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新传媒
首页 > 2021年专题 > 无锡入选平安中国建设示范城市 > 媒体聚焦 > 正文

无锡构建立体化智能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

2021

11/09

09:25

来源

无锡日报

分享

  距离2021年结束不到60天,无锡公安充分发扬只争朝夕、真抓实干的作风,以“争第一创唯一”为目标,全面加压、加力、加速,多元化激发潜能,汇聚最强“火力”,全力打赢年终收官战。

  数据赋能,在智慧警务建设上持续发力

  近期,宜兴市城东地区接连发生盗窃车内财物案件,警方组织刑侦部门、荆邑警务工作站、城东派出所开展合成侦查。距案发不到3日,流窜作案的6名犯罪嫌疑人就被一网打尽。

  无锡公安整体推进“五项改革”,形成了高效、权威、统一的扁平化实战体系,刑侦专业打击能力得到强化,刑事案件破案率位居全省前列。同时,现代警务机制加快构建,全域覆盖、全时响应、立体化、智能化的“大巡防”格局基本建立,大大提高了街面见警率,上半年群众安全感99.49%、列全省第一。

  “刷脸”进出、一键报警、电动车入户警报……这些看着既“高大上”,又新潮的智慧安防系统入驻寻常百姓家。在无锡,像这样技防设施全覆盖的智慧技防小区已经建设完成2362个,助力实现全市可防性案件下降了53%,零发案小区占比73%。

  新一代智慧技防工程建设应用是智慧警务转型实现加速度的缩影。今年以来,无锡市公安局借助无锡物联网产业优势,制定实施“羲和计划”,推动信息警务向数字警务迭代、治安防控向风险防控升级、警务实战向社会治理拓展,打造环市、环区、环重点核心区三道“智能防控识别圈”,构建“一网汇聚、全域通达”的融合融通生态感知体系。目前,该市已汇聚2.6万路智能感知设备、22万余路视频监控和全市智慧技防小区感知资源,智能感知密度已达到每平方公里70路以上。

  在深化科技创新、实施预防警务、实施多元共治的道路上,无锡公安持续发力,打造立体化、智慧化、多元化治安防控体系,努力争创全国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示范城市。

  履职尽责,在护航经济发展上不遗余力

  今年上半年,无锡公安推出惠民利企十项举措,除了新兴业态注册审批、易制毒企业管理流程等方面的惠企经营政策,还有不少民生事项惠及企业职工。办理公安业务时少跑腿不久等,让群众享受到了实实在在的便利。

  “按照规定,保安员必须在上岗一个月内参加资格考试,但我们的保安员流动性太大,在考试报名的过程中有困难。”在一次警企座谈会上,某保安公司负责人反馈了一些实际问题。无锡公安积极与无锡市保安职业培训学校会商,建立上门受理报名及采集信息的合作机制,解决了保安公司的经营困难。

  优化营商环境就是解放生产力、提升竞争力,在经济发展的赛道上,无锡公安不遗余力,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通过简化流程、优化服务,加快打造优质、便利的营商环境,全力激发市场主体发展活力。

  “派出所帮助我们更新升级了液位、温度、湿度等感知前端和智能监测设备,给我们工厂的危化品管理又上了一道安全锁。”宜兴官林镇某企业负责人曾因危化品的管理问题头疼不已,现在终于解了心头之患。

  在优化营商环境的同时,无锡公安严防各类安全事故,加大对各类重点场所、区域的安全检查力度,积极排查各类安全隐患,加强民爆物品、剧毒化学品、放射性物品等危险物品的管控,确保安全稳定的生产秩序。

  纵深推进,在打击违法犯罪上激发潜力

  天气渐冷,但公安民警的热情不减。

  街头路面总能看到亮眼的“荧光绿”。连日来,交警部门在重点部位涉卡盘查,不间断开展交通违法整治行动,严把交通安全关,为群众营造更加有序、畅通、安全的道路交通环境。

  执法办案的办公室里亦有“挑灯夜战”。江阴市公安局执法办案中心灯火通明。案卷材料的翻页声与键盘的敲击声汇集在一起,办案民警正争分夺秒、埋头苦干,研判涉案人员关系网,梳理案件线索,不遗漏一丝蛛丝马迹。派出所审讯室内,办案民警正在对负隅顽抗的嫌疑人开展审讯,通过讲法律、说情理,一步步攻破犯罪嫌疑人的心理防线。

  无锡公安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整治社会治安突出问题,加强社会面排查整治,把斗争锋芒对准严重影响群众安全感的盗抢骗、“涉枪涉爆”等违法犯罪,确保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大干60天,越到年底越不放松!”滨湖公安分局梁溪路警务工作站站长陈一燃说,绩效考核比的就是谁能为无锡公安工作扛大旗、做贡献,是事关集体荣誉的一场竞赛。各级公安机关和广大公安干警以“敢为人先”的气魄、“勇争一流”的志气,在比学赶超中争第一、创唯一,在攀高比强中敢率先、勇争先,全力以赴抢进度、拼速度,推动工作快执行、快落地、快见效,确保全年工作交出一份高质量的过硬答卷。

Copyright(C) 1998-2025 wxrb.com All Rights Reserved无锡日报报业集团无锡新传媒网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7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330069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00306号

苏新网备2006009 苏ICP备0500402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