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
10/17
08:16
来源
无锡日报
分享
10月16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隆重开幕,习近平总书记代表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
当晚,党的二十大代表、市委书记杜小刚接受无锡日报、无锡广电记者采访,畅谈现场聆听党的二十大报告感受。
记者:今天上午,在全国各族人民的翘首以盼中,党的二十大隆重开幕了。请您谈一下参加开幕会的感受。
杜小刚:今天上午,我代表无锡44万多名党员和2万多个基层党组织参加党的二十大开幕会,心潮澎湃、倍感振奋。现场聆听习近平总书记所作的报告,深感主题鲜明、思想深邃,气势恢宏、气概豪迈,高屋建瓴、高瞻远瞩,彰显了习近平总书记作为马克思主义政治家、思想家、战略家的非凡理论勇气、卓越政治智慧、强烈使命担当、深厚人民情怀,具有极强的政治性、思想性、理论性、实践性,充分反映了全党9600多万名党员的统一意志和全国14亿多人民的共同心声。这是一份彪炳史册的纲领性文献,为中华民族千秋伟业举旗领航,闪耀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真理光芒。报告与我们党第三个历史决议一脉相承,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最新成果的世界观方法论,坚持和运用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鲜明提出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使命任务,科学回答实现民族复兴必须“怎么做”的路径问题,明确宣示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自信自强、守正创新,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是一份蕴藏伟力的政治性宣言,为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立根铸魂,展现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报告用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的里程碑意义证明,“两个确立”是指引新时代伟大征程的航标、是照亮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内心的明灯,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具有决定性意义。从中我们认识到,在“两个大局”交织激荡、“两个百年”历史交汇的重大历史关头,有习近平总书记作为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掌舵领航,是党之大幸、国之大幸、民之大幸;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这昭示我们,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唯有深入践行“五个必由之路”,牢牢把握“六个必须坚持”,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才能正确回答时代和实践提出的重大问题,才能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的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这是一份开辟未来的实践性指南,为驾驭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定计谋方,指引着中国式现代化的如虹征途。报告用“三件大事”、16个方面辉煌业绩,全景回顾过去五年和新时代十年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向党内外、国内外展现了“强国时代”国泰民安、欣欣向荣的万千气象,用充满志气、骨气、底气的雄浑声音,宣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报告着眼中国式现代化的需要、放眼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需要,历史性地谋划了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提出要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同时,以“赶考”的清醒和坚定,郑重宣告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党的自我革命永远在路上,必须持之以恒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视野之广世所罕见,谋篇之远震古烁今,必将指引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和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书写新的华章,必将指引中国人民同世界人民一道携手开创人类更加美好的未来。报告在全体与会代表中,产生了强烈共鸣和热烈反响,我完全赞成、坚决拥护这份报告。
记者:习近平总书记在报告中总结了党的十九大以来的五年和新时代这十年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就,指出十年来我们“经受住了来自政治、经济、意识形态、自然界等方面的风险挑战考验,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作为江苏发展的重要一极,过去十年无锡的发展取得了怎样的成绩?
杜小刚:过去十年无锡的发展是全省辉煌成就的精彩注脚,是我们国家伟大变革的生动缩影。进入新时代以来,无锡上下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珍惜省委信任,迎难而上、开拓进取,谱写了“强富美高”新无锡建设的高水平全面小康篇章。特别是省第十四次党代会以来,我们按照省委确立的坚决扛起“三大光荣使命”、奋力谱写“强富美高”新江苏现代化建设新篇章的主题,围绕“六个显著提升”目标任务、九个方面重点工作和强化全面从严治党这一根本保证,加快建设人民满意的共同富裕幸福美好城市,积极打造践行新发展理念高质量发展示范区,阔步向现代化迈进。经济实力稳步增强。GDP连上7个千亿级台阶,去年超1.4万亿元、人均GDP增至18.74万元、居全国大中城市第一。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突破1200亿元、规上工业总产值突破2万亿元、进出口总额突破1000亿美元。市场主体户数增长174.2%、增至106.96万户,入围中国企业、中国制造业、中国服务业三张500强榜单企业数连续4年江苏第一,A股上市公司总数增加67家至109家,我市A股上市公司总数和总市值均位居全国前十,实现了沪、深、北三大证券交易所全覆盖。百姓生活共同致富。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至63014元、十年增长1.06倍,城乡居民收入比值由1.93缩小至1.78、苏南地区最优。人均预期寿命增至83.42岁、高于江苏平均4.1岁,被评为2021年度全国健康城市建设样板市、全国第二、全省第一。连续两年蝉联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和最佳促进就业城市,连续第三年被评为中国最佳引才城市。环境面貌日益精美。成为首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江苏首批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的城市、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国家级示范城市和省生态园林城市,太湖无锡水域年年实现安全度夏、今年上半年水质为十年来最好水平。苏锡常南部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地铁从无到有、布线组网。城镇化率提高10.4个百分点至82.9%,建成区面积增加40平方公里至356平方公里;共实施老旧小区改造661个、受益群众38万户,在全国首创以国有物业接管老旧小区并实现全覆盖;“可以席地而坐的”全国最干净城市建设初显成效,城市净化、绿化、美化水平进一步提升。社会文明程度不断提高。创成全国文明城市群,建成首批国家文化出口基地。纳入全国首批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城市,荣膺“平安中国建设示范市”、连续捧得“长安杯”。过去十年,无锡坚决落实党中央和省委关于全面从严治党各项部署要求,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坚定不移推进党的各项建设,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进一步巩固拓展。新时代无锡发展的成绩是全体市民和各级干部一道拼出来、干出来、奋斗出来的。这份厚重而提气的成绩单,必将为无锡昂首走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征程,提供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和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
记者:我们注意到,习近平总书记在报告中强调,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强调要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无锡在这方面有什么考虑?
杜小刚:习近平总书记在报告中首次将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相贯通,强调“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为我们坚持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面向未来,我们将以“一百年不动摇”的信念和毅力,深入推进科教兴市、人才强市、创新驱动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以科教融合为支撑,深化与知名院校的合作,全面融入新型举国体制,参与构筑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开放创新生态,打好太湖湾科创带、太湖人才计划等科创“太湖牌”,在“创新攻关”上争抢先机;面向经济主战场,着眼推进新型工业化,聚焦4大地标产业、6大优势产业、5大未来产业,打造科创平台链、企业链、资金链,建设制造强市,在“创新兴业”上争创一流;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完善人才战略布局,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加强集成电路、物联网等领域自主创新,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在“创新报国”上争作贡献;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加快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扩大在药品、医疗器械、医用设备、疫苗等领域的优质供给水平,推进新一轮健康城市建设,建设低成本、广覆盖、高质量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以科技手段加强社会治理和城市管理,更加有力地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在“创新为民”上争当示范。
记者:习近平总书记的报告展望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壮阔画卷。在这幅壮阔画卷中,无锡是一幅怎样的图景?
杜小刚:全面建设中国式现代化是一项伟大而艰巨的事业,不仅需要理论指引、顶层设计,还需要创新探索、勇于实践。无锡将始终牢记“三个务必”,牢牢把握“六个必须坚持”的要求,坚决扛起“三大光荣使命”,围绕谱写“强富美高”新无锡现代化建设新篇章,致力打造现代产业新高地,建设经济体系更具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打造现代气派新都市,建设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现代化;打造现代生活新家园,建设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打造现代文明新典范,建设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打造现代生态新环境,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打造现代治理新样板,建设秩序优良活力彰显的现代化,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壮阔画卷中用智慧与勤奋绘就一座令人会心一笑的精彩城市。
Copyright(C) 1998-2024 wxrb.com All Rights Reserved无锡日报报业集团无锡新传媒网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7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330069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00306号
苏新网备2006009 苏ICP备0500402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