0500402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