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
09/25
17:17
来源
无锡日报
分享
回望五年来时路。喝翻跟头水长大的江阴人,敢闯敢试、奋勇拼搏,用骨子里与生俱来的一股“敢攀登,争一流”的精神,奏响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奋进华章,一个个敢为人先的改革之举日益完善,一条条勇于探索的开放之路初具雏形……
展望五年未来路。发展“新赛道”上,江阴正以建设现代化滨江花园城市为总目标,以“南征北战、东西互搏”为总战略,全面推进“一湾一谷一区一港”建设,大力实施工业园区升级改造,加快实现产业更高端、创新更澎湃、城市更美好、人民更幸福。大浪淘沙真英雄,浪遏飞舟方好汉,江阴人志不求易、事不避难,再造一个激情燃烧、干事创业的火红年代!
在产业“新赛道”上跑出好成绩
加速新旧动能转换,闯出转型升级路径。回眸“十三五”,江阴坚持产业为根、创新为魂,把实体经济和制造业作为经济发展的主轴,坚守产业强市、实业兴市的战略定力,不断推动产业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高端化,积极构建以新兴产业为主导、以先进制造业为基础、以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在守正创新、立破并举中汇聚转型升级新动能。
用更多指标争“第一”,干更多实绩创“唯一”,江阴正加快构建高端纺织服装等3个千亿级支柱产业,新能源、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4个战略性新兴产业,智能制造、节能环保等5个未来产业的现代产业体系。一批率先启用的城市更新项目掀起了江阴“腾笼换凤”的高潮,按照“一年启动、二年主攻、三年总攻”的目标进度,江阴将盘活腾退提升土地8.3万亩、储备土地2万亩,让更多“低效地”变身“高产田”。
一座城市的发展,关键因素在于人。以情聚才、以才引才,不断扩大江阴的“人才圈”。江阴今年还全面提档升级“暨阳英才计划”,聚焦研发孵化、产学研等人才创新创业所需,对顶尖人才团队给予最高1亿元的综合支持。江阴还开发建设高层次人才一站式服务中心,打造全生命周期人才服务体系。无论是身怀绝技的“前浪”,还是潜力无限的“后浪”,都可以在江阴“乘风破浪”、“劈波斩浪”、“笑看风浪”。
蓝图上,霞客湾科学城、绮山湖科创谷、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长三角(江阴)数字创新港,无一不需要江阴聚万众之心、集全市之力,大力弘扬“人心齐、民性刚、敢攀登、创一流”的江阴精神,把短板锻成长板、把优势化为胜势,把更多的不可能变成可能,持续推动江阴产业强市不断续写奋进传奇、攀上发展高峰。
在打造“滨江城”上给出新样板
城因人而兴,人因城而盛。围绕“强富美高”新江阴建设,“十三五”期间,江阴注重内外兼修,促进城乡融合,国土空间、锡澄协同发展区等规划加快编制;“一江两河”等重点片区形态初显,锡澄S1线、南沿江铁路江阴段、江阴靖江长江隧道工程加快推进。城市更新和精细管理不断深化,高分创成并蝉联全国文明城市。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实施,农房建设试点全面推进,美丽宜居乡村建设达标率100%。
城乡建设的快速推进,让这座城市变了模样。去年以来,江阴坚持现代化滨江花园城市总定位,全面启动新一轮城乡建设,高标准、高质量规划和建设重点项目、重点片区,锡澄运河公园样板段、八字桥公园相继建成开放;跨锡澄运河桥梁之一的林荫大道桥完成主桥部分现浇段浇筑,力争今年年底具备通车条件;北门国乐岛、北大街历史文化街区加快推进,城市建设不断出形象、出精品。
临江而建,因江而兴,大江小河共同描绘出江阴独特的江南水韵。江阴市委、市政府以打造长江生态安全示范区为引领,统筹做好“生态、生产、生活”三篇文章,坚决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持续开展沿江环境整治和生态修复,切实保护长江生物种群资源,维持长江整体生态平衡,助力打赢长江“十年禁渔”持久战,在“北战”冲锋号下,一片绿色发展新“江”景呈现眼前。
如今的江尾海头,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一幅美丽怡人、充满活力的绿色生态画卷正徐徐展开。“以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为总抓手,城乡协同、内外兼修,努力实现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农村让城市更向往”是江阴市委、市政府为市民绘就的美好蓝图。随着城建的工笔画在城乡大地徐徐展开,一座现代化滨江花园城市正展露现实模样。
在服务“惠民生”上交出满分卷
天地之大,黎元为先。一座高质量发展的城市,须有鲜明的民生“底色”。财政支出民生占比每年保持75%左右,城镇居民、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42.4%、47.7%,农民人均收入实现江苏省县市“二十一连冠”……一连串数据,都是“十三五”期间江阴增强民生福祉、绘就幸福图景的真实写照,围绕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总目标,江阴交出了一份温暖人心的“民生答卷”。
群众无小事,点滴暖民心。今年以来,在党史学习教育过程中,江阴市不仅注重“学”,更注重“学”“用”结合、学以致用,精准对接发展所需、基层所盼、民心所向,千方百计为群众排忧解难,不断推动“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见行见效。截至目前,江阴已发布4批123项“我为群众办实事”项目,实现89个参学单位的全覆盖。
为群众办实事,最终的落脚是群众的高品质生活、企业的高质量发展。该市团市委实施“梦想改造+”关爱计划为32位困境青少年撑起“暖心伞”;该市人社局打造15分钟“人社服务圈”项目,让群众就近能办、触屏即办;该市农业农村局农机“送检上门”服务项目让办事“窗口”走出大厅、走进基层……细观已发布的123个民生实事项目,均为坚持“群众至上”、聚焦“急难愁盼”的好项目。
着眼民生实事,织密的是网络,温暖的是人心。五年来,江阴各级各部门当好“温度计”,精准掌握群众需求脉搏,兜起了群众满满的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度。“十三五”期间,江阴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始终位居全省前列,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更是实现全省同类城市“二十一连冠”,百姓脸上绽放的幸福笑容,成了小康生活最动人的诠释。
在文化“高品质”上打出组合牌
“大丈夫当朝碧海而暮苍梧”,这句话最近成为了江阴人朋友圈的金句。不久前,《典籍里的中国·徐霞客游记》在央视播出,隔着电视屏幕,人们为艰难求索的徐霞客“泪流不止”,而对于这位“千古奇人”,江阴人的自豪感溢于言表。经济是城市的血肉,而文化则是城市的灵魂。如“徐霞客”一样,江阴从本地传统文化土壤中汲取精华,将这些特色文化精心打造成为“文化名片”,不断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
近年来,江阴市委、市政府积极放大徐霞客名人效应、品牌效应、文化效应,以徐霞客为纽带,连续多年举办中国徐霞客国际旅游节,举办海峡两岸纪念徐霞客公祭典礼和徐霞客国际学术研讨会,缔结“中国旅游霞客联盟”,推动组建“徐霞客进高校联盟”,不断促进旅游与文化、经济的良性互动,推动“徐霞客品牌”走出江阴、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作为民族音乐大师刘天华的故乡,江阴还积极推进“二胡进校园”工程,在全市小学普及二胡班。目前,全市14所学校开设了37个二胡班,平均每年有2000多名学生与二胡结缘。不论是大型锡剧《徐霞客》和“校园小锡班”汇报演出接连在北京梅兰芳大剧院上演,还是今年千人二胡演奏庆祝建党100周年……一张张“文化名片”定格城市文化建设的一个个美好瞬间,组合成江阴独有的文化印记,让文化的馨香溢满整座城。
“现代化”,就是要加快实现经济发展、民主法治、文化发展、社会发展、生态文明和人的现代化,打造一座具有国际气质、现代气息、江阴气派的现代之城、文明之城。江阴正全面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推动城市管理实现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全域化,真正让文明成为市民的习惯、城市的风景。
撰稿:唐芸芸
图片来源:江阴市委宣传部
Copyright(C) 1998-2024 wxrb.com All Rights Reserved无锡日报报业集团无锡新传媒网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7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330069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00306号
苏新网备2006009 苏ICP备0500402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