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新传媒
首页 > 今日看点 > 正文

域声 | 聚焦七个“高”,把美好蓝图转化为现实图景

2023

01/05

13:23

来源

无锡日报

分享

图片

  地处太湖北岸西向湖湾的滨湖区,既拥有无锡最长的太湖岸线(108公里),也拥有最密的林木覆盖、最大的生态湿地和最多的科研院所。

  新年伊始,太湖湖面,浪潮奔涌,如同这片湾区迸发出的强劲创新动能。创新动能强,高质量发展劲头持续足。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五湾五城”建设的启动之年,滨湖将聚焦7个“高”,加快打造靓丽太湖湾、活力科创带,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滨湖新实践,一步一个脚印把美好蓝图转化为现实图景。

  经济运行

  GDP再破千亿,占全市比重近四年最高

  从经济运行到城乡面貌,从环境质量到民生福祉,过去的2022年,滨湖区全面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重大要求,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在历经2018年区划调整后预计再次突破千亿(预计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075亿元、增长5%)、占全市比重近四年最高,较好实现了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安全的良性互动。

  重大项目上,2022年实施5000万元以上重大项目160个,完成投资290亿元,其中新开工项目65个,完成投资75亿元。新引进注册资本超千万元企业1200家,新签约10亿元以上重大项目30个、近五年最多。

  值得一提的是,发展动能在创新驱动中加速积蓄,主要表现在产业集群加快壮大、科创活力持续迸发等两个方面。产业集群壮大上,建立健全“543”产业体系,每个产业均设立首席服务专员和推进小组、制定三年行动计划和年度工作要点、编制专项规划、完善扶持政策、明确专业园区。四大特色产业能级持续提高,“两机”产业产值增幅超50%,三大未来产业发展势头良好。科创活力上,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到3.83%,净增高新技术企业117家、有效期内高企达到660家,新招引科技型企业1200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75.5%、全市最高。

  产业发展的同时,空间布局也在日趋优化:“五湾五城”格局初步形成,红沙湾科学城、灵山湾生态城、九龙湾智造城完成概念规划国际方案评选,蠡湖湾未来城、运河湾现代城规划和城市设计基本稳定。

  2023年,滨湖将聚焦7个“高”,加快打造靓丽太湖湾、活力科创带,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滨湖新实践,一步一个脚印把美好蓝图转化为现实图景。

  聚焦高质量发展

  推动经济持续增长更加稳定

图片

  提高现代产业竞争力——围绕建设更具韧性和活力的“543”产业体系,升级构建太湖湾科创带引领区“1+N”政策体系,完善落实各产业发展规划,优化“五个一”产业服务保障机制,配套建强促进产业发展“工具包”,推动生命健康、集成电路、智能网联汽车等重点产业集群延伸产业链,五大优势产业、四大特色产业、三大未来产业营业收入分别增长15%、25%、20%。

  强化重大项目支撑力——绘制投资热力图、招商靶向图,配强专业化招商队伍,开展招商“百千万”行动,强化驻点招商、专业招商、跨境招商、科技招商、基金招商,新引进注册资本超千万元企业1800家、投资10亿元以上重大产业项目10个,其中50亿元以上项目2个。

  扩大对外开放影响力——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国家战略机遇,积极对接上海“1+8+5”大都市圈空间协同规划,探索特色园区合作共建,推动教育、医疗、文化、旅游等公共服务互联共享,主动承接产业项目、科教资源等溢出效应,提升区域协同发展水平。

  聚焦高水平创新

  推动区域发展动能更加强劲

图片

  持续提升区域创新浓度——深入实施新一轮创新型企业培育攻坚计划、后备高企提升工程,梯度培育专精特新企业,新引进科技型企业1200家,培育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30家、市级“雏鹰、瞪羚、准独角兽”入库企业140家,有效期内高企达到760家。精准对接驻区高校院所“朋友圈”“上下游”资源,建立“院所+技术经纪人+企业”转化对接机制,探索实施特色产业园院地校地合作新模式,提升对驻区院校科研成果就地承接转化能力,保持“院所经济”对地方贡献增长10%以上。

  持续提升要素供给强度——提质扩容产业空间,深化工业园区“六抓六促”,持续推进胡埭工业园南区、南泉科技园、蠡鸿工业园等园区低效载体腾退,确保腾退低效用地1500亩。

  持续提升营商环境温度——升级制定优化营商环境政策5.0版,推进企业开办“政银合作”,开展税务“零跑动”专项行动,落实公平竞争审查制度,构建完善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及时解决企业从成立、成长到成熟各环节的堵点、难点问题,全力提振市场主体信心。

  聚焦高品位城区

  推动城乡形态格局更加优化

图片

  塑优城乡空间——高水准编制“五湾五城”重点区域城市设计和专项规划,启动滨湖城市风貌、基础设施用地控制等研究,完成国土空间分区规划编制,形成空间开发保护利用“一张图”。

  做优城市更新——制定运河湾城市更新实施方案,启动荣巷历史街区改造提升工程,开展城市体检和更新评估,推进边角坡地、城市阳台等微空间更新,鼓励多元主体参与街区更新和商圈升级,建成一批多重功能复合的高品质街区。

  提优城市管理——深入推进“全国最干净城区”建设,加快实施环卫一体化作业,打造“席地而坐”示范区域8处,提高垃圾分类投放准确率。启动城市管理数据底座建设,试点防涝、燃气等“城市生命线”场景应用,推进城市架空线整治入地,实施城市景观灯光提质工程。

  聚焦高颜值生态

  推动绿色发展底色更加靓丽

图片

  狠抓污染防治攻坚——巩固提升水环境综合治理“五大工程”成效,实施蠡湖、长广溪流域支浜深度治理,确保10个国省考断面水质稳定达标、101条水环境综合整治重点河道优Ⅲ比例超过90%,实现全流域水质、景观、功能协同提升。

  加强生态保护修复——完成区国土空间生态修复与保护规划论证报批,高效推动雪浪全域综合整治省级示范试点项目建设。新增城镇公共绿地35万平方米,建设城市绿道5公里、立体绿化示范项目3个。开展太湖流域入湖湿地保护与生态景观带建设,完成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防治外来物种侵害,建成林业有害生物省级中心测报点。打造美丽幸福河湖20条。

  加快补齐环境短板——确保第二轮中央环保督察问题整改销号清零。推进“三线一单”更新和成果落地应用,加强环评和排污许可联动监管,严把环评准入,严控“两高”项目,全面落实碳达峰碳中和十大专项行动,推进全区光伏发电规模化开发应用和光伏建筑一体化样板打造。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建成国家节水型社会达标区。

  聚焦高品质生活

  推动社会民生福祉更加殷实

图片

  夯实社会保障基础——高质高效完成年度民生实事项目,用心用情实施“微幸福”民生工程。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建立健全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机制,深入开展精准帮扶“3610”行动,多渠道增加中低收入群众要素收入和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

  提升公共服务质量——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加快推进华师大附属无锡滨湖学校、育红小学公益校区等12所学校新(改)建,开展“双减”政策下新课程研究,积极引入高端教育资源,争创国家县域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区。深化“健康滨湖”建设,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加快推进区疾控中心异地新建。

  大力发展文体事业——深入实施“百千万”文化惠民工程,打造“百姓百戏”小剧场联盟,开展全民艺术普及等惠民活动,举办“幸福滨湖”文艺作品创作大赛,擦亮“四季滨湖”公共文化服务品牌。

  聚焦高标准治理

  推动安全稳定防线更加坚固

图片

  坚决守牢安全底线——巩固提升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成效,滚动排查整治食品药品、城镇燃气、交通运输、既有建筑、森林、消防等重点领域问题隐患,推进“互联网+智慧监管”建设,推广应用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不断提升本质安全水平。

  防范化解风险隐患——认真贯彻落实新阶段疫情防控各项措施,加快提高重点人群疫苗接种率,确保平稳转段和社会秩序稳定。健全完善金融风险防范体系,依法稳妥化解金融领域风险。

  不断创新社会治理——全面实施“精网微格”工程,构建覆盖全域的精微服务管理网络,打造“网格+”服务管理品牌,攻坚化解信访积案和信访突出问题,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聚焦高效能政府

  推动干事创业氛围更加浓厚

图片

  强化“忠诚核心”的政治能力——全面学习、把握、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始终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增强“依法办事”的行动自觉——坚持依法治区、依法行政共同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深入开展“八五”普法,深化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不断提升法治政府建设成效。

  锤炼“勤政为民”的实干作风——坚持人民至上,站稳人民立场,想人民之所想,行人民之所嘱,在高质量发展中创造高品质生活、在共同奋斗中促进共同富裕。

  砥砺“攻坚进取”的履职担当——强化“板块围绕发展转、部门围绕板块转”的理念,紧扣发展要务,紧盯关键任务,紧密协调配合,大力提升政府部门的政策研发能力、创新突破成效。

  树牢“廉洁从政”的纪律意识——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认真履行“一岗双责”,切实做到严于律己、严负其责、严管所辖,以政府的“紧日子”换取百姓的“好日子”。

  来源:无锡日报

  记者:邵旭根、徐啸雨

Copyright(C) 1998-2024 wxrb.com All Rights Reserved无锡日报报业集团无锡新传媒网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7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330069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00306号

苏新网备2006009 苏ICP备0500402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