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03/14
10:04
来源
江南晚报
分享
2021年年底,无锡程及美术馆“《小大由之——寄畅园记》展”爆火网络,持续3个月的时间,全国各地前来打卡的市民游客、网红博主络绎不绝,这也是无锡展览首次“出圈”。近年来,年轻人热衷看展,可以结交到志同道合的新朋友,也能在社交媒体上分享自己的看展体验,因此各大博物馆、美术馆的展览常常一票难求,“看展式社交”也被催生成了主题热词。
生活新方式
看电影、喝咖啡被代替
如今,“看展式社交”颇受年轻人的喜爱。约上三五好友,打卡创意展览,年轻人不仅能欣赏到潮流前卫的艺术,来一场美的熏陶,还能再交上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在无锡,全年各类展览近百个,无锡博物院除了常设展外,另有15到20个特色主题展,无锡美术馆的展览年平均超过10场,程及美术馆、无锡图书馆以及文化场馆、景区民宿都有不同类型的展览。其中,青少年群体是观展主要人群,90后的博物馆订单占比达到25%。
12日上午,“朔地恋歌——宁夏岩画特展”在无锡博物院开幕,凝固在石头上的线条,记录了远古先民生命的顽强。博物院一开门,1991年出生的王梓宁带着女朋友直奔展厅。“以前约会都是看电影、喝咖啡,现在换成了看展,体验也很不错”,王梓宁说,从前约会时要“找话题”,而现在展览本身就是话题,围绕展品和背后的故事,可以延伸出不少新鲜的内容,增进交流的同时还能长知识。无锡姑娘林心最喜欢在小红书上分享自己的看展体验,不仅有美图,还有艺术展的基本信息、看点汇总和拍照小贴士。《小大由之——寄畅园记》这个展,就是她发布的无锡的第一个展,“这个展的布置太适合拍照了,觉得很好看就发了,没想到一个小时的时间,点赞就超过了1000。”1997年出生的是真真觉得,每次去博物馆都能遇到很多知识储备丰富的爱好者和志愿者讲解员,“大家会添加微信约着下次一起逛,和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开心加倍。现在看展的年轻人越来越多,也算是一项可以多人参与的社交活动,当然也有出于内心的热爱”。
1989年出生的重庆妹子瑞儿因为工作的关系,已经来无锡三年了,可以说是十分狂热的展览爱好者。“我记得刚到无锡第一天,就直奔了无锡博物院,内心其实是失望的,因为没看到好的展览,但是近一年,无锡的展览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不管是形式内容、布展设计、理念业态都有很大的提升。”
布展新突破
80%人看展是为了“打卡”
去年,一场惠山茶会展让大家看到了“无锡文化”。在社交平台上搜索“来试人间第二泉”,瞬间就会弹出上百条打卡帖,伴随着“大片”“精致”“绝美”等标签,现场的氛围感得到不少参观者点赞,用社交达人的话来说,这场展览相当“出片”,从布景到灯光,随手一拍,就是构图绝佳的美照。可以说,无锡博物院抓住了“流量密码”。对于惠山茶会展的走红,无锡博物院展览部主任顾真真并不意外。早在参观南京博物院穆夏的展览时,她就感受到了流量的威力,“当时展厅中,80%左右的人是来打卡的”,这让顾真真有些意外,所以在惠山茶会展的展厅设计中,他们在室内搭出了曲径通幽的江南园林,蜿蜒的小路旁有围炉煮茶的陈设,让参观者有更多的参与感,更容易拍照。“最直观的变化是我们会比以前更在乎展厅漂不漂亮”,顾真真总结,原来对博物院展览的印象是偏学术和专业,观众也多以学术钻研者居多,但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这种观念正在改变。
博物院会拍摄小视频,也会在社交平台上创建话题来为展览增加曝光力度,而社交平台的首要吸睛法则,就是视觉上的愉悦,“所以现在不管是做什么类型的展览,在展陈方式的呈现上,我们会更在乎视觉上的感受”,顾真真说。“来试人间第二泉”特展在疫情期间达到了25万人流量,和无锡博物院之前的展览相比,在参观人数上形成了质的飞跃。“老百姓进入博物院看展的频率越来越高,这是非常可喜的一个变化”,顾真真分析,观展的人群也发生了变化,不再是行业内或者某一领域的爱好者聚集,相反能看到更多“小白”来求知。
促成新业态
周末旅游、看展成一大新主流
“看展打卡”“逛展指南”“逛展穿搭”等词语,已经成为年轻人的“社交货币”,亦成为商家的“流量密码”和新兴消费产业的热点,“三小时附近游”“新周末经济”模式悄然产生,以周末为时间节点进行看展活动,成为了看展社交的另一个契机,也带动了城市旅游业的拓展。周末游、周边游的“微度假”,一直是旅游消费市场的全新增长点。因为看展而形成的旅游线路不在少数。“王鹤棣的新剧《今日宜加油》在无锡取景拍摄,其中无锡博物院内有好几场戏,我就跟着他来打卡的。”在苏州大学读书的小吴表示,自己本身也喜欢看展,正好来无锡看青铜时代的展,一举两得,时间掌握得好还能去梅园的夜公园溜达一圈,然后到湖滨商业街吃个夜宵。有趣的是,小吴在无锡找到了两个志同道合的网友,喜欢王鹤棣,喜欢看展览,“是不是很神奇?交朋友就是这么简单。”事实证明,在无锡每年制定的本地旅游线路上,文化场馆打卡看展一直都有被涉及。业内资深旅游人王洁平表示,文化场馆是城市的地标,也可以让大家感受无锡的文化,博物馆本身就自带传播知识、开阔视野以及陶冶情操的功能,而它作为社交场所的社会价值正在被逐渐认可。
探索更多可能
挖掘社交属性将成为布展新趋势
顾真真认为,增强展览的社交属性将成为未来布展的着眼点。参观者中不乏为了精美的免费背景板、为了在朋友圈晒图而来的,很多人担心这会不会让展览的方向走偏。对此,顾真真不以为然,“哪怕老百姓只是路过时觉得好看,走进来多站一会儿、多看一眼,在这过程中有所吸收,有所收获,就是有意义的”。
无锡美术馆副馆长顾玮倩表示,现代生活中,社交属性几乎充斥各个年龄层,有的人根据展览的主题搭配不同的服装,把自己融入到场景里面去,成为这个展览的一部分。“有时候不光是看展,看展的人也成为了一道风景线”,顾玮倩认为,像这种沉浸式的展览,是未来发展的方向。今年美术馆正在筹备的“焕新如故”展览计划在薛福成故居举办,在展陈方式上,也不再停留于美术展本身,而将增加多种环节,如小剧场演出、汉服走秀等,使之成为一场具有交互体验的艺术展。
(记者 陈钰洁 马晟/文、摄)(部分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Copyright(C) 1998-2024 wxrb.com All Rights Reserved无锡日报报业集团无锡新传媒网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7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330069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00306号
苏新网备2006009 苏ICP备0500402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