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新传媒
首页 > 2023年专题 > 聚焦2023无锡两会 > 热词拍拍你 > 正文

两会热点拍拍你丨低碳转型向“绿”而行,提升城市魅力

2023

01/12

08:41

来源

无锡日报

分享

  “聚焦零碳技术、低碳企业、近零碳园区三大重点”“全面推进工业、建筑、交通等领域清洁低碳转型”……今年两会现场,“双碳”无疑是热词之一。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更大力度推进绿色发展、低碳转型、内涵提升,持续提升城市魅力吸引力。

  来自各行各业的代表和委员为实现“双碳”目标积极建言献策,他们都发出了哪些绿色、低碳“好声音”?

  减污降碳

  城市上演“无废”变形记

  如今,“双碳”成为国家战略,这和“无废城市”建设有许多契合之处,两者结合会有很大的潜力。在徐科新委员看来,对照2025年建成国家“无废城市”的目标,如何提升固体废物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实现由补短板到提质增效的质变,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是摆在城市管理者面前的现实课题。

  以江阴市秦望山绿色循环产业园为例,经过大力度大投入开发建设,目前已形成固危废资源化利用和末端处置的产业规模。在此基础上,以园区内各企业为依托建立的废弃物收运处体系也在逐步构建和完善。他认为,加快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深入推进“无废城市”建设,需要构建并完善制度、技术、市场和监管四大支撑体系。当下,固废治理新征程已然开启,城市“无废”变形记未来将在更多地方上演。图片

  市城建发展集团重组成立以来,迅速组建市环保集团,主动融入全市“双碳”战略,加快布局装配式木结构等绿建领域,并在太湖广场提升改造、梁溪河景观带整治提升、基金PARK建设等重大项目中进行推广,还积极推进了一批土壤修复和水环境治理项目。

  “下一阶段,我们将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在城市建设中更好地融入‘双碳’要素。”唐劲松代表表示,集团将加大海绵城市、木构绿建等新技术新理念的示范和应用,在金融服务中积极探索新能源项目投资和产品发行。同时,他建议相关部门加大对采用EOD模式开展生态环境治理及对绿色发展技术创新的支持力度,发挥EOD模式的长效性和绿色发展示范项目的带动性。

  绿色出行

  积极创建国家公交都市

  绿色交通是生态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然而全市新能源汽车使用优势不显著,充电换电设施建设力度不足,货物运输过度依赖货车,运输结构亟需优化调整,综合运输效率和绿色发展方面还有很大提升空间。

图片

  对此,陈凤军委员提出,要积极创建国家公交都市,践行公交优先理念,提高公交出行分担率,夯实绿色出行的主导地位。“还要加快绿色交通工具的使用,促进节能减排降碳。”他说,在推动公共客运领域车辆绿色化方面,须确保新增和更新的公交、出租、网约车辆100%使用新能源或清洁能源,积极推广应用新能源城市环卫、医疗、应急车辆。其次,多措并举推动绿色车辆进入家庭,建议在停车收费等方面对新能源汽车进行优惠。此外,要积极完善新能源和清洁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各类停车场充换电、加气等配套设施,所有高速公路服务区充电设施全覆盖。

  推动运输结构“公转铁、公转水”也势在必行。他说,要充分挖掘无锡内河航运资源,加快建设江阴长江港口和内河港与上海港的组合港建设,推动货物“散改集”,提高无锡大宗货物航运集疏运比例。积极推进中欧接续班列工作,与南京、徐州、连云港等省内枢纽节点城市合作共建,畅通无锡至欧亚国际铁路运输。加快发展公铁水联运、江海直达运输等联程联运工作,形成一批服务无锡、通达全球的物流联运精品线路。

  转型升级

  加快新能源产业布局

  绿色低碳转型发展关键在于清洁能源应用和节能减排,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大力发展新型能源供应体系。但目前无锡能源供给仍较单一,太阳能、生物质能、氢能等清洁能源市场化应用还不充分。

图片

  能源转型升级的方向有哪些?王国新委员提出,光伏方面要坚持集中式和分布式并重,多形式促进光伏系统应用;生物质发电方面,要把生活垃圾处置作为支撑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重点领域,以资源化为发展目标,持续提升环保治理能力;实施清洁能源替代,有序推进电代油、电代气和油改气工作,推广“气电+”模式,持续提高天然气占能源消费的比重和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的比重。此外,要重塑储能侧,加速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大力发展分布式新能源等各类微型电源组成的智能微电网,加快完善新型储能技术标准,鼓励新能源大规模、高比例接入电网。

  “抓住变革机遇,推进产业优化升级。”他还提出,要围绕提升“465”现代产业体系,加快产业布局,积极引入新能源产业头部企业,推动节能环保、新能源等产业延链补链强链,提高绿色低碳产业占全市经济总量的比重。如:在钠离子电池方面,通过产学研协同创新,推动钠离子电池全面商业化,促进钠离子电池在低速电动车、储能等领域加快应用。

  话题聚焦

  城乡互动 编织美丽乡村生态“绿”

  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无锡新实践,一幅幅美丽乡村宜居画卷正徐徐展开。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城乡双向互动不可或缺。如何促进城乡融合发展,为农村产业转型注入更多动力?如何调动农民和社会力量参与积极性挖掘好山好水资源?两会期间,代表委员各抒己见,为乡村绿色生态高质量发展支招。

图片

  在陈阵委员看来,我市在美丽村镇、特色田园乡村建设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比如硬件建设的均衡性有待提高,产业培育的协同性有待加强,长效管理的制度性有待健全。他建议要做好乡村“美丽生态”文章,聚焦基础设施建设、村容村貌整治、公共服务提升等内容,进一步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推动全域乡村从干净整洁到生态宜居升级。同时,通过制订长效化管理措施,做好美丽乡村的长效运维管护,推行专业化、市场化建设和运行管护,加强网格化工作体系建设和专职化管护队伍建设,精细化描绘美丽无锡的“乡村版图”。

  此外,还要致力发展农村新型业态,因地制宜地把美丽乡村建设与文旅产业、特色产业结合起来,打响生态牌、田园牌,把村庄建成为绿色生态富民家园。

图片

  产业转型,让农村尝到了生态环境改善的甜头。陈忠强代表介绍,周铁镇践行“两山理论”、挑起“治太保源”重任,于去年年底关停了区域内所有化工企业,彻底建成“无化区”,控源截污、太湖安全度夏、太湖禁捕退捕等工作同步扎实推进,去年该流域太湖水水质首次达到地表III类水水平,空气也变好了许多。

  “发展不能只盯着GDP,创新驱动才是关键。”他说,周铁镇正全力建设现代产业体系,大拈花湾、太湖西岸科创园、华润怡宝华东生产基地等龙头项目先后成功落地,引进文旅产业、生命康养产业、现代制造业高“含绿量”的项目代替原来的捕鱼、养禽等传统作业。陈忠强认为,具备条件的农村地区应抓住产业转型发展机遇,向绿色环保、高附加值的新经济产业转型,以科技创新作为发展动力源,擦亮高质量发展的生态底色。

  新农村建设与乡镇生态环境改善相辅相成,杜伟东代表观察到,近年来,现代农业发展已成为农村绿色生态提升的强大助力。“高标准农田对土壤品质、田块划分以及农田周边环境都有更高要求,现在我们种植的作物品种搭配更科学,有助于保持土壤肥力,农田周边的道路、绿化经过整治,给村民带来了更好的人居环境。”他认为,从长远来看,农村生态环境的持续提升需要村民作为主体参与发挥集体力量,应当全力调动村民的积极性,使他们主动投入环保化农业生产、生活垃圾分类等,为乡村绿色生态提升提供最广泛、最根本性的力量。

  现场热议

  长效治太 建立生物“减碳净水”修复示范区

图片

  “碧水蓝天、鸟飞鱼跃,太湖万物生灵,无锡才能更美。”如何打造治理太湖的“无锡样本”?在陆炳兴代表看来,以太湖水体环境及治理现状为基础,建立20万-30万亩生物“减碳净水”修复示范区,落实净水效益,是太湖水体治理的长治之策。

  “随着对太湖流域水生生态系统规律认知的不断加深,太湖水体营养循环路径已更加明确。”陆炳兴说,过去一年里,无锡投资超100亿元治理太湖,并提出“全面打造世界级湖区”的目标,使太湖无锡水域水质大幅改善。“以水生生物修复为主的生态措施将是太湖水体治理的新突破,可发挥良好的净水修复效果。”

  详实的水域资源现状数据是修复区域选择及方案制定的基础。太湖水域宽阔,不同区域水体环境、水生生物分布、饵料资源结构等现状不同,各净水生物有其独自的栖息生境需求。为此他建议,先期开展太湖无锡水域生物本底监测,科学确定修复位置及范围,以更好地发挥生物修复效果。

  “以水生系统现状为基础,优化实施方案,能够持续带来净水效益。”陆炳兴算了一笔生态账,“按30万亩示范区估算,通过净水生物的立体增殖,每年可从水体带出氮约188吨,磷约12吨,减碳约250吨,消耗藻类9000余吨,生态效益十分可观。”

  提升城市绿化管护“硬科技”

  抢占环保产业新蓝海

图片

  “提升城市绿化养护管理的‘硬科技’,做好园林绿化的后期养护,以技术驱动降低养护成本,有力维持景观效果,让繁花绿意成为无锡最动人底色。”高洁委员说,作为来锡创业者,她能真切感受到精雕细琢园林建设为城市带来的变化。

  园林养护及上下游产业发展任务重、难度大,是一场“持久战”。“开展城市园林绿化垃圾处理和资源化利用,使绿化修剪产生的废弃物粉碎发酵后就地还田,通过智能化高效堆肥技术处理,能够变废为宝、滋养绿植,实现土壤改良和生态修复。绿化养护行业常说‘三分种,七分养’,从植物配置来看,植物合理选择应用与景观资源融合有待提升。”在她看来,无锡市管绿地面积约650万平方米,但现有的园林废弃物处理站较少,部分绿化垃圾得不到有效利用。为此她建议,通过学习国际园林垃圾科学处置利用技术模式,部分区域在城市景观建设初期忽视了乔木成长带来的透光性问题,部分高架桥下方空间面积狭小、光照不足,影响桥下植物生长。

  “应当重视景观效益和生态效益统一。”她说,学习国际园林垃圾科学处置利用技术,不仅能降低污染,解决园林废弃物焚烧、填埋问题,还能节省财政支出、提高资源化产品附加值,丰富资源化产品的多梯度开发,最终打造成熟的绿化垃圾资源化利用产业,抢占环保产业的又一个千亿级“新蓝海”。在新建园林景观项目时,要做好科学规划、合理选择,统筹考虑5年乃至20年后植物生长量预测,遵守植物生长发展规律与景观协调性要求。同时,应从科学布局空间、塑造宜人尺度、增加场所通透感、营造生态景观四方面进行桥下空间优化。

  “人与科技资源融合也将带来新机遇。”高洁说,无锡既有自然禀赋的优势,也有深厚的制造业、服务业基础,应促进产业协同,重视绿化养护科技研究与创新,提高绿化养护机械化装备水平,以技术驱动降低养护成本,提升养护保洁工作效率提高作业精度。同时,应助推无锡当地已有的无人驾驶、工业机器人等高新技术优势产业,借助科技创新硬实力,抢占全国养护保洁的大市场,向外输出智慧养护设备、技术及服务。

  来源:无锡日报

  记者:陈菁菁、朱冬娅、夏昊森

  摄影:朱吉鹏、李一芳

Copyright(C) 1998-2024 wxrb.com All Rights Reserved无锡日报报业集团无锡新传媒网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7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330069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00306号

苏新网备2006009 苏ICP备0500402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