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
09/24
07:15
来源
江南晚报
分享
9月23日上午,位于梅里古镇的无锡市梅里遗址博物馆正式开馆。这是个在商周遗址原址上建造起来的博物馆,在这里,公众可以看到被保护的梅里遗址核心区域和出土的珍贵文物,能够直观接触考古成果。该馆将成为传播吴文化的新平台、弘扬泰伯精神的新基地、增进对外交流的新名片。
倚梅里遗址核心区而建
2018年7月,无锡梅里古镇二期建设项目正式启动。在考古调查和勘探的过程中,考古人员发现了商周时期的陶片和零星分布的商周时期灰坑、灰沟等遗迹,考古勘探证明残余面积约6万平方米。经国家文物局批准,经过两次发掘,在不同遗迹中提取出三个碳样标本测年数据分别为3540±30BP、2540±30BP、2150±30BP,分别对应商代、春秋和战国时期。经专家认定,梅里遗址时代跨度为商代至春秋时期,文化因素兼具马桥文化和湖熟文化,其中还有部分中原文化因素,这一时期和类型的遗址在本地区尚属首次发现。
梅里遗址的发现,说明3000多年前就有人类在梅村地区生活,尤其是在泰伯庙、伯渎河这样关键地点发现商周时期的考古遗存,这为“泰伯奔吴”等历史记载提供了考古研究线索,意义重大。
相关部门高度重视此次考古发掘,调整了梅里古镇项目二期原有规划,委托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建筑历史研究所编制了博物馆概念性设计,对遗址实施原址保护展示,使公众能够直观接触考古成果。
于是,经过无锡市、新吴区及梅村街道三级联手,历时3年,一个倚梅里遗址核心区而建的无锡市梅里遗址博物馆出现在大众眼前。
珍贵文物陈列其中
梅里遗址博物馆总建筑面积1941平方米,共设置6个板块,分别为“序厅”“吉光片羽”“泰伯奔吴”“至德名邦”“沧海桑田”和“遗址现场”。
走进馆内,陶器、石器、骨角器、印纹陶标本等一个个文物静静地躺在展柜里,述说着它们背后的故事。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一件珍贵文物就是陶鬲。鬲是一种炊具,流行于商周时期,主要分布在中原及周边地区,也是商周文化的重要标志。在梅里遗址发掘出来的陶鬲,为3000多年前中原文化在吴地的传播提供了鲜活的佐证。
不远处,在一个展示了鸭形壶、刻槽盆、三足盘等陶器的玻璃柜前围了不少参观市民。长得像一只小鸭子的陶鸭形壶,就是马桥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器物。在河南洛阳偃师二里头遗址早期墓葬中,也发现了鸭形壶。梅里遗址发现鸭形壶,反映出这一地区在商代以前就与中原地区存在着文化因素的互动。
南京博物院副院长、研究员盛之翰指出,梅里遗址是太湖东岸一处重要的商周时期遗址,为“泰伯奔吴”等历史记载提供了重要的考古研究线索。倚梅里遗址核心区建设的梅里遗址博物馆是江苏地域文明探源工程成果转化的生动案例,对出土文物及遗址的研究阐释和展示传播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记者 卢雯/文 张轶伦/摄)
Copyright(C) 1998-2025 wxrb.com All Rights Reserved无锡日报报业集团无锡新传媒网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7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330069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00306号
苏新网备2006009 苏ICP备0500402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