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
09/26
07:56
来源
无锡日报
分享
编者按:新时代十年,见证了跨越历史的维度,见证了砥砺奋进的历程。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无锡这座工商名城意气风发、勇毅前行,一幅“大潮奔涌”的新时代画卷在太湖之滨恢宏展开。这十年,全市坚定不移走高质量发展之路,产业强市向纵深推进,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担负起“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光荣使命,在国家“强起来”的伟大进程中烙下鲜明的“太湖印记”。这十年是无锡奋斗的十年,也是无锡收获的十年。无锡日报今起在“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栏目中重磅推出“非凡十年·十个维度看无锡”系列报道,通过标志性事件的回望、新闻当事人的讲述,以及在相关领域的全景式、立体化展示,折射出新时代十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敬请关注!
无锡的“深度”深几许?有个数据,或可从“深”这个维度映照城市发展。2020年坐底马里亚纳海沟的“奋斗者”号,以10909米的深度创造中国载人深潜的新纪录。深潜器追逐的是海的深度。作为见证深潜器发展的城市,无锡也在不断探索“创新之海”中可抵达的新深度。
创新的“深度”几何,关乎区域发展的现在与未来。无锡,是一座以“无”字开篇的城市,也是一座因创新“有”为的城市。全市科技进步贡献率自2013年起连续9年位居全省第一;科技部国家创新型城市最新评价排名中,无锡位居全国城市第13位、地级市第2位……这清晰显示:无锡坚定不移实施创新驱动核心战略,努力把科技创新的“关键变量”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
深刻印记的背后:最深沉的基因也是最关键的抓手
要问无锡人对近十年科技大事的印象,会说到深至万米海底的载人深潜器,也会说到另一个大国重器——问鼎全球巅峰的“神威·太湖之光”超级计算机。如今,依托“神威·太湖之光”已完成千余项应用课题的计算任务,共计完成上千万项作业任务。越来越多的科研项目受益于世界领先的计算速度:当前,国家超算无锡中心正依托超级计算机和高速互联网为基础的先进计算基础设施打造超算互联网,建成后,超算互联网将有效调动有空档期的超算资源,让相隔数千公里的计算机同时运行一个项目。
多年来,无锡在国家创新格局中不断烙下“太湖印记”。从重量级奖项可见一斑:十年来,我市获国家科学技术奖71项,中国专利奖75项,均位居全国同类城市第一方阵。
走访了多家获奖单位后,会有一个深刻的印象是:不少项目凝聚着“十年磨一剑”的专注与耐心。比如,研发十余年,宜兴企业江苏鑫泰参与的“超软土地基排水体防淤堵高效处理技术”,攻克了各类土木工程建设面临的技术难题;比如,无锡湖光工业炉有限公司的“基于3S维度的生物质固废清洁高效燃气能源化关键技术及应用”,能够将稻壳、木屑等废弃的原材料转化成可再利用的气体和电能。奖项的背后,是无锡企业持之以恒创新突破的耐力。
大国重器带来的震撼、企业久久为功的执着,既展现一座城市科技实力的跃升,也展现出一座城市的理念:创新对于无锡而言,既是沉淀于历史的最深沉基因,也是着眼于未来的最关键抓手。《无锡市科技创新“十四五”规划》提出,集中突破一批关键性、战略性技术,催生一批引领性、带动性的重大科技前沿成果。就在最近,无锡市科技局、财政局发布了2022年度无锡市创新创业资金“太湖之光”科技攻关计划(现代农业技术研发、社会公共领域技术攻关、医疗卫生技术攻关、基础研究)项目指南。此前,高端芯片、人工智能、“双碳”、“两机”关键零部件等领域都已启动组织“太湖之光”科技攻关计划“揭榜挂帅”项目的申报。
深谋远虑的布局:下好“一盘棋”也扩容“朋友圈”
无锡坚持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创新作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华山一条路”。创新是多层次的,如何抵达我们想要的深度?需要深谋远虑的布局。其中一些正在被高度关注——
与高校新一轮的合作,被视作很大一盘棋。无锡率先与国家首批12家高校未来技术学院实现合作全覆盖。事实上,城市与高校的合作将有新的加速度和高水准,把共建新型研发机构、国家重点实验室等高能级创新平台、布局未来产业和培育未来人才全面融入合作范围,将更大力度支持高校企业合作,实现科创和产业的无缝对接。到“十四五”末,无锡计划与全国30多所双一流高校全面达成合作协议。
积极深入科创前沿,被视作强力扩容“朋友圈”。无锡主动对接粤港澳大湾区的科创资源,首次与港澳高校开展市校合作,全市各个板块在深圳共设立9个科创飞地。不仅是大湾区,科创前沿的触角愈发增多,且已显成效。如无锡锡山(上海)离岸创新中心孵化的无锡杰顶芯联科技有限公司向无锡一大型企业交付的首批芯片进入了验证阶段。“我们在对接项目时就帮助他们找客户。”该离岸创新中心总经理从宝明说。贴心服务让这个揭牌仅一年的异地孵化器,已有23个项目正在接洽,有两个优质项目已落地。
更受关注的,是一系列“计之深远”的发力。近年来,我市大手笔谋划建设太湖湾科技创新带,协同推进梁溪科技城、霞客湾科学城、宛山湖生态科技城、洗砚湖生态科技城等科技新城规划建设,“一带引领、多城联动、全域协同”创新发展格局加快构建。自太湖湾科创带建设以来,各类创新资源融合、跨界、破圈,“未来无锡的科技供给能力将大幅提升,实现更多的领跑、并跑。”本地科技界人士表示,随着建设的深入、资源的汇集,将更好地活化科创这盘棋局!
深入人心的引力:描绘科产城人融合的图景
一座科创之城是啥样?如今很多人都会说是:科产城人融合。无锡创新发展的历程中,有不少动人场景,择一二来看。
其一,2020年,华中科技大学无锡研究院丁汉院士团队获“太湖人才计划”1亿元顶格支持,城市用重金兑现一诺。
其二,宜兴发力生命健康产业两年不到,项目总投入超500亿元。被吸引而来的投资者既赞“湖水清澈见底、水草丰茂”的生态环境,也赞园区、基金、平台俱全的产业发展“360度生态圈”。
由浅入深地看,这就是无锡多年来持续打造的“城市引力”——鼓励创新、尊重创新。这些年,无锡陆续推出“创新10条”“创新30条”,推出《无锡市科技创新促进条例》,也是全省首个为科技立法的城市。
政策的效应早已显现:2021年底有效期内高企达4608家,是2012年的4.4倍。针对企业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及时施策,成立天使投资引导基金且运作良好,落实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等科技政策,近十年惠及企业近41000家(次)。
科创浓度愈高,科创氛围愈浓,一个个优质团队奔赴无锡。太湖湾生命健康未来大会,密集的签约、行业的互动,印证着潜在的势能;数年的“太湖杯”创新创业大赛,既吸引优质种子的落地开花,也一次次展现科创之城的丰姿。
风正好扬帆,奋楫正当时。从市科技局获悉,下阶段,无锡将系统谋划科技创新能力提升路径,全力打造国内一流、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产业科创高地。加快培育具有迸发力的创新主体,到2025年,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入库达15000家,高企突破10000家;加快打造具有承载力的创新空间,到2025年,新增科创载体面积达800万平方米;加快布局具有策源力的创新平台,到2025年,力争“国”字号重大创新平台创建取得突破,新建研发机构50家以上;加快集聚具有引领力的创新资源,到2025年,新认定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团队)项目1000个以上。(记者 崔欣润、高琼玲)
【讲述人】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副所长、“奋斗者”号总设计师:叶聪
这十年,载人深潜“一棒接着一棒跑”:“蛟龙”号刷新了“中国深度”,“深海勇士”号突出了自主研发,“奋斗者”号完成了万米作业。我参与并见证了我国载人深潜事业从无到有、由浅到深,一步步跻身国际领先水平。
“奋斗者”号不仅成功挑战全球海洋最深处,更实现了“关键技术、关键设备的自主化、国产化”,是新型举国体制的生动实践、是一次众志成城的智慧结晶、是多项基础研发的重大突破。
无锡是见证“蛟龙”号、“深海勇士”号、“奋斗者”号从无到有的地方,是群策群力推动载人深潜走向科技高峰的宝地:有近30家本地企业和科研单位参与研制载人潜水器,为“奋斗者”号的研制成功立下汗马功劳。
载人潜水器的研发成功,离不开七〇二所这几十年的技术积累;而无锡在制造业的扎实基础,也为潜水器在此地建造和组装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我看到无锡一系列科研企业,不断突破自我、创造奇迹,身体力行着“实干兴邦”的故事。我也看到,无锡在这十年间,大举提升了科技创新的综合实力。
Copyright(C) 1998-2024 wxrb.com All Rights Reserved无锡日报报业集团无锡新传媒网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7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330069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00306号
苏新网备2006009 苏ICP备0500402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