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新传媒
首页 > 2021年专题 > 聚焦党代会 > 站在新起点 奋进新征程 > 正文

新吴区 争当现代化建设走在前列先导引领区

2021

09/25

17:35

来源

无锡日报

分享

  在率先中领先、在领先中领跑!无锡高新区(新吴区)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围绕省委“六个率先走在前列”部署和市委主要领导调研时提出的要求,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市委全会精神,砥砺奋进、锐意进取,建设高质量落实新发展理念标杆示范区,争当无锡现代化建设走在前列先导引领区,为无锡走在全省现代化建设最前列扛起“新吴担当”!

巧用“加减乘除”法

做好“高”“新”文章

  今年以来,高新区围绕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巧用“加减乘除”工作法,努力做好“高”与“新”两篇文章,高质量发展保持良好态势。

  围绕产业集聚做“加法”

  涵育经济发展新动能

  全区新批总投资超亿元以上产业项目95个、完成年度计划73.6%。

  全区物联网、大数据和云计算产业营销收入同比增长超15%,集成电路产业、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产值同比增长超25%,新增规上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74家、同比增长49%,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产值达1640亿元,占全市39.5%。

  培育和引进主导产业项目226个、新开建高标准厂房32万平方米、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537家。

  围绕动力提升做“乘法”

  夯实创新发展新基础

  创新龙头上,成立太湖湾科创城建设指挥部,发布太湖湾科创城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规划打造具有国内竞争力的科创智核;创新主体上,招引科技企业1181家,签约重大科技项目70个,高企申报632家;创新环境上,发布“创新12条”、试点科技部首批“企业创新积分制”,引进设立股权投资基金12家、237亿元,累计基金规模达620亿元,落户全国首个、累计两个百亿级碳中和产业投资基金。

  科创板达6家,位居全国高新区前六强,另有在会企业3家,在辅导企业10家,上市企业后备库60家。

  围绕节能减负做“减法”

  营造持续发展新局面

  全区征收拆迁111万平方米、占全年目标63.4%,完成房屋征收拆迁项目44个、同比增长83%。

  关停散乱污企业53家。

  帮助企业申报苏南自创区建设专项资金2850万元、与苏州工业园并列第一。全面落实减税降费政策,实现增值税留抵退税8.5亿元,占全市25.1%,办理出口退税42.3亿元,较去年同期多退3.2亿元。

  围绕安全高效做“除法”

  增强竞争发展新优势

  开展6个街道110个社区167个点位472个采样单元,全员核酸检测压力测试。完成疫苗首针接种77.2万人,完成率107.21%,全程98.62%。

  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在去年均下降60%以上的基础上,又同比分别下降44.4%和33.3%。

  发出全省首张“跨省通办”营业执照,个人灵活就业“1+N”件事获国办高度认可。成功实现重大产业项目“五证齐发即开工”和不同项目类型“拿地即开工”新模式,3个项目“拿地即开工”、12个项目加速推进。

  (数据截至2021年上半年)

锚定目标 系统谋划

奋力推动现代化建设开好局起好步

  围绕答好“十四五”高质量发展答卷,新吴区瞄准打造“综合实力雄厚的产业强区、具有全球影响的创新高地、引领区域发展的开放龙头、国际化现代化的美丽新吴、文明程度领先的典范城区、群众富足安康的幸福家园”作为目标定位,系统谋划,奋力推动现代化建设开好局、起好步。

生命科学创新园

无锡零碳科技产业园

  坚定不移推进产业强区,着力打造主导产业集群。产业是高新区不变的立区之本、高质量发展的“定海神针”,必须始终抓紧抓牢。当前,重点是加强系统谋划、科学布局、主动引导、重点推进,实现产业发展从“自然生长”到“自觉引领”的转变。一是坚持规划先行。年初制定出台现代产业“十四五”发展规划,确立具有高新区特色的“6+2+X”现代产业体系,力争到“十四五”末,全区打造8个千亿级产业集群、15家百亿级龙头企业、产业总体规模超万亿元。二是优化产业布局。固守8.7万亩产业用地红线,高标准推进“三规合一”,先行打造“2+10”特色产业园区和标杆示范区。规划建设占地面积1691亩的无锡国际生命科学创新园产业集聚区、占地面积1300亩的无锡高新区集成电路产业园。近期,占地面积145亩的集成电路产业园一期即将开工。三是出台扶持政策。出台加快推进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产业政策,对符合条件的最高给予4亿元补贴。四是加大招引力度。成立产业链招商专班,建立以高新区主导和重点产业链为主的招商引资模式。预计到今年底,全区规上工业产值突破5000亿元,规上工业增加值继续保持全市第一,物联网、智能装备、集成电路三大产业规模超千亿元。

太湖湾科创城

无锡国家“芯火”双创基地

  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着力建成科技创新高地。突出“高新”底色,根植创新基因,以提高产业化水平为指向,深化产业链、创新链“双链融合”,努力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主要做好“五个一”:一是高标准打造太湖湾科创城。深入推进太湖湾科创城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未来每年引进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创新人才等创新要素达到全区的一半以上。二是建好一批特色园区,按照“六个一”标准,持续建好一批园区。三是育好一批科技企业,在现有高企900家基础上,力争2023年达到2000家、2025年达到3000家。四是引进一批研发平台,支持中科院、哈工大等大院大所设立新型研发机构,加快建设“省产研院——中感微”企业联合创新中心等重大平台。与北大未来技术学院合作,打造世界顶级生物医药高端人才培养和先进技术创新研发阵地。五是集聚一批高端人才,到2025年,引育创新创业领军人才项目350个,人才总量达到33.3万人。

空港经济开发区

  努力破解空间环境制约,着力优化存量提高效益。开发强度逼近极限、环境容量接近饱和,如何破解这两个发展瓶颈,是关乎高新区当前和未来发展的大事。在优存量、提效益上下真功,从年初起全区启动产业园区“三优化三提升”三年行动计划,力争到2023年,退出低效企业1500家,每年平均腾退低效工业用地不少于2000亩、5年不少于10000亩,招引优质项目1300个以上。同时,将88家包装、印染企业纳入整治提升范围,腾出宝贵环境空间。

美丽乡村

大溪港湿地公园

  加快推动产城深度融合,着力提升城市功能品质。产城融合是现代园区发展的内在要求,但目前新吴区强在产业、弱在城市,要彻底改变这种“跛足巨人”的现状,必须以做强城市为重点,实现产城深度融合。未来将坚持高端定位、高起点规划,加快构建“一核三轴五板块”战略性空间结构体系,制定新一轮产城融合五年建设规划和三年行动计划。当前正在深化太湖湾科创城核心区等重点区域设计研究,力争近期确定规划方案。大力推进“美丽河湖”建设,对38条河道开展环境综合整治。有序推进伯渎河沿线31.2公里综合治理,加快推进出台大运河示范段整治提升方案,力争年底前示范段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

瑞金医院无锡分院

  做优做强公共服务供给,着力补齐民生事业短板。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是党中央提出的重大课题。新吴区将把“十四五”作为社会民生提质期,回应民生热点,加大投入力度,实施基础教育“高峰计划”,成立优质教育共同体,高标准打造系列品牌学校,推动义务教育高标准优质均衡发展;开展名院、名科、名医“三名战略”,打造以瑞金医院无锡分院为龙头的区域医联体,加速海力士医院等重大项目建设,加快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推进“1+3+10+N”文体设施布局,打造“10分钟文体圈”。下大力气解决好群众“停车难”关键小事,计划五年建设停车场72处、泊位2万个,全力弥补停车缺口。

安居乐业

  统筹优化网格管理机制,着力提升基层治理水平。新吴区正在加紧完善网格化社会治理体制机制,合理调整网格设置,加大专职网格员配备力度,完善薪酬体系,打造专业化高素质网格员队伍。同时,拓展深化“大数据+网格化+铁脚板”机制,健全“社工+网格员+楼道长+志愿者”下沉走访工作体系,打造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新吴样板”。下一步将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启动建设市域治理现代化指挥中心,结合实际打造基层治理的“城市大脑”。

无锡高新区综合保税区

  推进更高水平改革开放,着力增创体制机制优势。改革和开放是高新区的两张靓丽名片,也是“区政合一”的优势所在。未来将聚焦开放步伐再扩大,深入推进自由贸易试验区联动创新发展区、中日韩(江苏)产业合作示范区、综保区“五个中心”建设,加快外贸转型升级,巩固全市开放型经济桥头堡地位。下一步将聚焦平台再升级、功能再优化,加快研究政策、策划平台、对上争取,力争“十四五”期间再创成1-2个省级功能园区。

  文字:杨明洁 制图:刘小梅

Copyright(C) 1998-2024 wxrb.com All Rights Reserved无锡日报报业集团无锡新传媒网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7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330069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00306号

苏新网备2006009 苏ICP备0500402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