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01/18
20:55
来源
无锡日报
分享
让绿色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未来五年,江苏将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着力促进绿色低碳发展,更高标准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实现高水平保护与高质量发展良性互动,努力建成美丽中国的省域范例。
省委书记信长星参加无锡代表团审议时指出,无锡要深入践行“两山”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治理好太湖母亲湖,保护好全市生灵草木、山山水水,加快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更好彰显江南水乡魅力,让“太湖明珠”在新时代绽放更加璀璨的光芒。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连日来,出席省两会的代表、委员们围绕“实现高水平保护与高质量发展良性互动”“让‘太湖明珠’在新时代绽放更加璀璨的光芒”等热点话题深入探讨交流,为无锡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着力打造美丽中国范例建睿智之言、献务实之策。
加快“双碳”整体布局 推动老城区全面绿色转型
省人大代表、梁溪区区长 周子川
“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着力促进绿色低碳发展,更高标准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梁溪区将不断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切实把‘双碳’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推动老城区率先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周子川代表说。
2021年以来,梁溪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关于碳达峰碳中和的决策部署,着力践行绿色低碳发展理念,产业转型持续加快,生态环境不断改善。“下一步,我们将着力探索绿色发展、构筑绿色产业、发展绿色能源以及倡导绿色生活。”周子川表示,在探索绿色发展上,梁溪将加快出台区级《碳达峰实施方案》,配套制定科技支撑、能源保障保供、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等环节的专项政策,培育示范典型,推动重点行业率先达峰。在构筑绿色产业上,大力开展节能诊断服务和绿色工厂评定,全面推进传统制造业整合提升。同时,聚焦科技创新,探索绘制“数字+零碳”产业图谱,以梁溪科技城为引领,打造现代都市工业绿色发展、产城融合的“梁溪样本”。在发展绿色能源上,将大力推进全区光伏发电规模化开发应用和园区“源网荷储”一体化建设应用,进一步转变用能方式,优化能源结构、提升利用效率。在倡导绿色生活上,梁溪将结合城市更新,加快老旧建筑绿色化改造,提高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水平和终端电气化水平。结合提振消费,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等节能低碳型交通工具,完善充换电网络体系、加氢站规划建设,构建绿色低碳出行体系,以梁溪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来提升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
彰显江南水乡魅力 建设惠山段大运河公园带
省人大代表、惠山区区长 程松
“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绿色发展是惠山不变的主题。”程松代表说,近年来惠山区紧盯重点、攻坚克难,推动绿色低碳转型蹄疾步稳迈出坚实步伐,在地区生产总值突破千亿元大关的同时,实现了生态环境质量年年攀升、PM_2.5平均浓度不断下降、空气优良天数比率持续提升、国省考断面水质稳定达到三类的目标,创成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实现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镇(街道)全覆盖,交出了一张亮眼的成绩单。
“但惠山作为传统工业区,环境稳定向好的基础还比较薄弱,例如京杭大运河惠山段亟待更高水平的综合整治与提升、国省考断面水质还要精准解决短时波动问题等。”程松表示,这都是下阶段需要重点攻克的方向,转型提升之路任重道远。
贯彻落实省两会精神,加快推动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更好彰显江南水乡魅力,惠山区奋斗路径清晰。程松介绍,今年将更大力度推进“双碳”转型整体战,聚焦零碳技术、低碳企业、近零碳园区三大重点,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低碳转型;更大力度推进产业升级攻坚战,打造以数字信息、航空航天、生物医药等三大新兴产业和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新材料、绿色低碳等四大优势基础产业为主导的“三新四强”产业集群,培育壮大风光氢储充等绿色产业,以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绿色化提升更好赋能产业迈向中高端;更大力度推进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推动污染防治在重点区域、关键指标上取得新突破。特别是要以京杭大运河为重点,全面启动更高水平的美丽河湖建设,率先开展全域入河排口排查整治,串珠成链建设运河公园带,真正把大运河惠山段建设成造福于民的美丽河、幸福河,让绿色成为惠山最鲜明、最坚实的底色,成为百姓共享的福祉。
推窗见绿开门见景 深入推进美丽新吴建设
省人大代表、新吴区区长 章金伟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章金伟代表说,学习贯彻省两会精神,新吴区将坚持以绿色发展打造良好生态,统筹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新吴。
把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摆到重要位置,污防攻坚扎实开展,去年新吴区强化VOCs、餐饮油烟和扬尘治理,PM_2.5浓度持续下降,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77.9%,改善幅度全市第一。同时系统开展水环境综合治理,伯渎河生态治理工程二期等项目顺利竣工,实施17项重点治太工程,地表水优Ⅲ比例83.3%,劣Ⅴ类断面全面消除。今年新吴区将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聚焦环境污染关键指标、重点领域,加强大气污染区域联防联控,实施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机制,推进机动车污染防治,提升重点涉气企业废气治理设施效率,加强建筑工地、拆迁工地扬尘污染治理,奋力攻坚VOCs源排放、扬尘等指标,努力实现PM_2.5和臭氧浓度“双控双减”。
同时,新吴区将积极推进太湖生态保护圈建设,持续深入实施“两河”整治提升“美丽河湖”一号工程,系统开展全域水生态修复,打造水清岸美的生态美景图。此外,将加强土壤污染管控和地块安全利用,加快保护修复生态系统,让“推窗见绿、开门见景”成为新吴人的生活常态。
“一着不让打造美丽新吴,新吴还将积极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章金伟表示,新吴将推动无锡零碳科技产业园争创国家级绿色产业发展示范基地和国家高新区绿色发展示范园区,积极争创国家级“碳达峰试点园区”,构建循环经济产业链,持续增强绿色发展活力。
打好“三大战役” 让“环境美”底色更绚丽
省政协委员,江阴市政协副主席 时平
去年以来江阴持之以恒推动系统性治理,获批全国自然资源领域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地区,创成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时平委员说,今年按照省两会“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向好”要求,将紧紧围绕社会主义现代化县域示范建设,以全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建设为引领,打好“三大战役”,全力构建“345”现代产业体系,让“绿色”成为江阴高质量发展的绚丽底色。
首先是打好节能减碳持久战。“江阴将扎实开展整县屋顶光伏分布式开发试点,全面探索零碳开发区、零碳港口建设,确保‘十四五’减少燃煤150万吨。”时平说,在坚决淘汰落后产能方面,将主题式、连片式推进工业园区升级改造,力争将现有200个镇村工业园区减少到远期20个现代主题产业园、10个特色园区。
第二是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治水上,全面消除城市黑臭水体,全市1048条村级以上河道全部实行“河长制”管理,确保到2025年国省考断面优III比例保持100%;治气上,精准精细推动“五气共治”,力争到2025年PM_2.5平均浓度降至30微克/立方米以下;治土上,加快污染地块治理,推进秦望山产业园国家资源循环利用基地建设,推进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处置、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一般工业固废综合处置,污泥处置能力达到40万吨/年。
第三是打好基础提升主动战。坚持最严格的环境准入制度,深入实施蜗牛警示牌、水气红黑榜、最严惩戒措施等,以全省县域生态环境现代化示范改革为契机,深化环境总量指标统筹使用制度,为高新产业打开空间。此外,将持续完善绿色信贷、环保信用评价、生态券等机制,倒逼环保责任落地落实,切实守护绿水青山。
坚持“绿色发展” 打造美丽中国省域范例的乡村范本
省政协委员,锡山区东港镇山联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 朱虹
走进锡山区山联村,扑面而来的是江南水乡气息和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景象。然而曾几何时,村庄工厂林立,环境污染严重,村内的主要道路坑坑洼洼,村民们对此怨声载道。山联村对本村居民都毫无吸引力,更少有外地游客前来,与如今的美誉可谓天壤之别。
“通过重新规划布局,改善村容村貌,我们发挥独特资源优势,走观光农业、生态旅游发展道路,让村庄美起来、农民富起来。”朱虹委员对省政府工作报告中“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这句话有着深刻体会。
按照省两会对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提出的要求,未来山联村在各项社会事业及产业经济发展过程中,将始终毫不动摇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围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大力发展绿色低碳产业,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努力打造美丽中国省域范例的乡村范本。
“我们将稳步推动低碳出行。”朱虹介绍,全村6.8平方公里,有42个自然村,将加快增设徒步道、自行车道,方便村民、游客在村庄内绿色出行。在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方面,将对村域内企业加强监督杜绝排污,禁止秸秆燃烧防止空气污染,并强化家河家塘水域治理,防止农业大棚种植对土壤的污染。“此外,积极推进生态保护价值转换。”她说,今年起,山联村将整合闲散土地,建设大面积高标准农田,既修复土壤又保护生态红线,真正把生态优势转换为经济优势、发展优势,让村民们乐享更具舒适度的和美乡村。
守好脚下净土 让太湖碧波美景常在
省人大代表、宜兴市土肥站站长 潘云枫
“省两会提到要全域建设幸福河湖、推动全域‘无废城市’等重点工作,让我对‘美丽江苏’建设有了更多期待,深入践行‘两山’理念,让‘太湖明珠’在新时代绽放更加璀璨的光芒,作为一名基层工作者深感责任重大。”潘云枫代表坦言。
位于太湖上游的宜兴,是苏南地区最大的农业板块,也是重要的“米袋子”基地,肩负着引领农业高质高效发展和保护太湖母亲湖的责任和使命。守好脚下净土,让太湖碧波美景常在,潘云枫认为要从源头抓起。近年来,宜兴市土肥站联合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开展水稻机插秧侧深施肥技术研究。去年,宜兴编制了全省首个水稻侧深施肥技术地方标准《沿太湖地区水稻机插秧侧深施肥技术规程》。2022年,该技术推广应用面积约1.4万亩,在亩纯氮减25%的情况下,氮肥利用率达40%以上,氨挥发减排50%以上、径流氮减排30%以上。今年,宜兴将继续加大推广应用,让绿色环保理念深入田间地头。
“打造‘无废城市’要靠科技创新,变废为宝。”潘云枫说。去年以来,宜兴全力打造无锡市环太湖地区城乡有机废弃物处理利用示范区,“推广秸粪藻协同处理 助力环太湖农业有机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案例,成功入选全国第一批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典型。为城市废物做“减法”,将更多的有机废弃物“变废为宝”,加大科技创新,为推动流域水质持续改善作出更大贡献。
今年,宜兴将开展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为守住耕地红线、保护生态环境、优化农业生产布局奠定坚实基础。目前,实施方案正在制定中。“通过摸清土壤质量家底,为改良培肥、保护管理等提供科学支撑,更好保障粮食安全,并助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潘云枫说。
来源:无锡日报
撰稿:周晓方 韩 玲 杨明洁 蒋梦蝶 王怡荻 陈菁菁
摄影:宦玮 陈菁菁
Copyright(C) 1998-2024 wxrb.com All Rights Reserved无锡日报报业集团无锡新传媒网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7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330069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00306号
苏新网备2006009 苏ICP备0500402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