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
09/27
08:42
来源
无锡日报
分享
进一步发挥历史底蕴深厚优势,努力在文化软实力上取得突破,加快创建全国文明典范城市。
——摘自党代会报告
一座城市能够被记住、被向往,能够彰显自身品格和精神气质,能够产生持久的影响力、吸引力,除了城市的体量、规模、能级,更要靠其文化软实力。
“人杰地灵的无锡历史闪烁着最绚烂的人文光彩,是无锡人血脉里最强的文化自信。”党代会报告中指出,今后五年,“要本着‘敬重历史、敬重人民、敬重城市’的原则,推进文化名城建设,着力提升文化建设品位,更好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增强人民精神力量,展现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的现代城市文明新风范。”代表们围绕如何“努力在文化软实力上取得突破,加快创建全国文明典范城市”这一目标畅所欲言。
以“文”化人,打造精神文明建设高地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文化自信的灵魂内核与价值旨归,它是增强文化软实力的关键和核心。“更好地展示城市文明的温度、道德的厚度、精神的高度,才能加快建设人民满意的共同富裕幸福美好城市。” 商明代表说,党代会报告中提出要“加快创建全国文明典范城市”,要实现这一目标,文明培育、文明实践和文明创建都很关键。在文明培育上,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高水平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积极选树身边先进典型。在文明实践上,深化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倡导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在文明创建上,则是不断提升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对老旧小区、背街小巷、农贸市场等充满生活“烟火气”的地方,持续投入,保持文明有序。
不管是公共景观,还是户外标语,抑或是城市伴手礼上,无锡人常能看到“尚德务实,和谐奋进”这8个字,作为吴文化的核心内容,“尚德”和“务实”反映了无锡历史文化的优秀传统,而“和谐奋进”更注重描述无锡人追求美好未来的精神状态。李戴红代表说,党代会报告中强调要“加强新时代无锡城市精神凝练,对外展现形象、对内凝聚力量”,在她看来,城市精神的塑造可以从“吴文化”的深度提炼入手,“吴文化是锦绣江南的灵魂,吴地人谦让、实干、勤奋、聪慧、创新、担当的品质一直延续至今,我们可以持续从‘吴文化’中汲取强烈的信念和力量。”她告诉记者,吴文化公园作为全国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无锡市党建教育基地,也将不断提档升级,持续做好城市精神提炼和传播。
改革创新中孕育的“四千四万”精神是无锡最珍贵的“传家宝”。许麟秋代表拿“四千四万”精神举例,他说,深度阐释这一精神内核,对于无锡推进现代化建设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软硬皆施,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
文化产品更好地进入百姓生活,让更多人成为日常生活审美化的参与和共享者,这需要更多文化载体的支撑,此次党代会报告中不仅提到“硬件”——“建成文化艺术中心、美术馆、国学纪念馆、锡剧艺术中心、音乐厅等一批标志性文化设施,加强小剧场建设”,还提到了“软件”——“引进高水平文艺演出、文化展览,成立无锡交响乐团”“打造国家级非遗传承体验中心,扩大紫砂、泥人等地域文化标识影响力”。文化场馆、公共空间蕴含城市精神,传播城市文化,无锡已然行动起来。9月10日,梁溪区长大弄9号、修缮一新的锡剧博物馆里,公益性小剧场建设现场推进会举行。《无锡市公益性小剧场建设实施方案》已经出台,小剧场建设进入“加速期”。
蒋蕴洁代表说,近年来,无锡组建市民族乐团、复建市评弹团,创排《南国红豆》《歌唱祖国》《泰伯》《蝶恋花·沈琬》《光明行》等一批彰显中国气派、无锡特色的精品力作。未来,文化旅游相关部门将在全市范围实施“艺术拾珍·美好空间珍珠链”计划,打造100个各具特色、各有腔调的城市文化新空间;实施“百宅百院”活化利用工程,对历史文化街区、古镇古街古村中的特色院落,积极探索建筑的创意打开方式,让文物活起来;打造“无锡有戏”文化品牌,建立高品质文化产品供给体系,更好地满足市民群众的美好生活需求。
“落脚点还是提升城市文化味和群众获得感。”蒋蕴洁代表说,坚持文旅为民,着力推进文化铸魂,发挥文化赋能、旅游带动作用,系统构建无锡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新格局,让文化旅游成为现代化建设中更具无锡韵味、更显人文关怀、更富创新活力的新引擎。
红色阵地、名人故居是城市公共文化空间中的“瑰宝”,是独具特色的城市文化名片。党代会报告中提出“落实红色阵地提升计划,优化拓展名人乡贤旧居故居功能”,宗翡代表表示,场馆可以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助力提升城市红色文化活力,加强革命遗址保护和利用,发挥党史遗址和纪念设施大联盟效用。同时,持续推进党史文化“七进”活动,建设红色文化主题广场,不断创新方式,讲好无锡红色故事、弘扬红色基因,激发红色文化中所蕴含的思想精粹和时代价值。
文旅融合,锻造个性激发城市活力
对于如何激活城市文化,党代会报告也指明了具体方向——“推进文旅商融合发展,推出一批具有江南特征、无锡特色的重大文旅融合项目、文旅载体,争创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围绕党代会报告中提到的“打响‘太湖明珠·江南盛地’城市品牌”这一目标,无锡市文化旅游发展集团正在酝酿推出无锡市旅游总入口。张中云代表说,围绕城市精神、城市形象、城市活力等发展需要,文旅发展的业态创新、资源激活、平台搭建、区域联动等内容都是下一步建设的重点,在文旅重点亮点项目、智慧旅游服务、消费模式创新等方面实现突破,引领无锡文旅产业转型升级。
在锡城很多地方,文旅融合成为唤醒区域活力的重要“密码”。近年来,江阴的飞马水城成为不少市民游客的旅游目的地。“依托海澜集团、阳光集团等龙头企业,新桥镇文旅产业融合水平不断提升,新型文化和旅游消费业态不断丰富,带动了城镇区域发展和旅游消费升级。”何忆芳代表说,新桥镇正瞄准国际国内一流文创企业,做大文化产业盘子,加快完善文旅配套设施,未来三年内,计划投入8亿元建成投用国内一流的文体中心和智能化立体式、多功能停车楼,此外,还将继续以举办和参加国际国内重大赛事为引爆点,放大马文化品牌的辐射力和影响力。
简答题
艺术与设计元素 注入城市空间
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是城市更新中不可或缺的内容。赵亮代表告诉记者,作为无锡的中心城区,梁溪区正加速城市更新,更多的文化内容、设计元素、艺术表达被注入,以提升老城厢的品质品位,比如在道路建设方面,通过塑造节点景观、丰富路面色彩等方式,建设生活型和特色街区道路。注重从细节着手,提高城市文化品位,比如刚过去的这个暑假,梁溪城投对全区38所学校进行了改造,将学校的历史特色和无锡地方文化融合打造,坚持“一校一品”。比如积余实验学校的改造中,设置了米码头、积余堂等景致,突出了运河元素;东林中学人民路校区的建设项目中,将“园林”和“书院”呈现在全新的校园中;五爱小学雪枫分校的建设,则提炼出“马背上”的红色学校理念……
阅卷人期待
将典籍、文物、遗迹中的 无锡“活态”呈现
无锡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底蕴深厚。“在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需要城市接续文化气脉,灌注文化生气,提升文化软实力。”江南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刘桂秋认为,要做好这些,要对无锡的历史文化进行深入、系统地挖掘、整理和研究,从而更精准地解读城市精神,彰显城市品格。当下,江苏大地丰富的地方文献越发引起关注。
许多市县把开放利用本地丰厚的历史文化与文献资源,看作是繁荣和发展地方文化、塑造地方形象,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条件。鉴于此,刘桂秋建议,无锡要科学论证、加大投入、整合力量,加强对古代无锡先贤著作的点校刊行、对近现代无锡名家作品进行汇编,编纂古今无锡籍名人的传记或年谱丛书,建设乡邦文献数据库,真实反映无锡在中国社会演进中的作用和贡献。同时,探索将典籍、文物、遗迹中的无锡“活态”呈现。而这些对于提炼无锡文化的历史精神与时代意义,了解、宣传、建设无锡,有积极意义。
“无锡应该有独立出版社。” 文史学者钱江建议,无锡应下决心,排万难,申办一家地方出版社。钱江说,没有出版社的城市,很难有文化的发达。出版社对地方文化的培育、积累、推动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他进一步分析,目前,无锡每年出版的仅社科类图书就远超200种,并且随着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增长和多样化,出版社所带来的社会效益和人才集聚效应,均是提升城市软实力的重要力量。
名词解释
《无锡史》
“推进历史文化名城建设,编撰《无锡史》,展现吴文化、江南文化、运河文化、工商文化时代价值。”在此次党代会开幕前两天,《无锡史》编撰工作启动。无锡文史专家汤可可表示,城市史的编纂是城市建树文化品牌的重要工程,对于擦亮城市文化标识,增强城市文化软实力,意义重大。系统梳理无锡地方历史文化遗产,解读其丰富的文化内涵,有利于增强市民对城市的认同感、凝聚力,更好地传承城市精神。
《无锡史》总编、江南大学党委书记朱庆葆说,从学术价值看,编纂《无锡史》,通过整理分析无锡历史文献资料,梳理无锡历史基本脉络,深化对无锡历史上重大事件、重要人物的研究,立体呈现无锡城市发展的历史全貌,揭示无锡在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中的独特影响与地位,有助于开拓中国史研究新领域,为塑造城市个性提供历史启迪和文化支撑。
高端智库
“一座城市的发展,要有谋划、有战略、有前瞻性,这就需要建设‘高端智库’。”许麟秋代表说,此次党代会报告中提及“实施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建设全国知名的高端智库”,智库的定位更加清晰、明确了。他分析,在城市的建设发展上,不管是谋势布局,还是制定目标、具体实施,都需要“智囊们”发挥求真、达理的作用。
“具体而言,高端智库是一个团队,需要集结各领域的人才和智慧。”许麟秋代表说,目前,市社科联归口管理的学会共有84家,全部推行规范化建设。为加强、凝聚社科力量,近年来,市社科联成立了社科研究部,还计划成立高校社科联联盟,最大程度汇聚高校智慧。与此同时,智慧社科信息管理平台也在搭建中,用以收集全市经济发展建议、问题,市社科联对其汇总、分析后,持续为城市发展提供“金点子”。
城市文化新空间
城市软实力的提升,最重要、最核心的成果是对年轻人的吸引力。“现在的年轻人已经可以平视这个世界了,他们中的很多人更愿意站在世界大舞台上展现中国文化魅力。这些自信源于文化的滋养和浸润。”徐黎代表说,在无锡,随处可见书店、博物馆、美术馆等文化空间,在党代会报告中也提到要“建成文化艺术中心、美术馆、国学纪念馆、锡剧艺术中心、音乐厅等一批标志性文化设施”“打造100个城市文化新空间”……在徐黎代表看来,现在的年轻人愿意去感受不同文化内容,他们也愿意用新媒体手段去表达自己对文化的理解,“新的文化空间的出现,能更好地满足年轻人更加多元的文化诉求。”
“我相信,未来,无锡会有更丰富的文化活动,让传统文化焕发创新活力,来凝聚年轻人。”徐黎代表说。
撰稿 韩玲、张月、唐芸芸
Copyright(C) 1998-2024 wxrb.com All Rights Reserved无锡日报报业集团无锡新传媒网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7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330069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00306号
苏新网备2006009 苏ICP备0500402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