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新传媒
首页 > 2021年专题 > 2022北京冬奥会 > 正文

天天破纪录,“冰丝带”的冰为何如此丝滑?

2022

02/09

20:53

来源

中国新闻网

分享

  2月8日,北京冬奥会速度滑冰男子1500米比赛在国家速滑馆进行,比赛中荷兰选手托马斯·克罗尔、凯尔·内斯先后刷新奥运纪录,最终将纪录定格在1分43秒21,而凯尔·内斯也获得该项目冠军。图为凯尔·内斯在比赛中。 中新社记者 崔楠 摄

  (北京冬奥会)天天破纪录,“冰丝带”的冰为何如此丝滑?

  中新社北京2月8日电 (王昊)随着荷兰选手纽斯强势冲刺,“冰丝带”爆发出热烈的欢呼声。短短几分钟内,奥运纪录再一次被改写。这是8日晚发生在速度滑冰男子1500米比赛中的一幕,最终,纽斯成功摘得冠军。

  纽斯打破尘封20年之久的速度滑冰男子1500米奥运纪录的同时,“冰丝带”每天都产生新的奥运纪录的“纪录”也延续了下来。

  北京冬奥会速度滑冰项目共设14个小项,全部比赛都在国家速滑馆“冰丝带”进行。自2月5日正式开赛以来,“破冬奥会纪录”成了各个项目冠军的必由之路。

  女子3000米,荷兰选手斯豪滕夺冠并打破奥运纪录;男子5000米,瑞典选手范德波尔夺冠并打破奥运纪录;女子1500米,荷兰选手伍斯特夺冠并打破奥运纪录。

  而在男子1500米比赛中,荷兰选手克罗尔打破奥运纪录后仅仅几分钟,他的队友纽斯就再次将纪录刷新。

  如此频繁地打破纪录,除了选手本身的出色发挥之外,场地也是很重要的因素。国家速滑馆的比赛场地,有着“最快的冰”的称号。

  “冰丝带”的冰采用了先进的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制冰技术,这项技术不仅环保,还能让整个冰面温差控制在0.5摄氏度。

  在速度滑冰场地,温差越小冰面的硬度就越均匀、冰面越平整,通俗来说就越“丝滑”。这样的冰面更越有利于选手滑行,对不同区域的软硬度感受保持一致,速度不会受到冰面的影响,更有利于创造好成绩。

  有了先进的技术,制冰的过程也马虎不得。“冰丝带”的制冰过程经历了底板清洁、底冰浇筑、喷漆画线、分层多次浇冰、冰眼敷设等多道工序。

  建设过程中,还应用了激光测量技术,使冰面的平整度偏差尽量缩小。如此一来,一块光滑平整的冰场出现在大家的眼前。

  而如何维护好这块“最快的冰”,更是一门学问。自场馆开放以来,在训练休息或者比赛间隙期间,工作人员会按赛程规则,进行浇水修冰。这样的程序保证了选手们能够在冰况良好的场地滑行。

  比如在男子1500米比赛中,在大约一半选手出场后,比赛便进入暂停时段。三辆浇冰车驶上冰面,细致地对冰面进行修复。而比赛恢复进行后不久,两位选手便接连打破奥运纪录。

  此外,在“冰丝带”使用期间,制冰师还需要不停地检测冰的厚度,对应地去修复冰场的平整度,受损严重的,可能需要化了重新冻。

  “最快的冰”,为选手们提供更好展现自己的舞台,其背后是技术的支持和无数人的努力。未来几天,“冰丝带”还将进行10个小项的比赛,或许还会有更多纪录在这里产生。(完)

Copyright(C) 1998-2024 wxrb.com All Rights Reserved无锡日报报业集团无锡新传媒网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7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330069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00306号

苏新网备2006009 苏ICP备0500402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