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新传媒
首页 > 吴文化 > 话说无锡 > 正文

千年剪纸:阴阳取舍,指尖匠心

2022

05/31

09:54

来源

江南晚报

分享

  剪纸作为一种民间手工艺术,距今已有1500多年历史。近日,由央视拍摄的无锡城市宣传片正在各地取景中,除了无锡的大美河山、特色美食,无锡剪纸的登场也是让人眼前一亮,这些精美的作品其实都出自无锡剪纸非遗传承人陈静怡之手。

  刀感和纸味

  为何会与剪纸结缘?陈老师是这样总结的:剪刀是金属制成的,坚硬;纸是纤维造就的,柔软。剪纸就是坚硬与柔软的结合,与她刚柔并济的性格不谋而合,暗含了她与剪纸结缘的必然。

  剪纸,讲究线线相连,以线成面,纵横交错,一气呵成。稍有差错,作品就会毁于一旦。整个创作过程需要采用阴阳交替的手法,达到虚与实、动与静的和谐统一。陈老师非常重视她每天的“第一剪”,在她看来,清晨开剪,是因为这时候能摈除杂念,气韵专注,精神集中。同时,经过一晚上深思熟虑,心到剪到,便一气呵成。

  但实际上,动剪刀已是剪纸艺术创作的最后一步,前期的艺术构思和创作,才是剪纸艺术的关键与核心。一幅作品,从起初想法的灵光乍现,到体现内容的构思,再到图形设计,最终在脑海里形成,是一个环环相接、相融、相成的创作过程。

  提及近期最为满意的作品,陈老师拿出了《富贵吉祥图》,整幅作品气势恢宏、技法卓绝,牡丹、孔雀、竹、蝶等寓意美好的元素跃然纸上。数米长的红纸,一张平坦的桌子和一把随处可以买到的剪刀就是创作这幅作品的所有原材料和工具。持之以恒的决心和毅力,长期以来积累的经验为这件佳作注入灵魂,这幅剪纸也再一次被中国文化部选为国礼,赠送给世界政要和友人。

  与机器制作剪纸的一刀子买卖相比,手工剪纸的独特韵味就是多了那一份刀感和纸味。刀感,就是剪纸每一处剪刀游走过的地方都会留下手工的痕迹;纸味,就是每一张剪纸都会因为剪刀的起伏动作而微微翘起。这也是剪纸能够绵延至今,难以取代的关键。

  坚持和创新

  陈老师说,剪纸在很多人眼里就是街头卖艺,难登大雅之堂的“小品”。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她虚心请教、刻苦钻研。在剪纸艺术的探索上,一遇到自己知识的盲区,新华书店是她第一个拜访的老师,将学问融入到手上功夫中去。打破传统意义上剪纸的概念是她迈开的第一步,“清明上河图”的诞生震惊了整个业界。这幅作品有神态各异的800多位人物,94头牲畜,170余棵树木,28艘大小舟船,20余架各类车辆,还有各种屋宇、旗幡、道路、水流等,现已被日本东京艺术博物馆收藏。

  如今,在陈老师的每一幅作品中,我们都能看到多种艺术的影子,雕塑的构型、中国画的布局、书法的线条,甚至还有西洋画的透视。一改传统剪纸平面构图的单一模式,将透视的方式、光影的变化、写实和夸张等艺术元素和创作方法,有机地运用在了作品中。

  作品题材多样化,古典与现代结合,也是她作品的另一大亮点。30多年来,陈老师创作了《金陵十二钗》《八十七神仙图》《水浒一百零八将》《富春山居图》《夜莺图》《百骏图》《百鱼图》《青花瓷》等20多件气势恢宏的皇皇巨制,作品短则数米,长则30多米。在创新方面,人物肖像、时代主题、热门IP等题材也都是信手拈来。

  作为非遗传承人,陈老师正在努力承担着传承人的责任。面对有兴趣了解剪纸的求学者,她来者不拒,毫不吝啬地传授剪纸技艺。剪影是入门课程,容易上手而且出品快。但学习难度提升至“打毛”这一步,就需要长时间的练习。剪纸作为一门易学难精的学问,失败是常有的事,这劝退了不少人。要想长久坚持下来,不仅需要苦熬和耐得住寂寞的心,更需要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

  目前,陈老师正在创作以无锡为题材的剪纸作品,将她印象中的无锡传统特色店铺、非遗技艺、标志性建筑都记录下来。以运河穿城而过作为轴线,从黄埠墩入城一直到大窑路,用剪刀描绘两岸的人和事,既是陈老师从小到大对无锡的眷念,也是对于她自己剪纸生涯的一个很好的总结。

  (晚报记者 殷婉婷/文 朱浩/摄)

Copyright(C) 1998-2024 wxrb.com All Rights Reserved无锡日报报业集团无锡新传媒网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7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330069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00306号

苏新网备2006009 苏ICP备0500402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