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新传媒
首页 > 吴文化 > 历史探源 > 正文

无锡顾氏家族文化述略

2021

06/18

09:16

来源

江南晚报

分享

  从南宋开始,随着国家经济中心的逐渐南移,无锡凭借地域的优越与交通的便捷日渐繁盛,实现了文化的发展。其间,一些文化家族嗣承道脉,骚雅接响,流惠后学,沾溉学界,顾氏家族无疑是佼佼者。“梁溪望族,群推顾氏”,是时人对顾氏家族文化成就的概括和赞誉。

  无锡顾氏家族在文化领域的成就,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理学经术

  顾宪成出自无锡顾氏长舍、泾里支。他一生穷究理学,对当时颇流行的王阳明“心性”论予以抨击,“力辟王守仁‘无善无恶心之体’之说”,主张士人应重视社会政治,关心世道人心,“士之号为有志者,未有不亟亟于救时者也”“至于水间林下,三三两两相与讲求性命,切磨德义,念头不在世道上。即有他美,君子不齿也”。

  1592年,顾宪成与高攀龙、顾允成等讲学东林书院。在讲学之余,他们处江湖之远而“讽议朝政,裁量人物”,希冀通过清议、陈疏的形式发表政治主张,进而影响政治走向,达到经世致用、救时拯世的理想。顾宪成虽以理学闻世,但同样擅长经学,堪称当时无锡最著名的《尚书》经学者。松江张鼐曰:“先是锡山自王仲山以后,宽雅澹泞,泾里昆季畅其宗。”这是称誉顾宪成、允成兄弟在《尚书》经的造诣直追前辈王问等人。家族后人顾舆沐、顾舆浃、顾杲、顾枢、顾焻、顾景文以及顾建封等,皆经术传家。到了民国期间,顾氏后裔在编撰家谱之时不无自豪地宣称:“吾族理学传家,簪缨累代。”

  除了顾宪成家族,胶山支顾可久家族同样覃精经学。顾可学、可适、可久兄弟皆以《尚书》经而考取进士。其子侄辈的顾起经、起纶、起孝、起东等“承家学,父子自为知己”。后世的顾道淳、顾嘉舜、顾煜、顾鏊等也都专长于理学,行品称于当时;到了五世孙顾宸之后,家族多以文学著称,但也有擅长经学者。

  诗文辑注

  明清时期,无锡的文化世家以地域文学为对象,整理编纂了一批区域地方诗文总集。顾可久八世孙顾光旭编纂《梁溪诗钞》五十八卷,搜集了自东汉以来2000多年间1100多人的诗作2万余首,从中辑选7842首。顾光旭为无锡保存了一部高质量的诗歌总集,更是留给了子孙后代一份极为宝贵的文化遗产。他同时工于诗词,著有《响泉集》三十卷、《清溪乐府》一卷。顾光旭以其影响力高筑坛坫,无疑成为梁溪诗派的领军人物。

  除了编纂地方诗文文献外,顾氏家族对古诗文的校注、选集以及诗评等方面也作出了贡献。受到当时“诗必盛唐”的复古诗潮的影响,顾氏子弟对唐诗的评注绵延数代。有顾可久的《王右丞诗集注说》《李杜诗体略》,顾起经的《类笺唐王右丞诗集》《唐诸家词咏集》,顾嘉舜的《唐诗正解》,顾宸《杜诗补辑》《辟疆园杜诗注解》等。顾倬在民国年间纂修的无锡《顾氏宗谱》详细罗列了顾氏先贤的著作目录,其中顾起经竟达到了惊人的78种,大部为诗文汇编和笺注类。其中,顾起经《类笺唐王右丞诗集》十九卷为现存最早的王维诗歌注本。顾宸的《辟疆园杜诗注解》更为精品之作。

  辞章戏曲

  顾宪成之孙顾枢生有三儿二女,皆善舞弄文墨。最幼的顾贞观工诗擅词,未及弱冠就自称“赋才轻虞鲍,诗格揖卢杨”。他与陈维裕及朱彝尊并称“词家三绝”,又与曹贞吉、纳兰性德合称“京华三绝”。为营救蒙冤流徙宁古塔的好友吴兆骞,顾贞观蹉跎京师十数年,在1676年底写了两首《金缕曲》,开创了“以词代书”的先河,为后世词人所模仿。顾贞观以《弹指词》二卷为世所推奉。清代无锡词坛领袖杜诏说:“若《弹指》则极情之至,出入南北两宋,而奄有众长,词之集大成者也。”顾贞观之姐贞立则是无锡闺阁诗的代表人物,时人称:“满纸凄凉,频问梅花之影;一庭沉寂,如参簷葡之禅。忧非萱草可忘,志岂幽兰能托。”

  胶山顾氏,同样代代文采飞扬,瓜瓞延绵。民国《顾氏宗谱》就详细罗列了自晚明至清末年间十数代83人的228种著作,其中自撰诗文集有82种之多。特别是顾宸之后,家族子弟多以词名世。其子辈的顾彩、顾珍,曾孙辈的奎光、斗光兄弟,四世孙辈的敏恒四兄弟,五世孙辈的顾翰等,为其间的突出人物。顾彩,幼年即工诗词,“七岁能诗,十二岁已裒然成集”。光绪《无锡金匮县志》称“自奎光后,子孙昆弟能习诗者,数世风流,文采为时所称”。

  顾氏子弟不仅擅词,而且好曲,在清初的江南剧坛上占有一席之地,最为突出的是顾彩。他与孔尚任一门交往凡二十余年,情谊甚笃。孔尚任作《小忽雷》传奇,由顾彩填词。1703年,经孔尚任介绍,顾彩往湖北容美宣抚司治地游历半载,以《南桃花扇》传奇教授容美土司戏班上演。孔尚任说:“顾子天石,读予《桃花扇》,引而申之,改为《南桃花扇》。”此外,他流传至今的还有《后琵琶行》传奇。

  藏书刻书

  顾可久家族藏书丰赡,因藏而刻。顾起经、起纶兄弟在晚明时期就有刻书之举,其“奇字斋”刻本校勘认真,用纸考究,印刷精美。顾起经的《类笺唐王右丞诗集》正是由“奇字斋”所刻,为不可多得的精品。到了顾宸一代,更是成为晚明著名的文章选家。“公博极群书,工制义及诗古文,操文章选政数十年,名满天下”。其所筑“辟疆园”藏书楼,凡金石秘本,靡不钞纂,藏书之富,可以与虞山绛雪楼并称。并设有“闱墨房”专事书籍刻印,光绪《无锡金匮县志》有“辟疆园新本出,一悬书林,不胫而遍海内”的记载。在其之前,江南最为著名的文选学者正是顾宪成、高攀龙门人马世奇。“先是论文者以马文肃公澹宁居选为宗,洎辟疆园评本出,遂相亚,至辰韩朝鲜皆传播其书。”后来,“辟疆园”藏书毁于火烬。顾宸也因此郁郁而终。

  舆地史学

  无锡宛山、经历支顾氏是有名的舆地世家,顾大栋、顾文耀、顾龙章、顾柔谦几代人马,都致力于舆地研究。到了明清易代之际,顾祖禹承继家族学术传统,隐居不仕,立志著述,历三十年时终于写成巨著《读史方舆纪要》一百三十卷。《读史方舆纪要》旁征博引、考订精详,不仅包括历代疆域、政区的演变,也包括自然地理和经济地理的变化,是研究中国军事史、历史地理的重要文献。到了近代,《读史方舆纪要》因其军事价值受到了张之洞、梁启超等人的推崇,认为“其著述本意,盖将以为民族光复之用”。

  清代是春秋学发展的重要时期,产生了不少训释和研究春秋三传的著作。在清代春秋学著作中,塔坊桥支顾栋高的《春秋大事表》六十四卷,以史表的形式对《春秋》和《左传》的内容进行了分门别类的梳理与研究,经史互补,以史证经,以经论史,考察了春秋时期王政、霸政、君权的兴衰得失,总结历史经验与规律。

  教书育人

  在传统社会,无锡顾氏文名、科名俱胜,到了近代又积极投身新学教育。虹桥支的顾毓琇1923年从清华学校毕业后赴麻省理工学院攻读电机专业,并获得博士学位。回国后先后在浙江大学、中央大学、清华大学、西南联大、上海交通大学等高等院校任教,一生育人无数,堪称“桃李满天下”。

  还有,顾可久十二世孙顾倬早年留学日本,研习师范教育。回国后在无锡主持创办省立第三师范学校(简称三师)。从1911年至1922年,他担任校长长达十一年时间。他制订制度,完善设施,广延名师。钱基博、钱穆、钱松喦等都曾到校任教。教育部对三师给予了较高评价:“校风严整,学科完善,以无锡第三师范为优。”并颁发“教衍东林”匾额。三师的学区范围涵盖无锡、武进、宜兴、江阴、靖江等五县,从而确立了三师在太湖与长江之间、苏南中部区域教育中心的地位。

  笔墨丹青

  无锡顾氏笔墨丹青的代表人物,当然非东晋时代的顾恺之莫属。顾恺之有才绝、画绝、痴绝的“三绝”之称,一生创作了许多的绘画作品,目前有《女史箴图》《洛神赋图》和《列女仁智图》的摹本存世。顾恺之融合汉代壁画粗细不均的描法和西域“屈铁盘丝”技法,形成具有鲜明精神气质的“高古游丝描”。顾恺之还是那个时代美学思想的集大成者,创造性地提出了“传神写照”和“迁想妙得”的美学观点,“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成为美学思想重要观点。

  顾宪成、允成兄弟亦工书法,且兼擅诸体。在清嘉庆年间刻印的《寄畅园法帖》中收有顾宪成四帖。虽然只是篇幅不长的短札小品,但气格高古,意蕴不俗。顾性成七世孙顾皋高中状元,工书画,赋色古雅,近宋人,尤妙丛兰修竹,所绘兰竹流传颇广。胶山顾氏同样不乏善书之人。顾光旭“书法出入唐宋,尤为人所宝贵”,在当时可与王文治、刘墉、孔东山、梁同书、周稚圭等大家相抗衡。这两支顾氏到了近现代,在书画界也是星光熠熠,工书善画者甚多。

  园林亭榭

  江南顾氏在历史上曾经三建辟疆园。早在东晋时候,顾氏先祖在苏州建立了顾辟疆。这是苏州历史记载最早的私家园林。《顾氏家谱》载:“自晋以来传之,有池馆林泉之胜,号吴中第一。”到了明末,顾宸在无锡西关又建起了辟疆园。民国时,虹桥支的顾康伯(顾毓琇伯父)在欢喜巷祖居大兴土木,建造了顾辟疆园,成为无锡城中心的名胜园林,唐文治为之书写了《顾辟疆园记》,吴稚晖以篆书题匾“辟疆园”。还有,在清康熙年间,西门桥支的顾岱购下城西南隅的施卿园,命人改筑。顾岱《村居十绝》每一首都以“中桥”结句,看来此园毗邻蠡湖,风景优美。园址今已无迹可寻。

  |陆阳 文|

Copyright(C) 1998-2024 wxrb.com All Rights Reserved无锡日报报业集团无锡新传媒网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7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330069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00306号

苏新网备2006009 苏ICP备0500402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