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
06/04
09:21
来源
江南晚报
分享
“百”姓起源 ( 73 )
郑
郑(zhèng)姓,源于姬姓,出自周宣王之弟姬友的封地郑国,远祖为郑桓公。另有源自子姓、姜姓及少数民族改姓等起源之说。
个人档案
郑冰清 25岁 江阴市申港三鲜养殖有限公司研究部主任
2017年度无锡市 “最美新型青年农民”
我想对党说
您100岁,我25岁。愿以吾辈之青春,挑起乡村振兴之重担。
为改善长江流域生态环境、恢复渔业资源,“十年禁渔令”落地。在江阴有一个家族,与那些曾经滥捕江鲜的人背道而驰,在“长江放流第一人”郑金良的带领下,十几年来人工繁育和养殖长江珍稀鱼类,放流鱼苗超过4.5亿尾,为守护“长江三鲜”贡献了几代人的努力。如今,接力棒又传到了孙女郑冰清的手里。前不久,央视《今日中国·江苏篇》节目还把镜头给到了她,来看看这位地道的“最美新渔民”守护母亲河的生动实践。
今年即将从南京农业大学渔业发展专业研究生毕业的郑冰清,从小在长江边长大,耳濡目染之下,“鱼”成了她生活里的关键词。小时候看爷爷养殖河豚、鲥鱼、刀鱼,跟着爷爷去江边放流;长大后学习水产专业,过着实验室、鱼塘、教室三点一线的生活;学有所成后回到家乡,不仅继续从事水产养殖,更继承了爷爷十多年来坚持放流的做法,立志要用“新渔民”的身份保护长江。
郑冰清至今仍清晰地记得,5岁那年第一次和爷爷一起去江边放流河豚的情景,“看着自己把养大的小鱼种放回长江,很有意义”。那天是2002年6月19日,正值江南的黄梅天,爷爷驾着一艘小船,将自主繁育的40万尾长江河豚和半斤重的河豚成鱼300尾,投放进了长江。自此之后,他们将培育出的河豚中的80%以上回哺长江。爷爷每年坚持无偿放流,郑冰清都跟着到场,没有一次缺席,这一跟就是19年。后来,在爷爷的推动下,江阴把每年6月12日定为“长江放流日”,越来越多的个人和企业加入到长江增殖放流的行动中。
“我会把爷爷矢志保护长江渔业资源的使命一直传承下去。”为此,郑冰清选择了攻读渔业发展专业。做研究很辛苦,早起翻淤泥,下午抽鱼血……经常搞得满身鱼腥味。泡在实验室的日子里,在外人看来非常枯燥,她却感到充实和快乐。如今,郑冰清已经掌握了河豚的人工繁育、紫黑翼蚌的血清培养、淡水大黄鱼的人工繁育等技术。目前,他们的养殖基地里养殖了河豚、鲥鱼、刀鱼等鱼类,养殖环节实现了90%的自动化,并利用无人机、无人船和自动投饵设备等,来提高饲料的利用率。
去年新冠疫情期间不能外出,郑冰清就在家直播科普长江珍稀鱼类的知识,网友们亲切地把她称为“小河豚”。她还尝试直播带货并成功打开销路,无偿为家乡因疫情滞销的农产品“代言”。“我想在保护长江野生鱼的同时,带动身边的养殖户积极转型可持续发展。”郑冰清说。
鱼苗放流回长江,对改善长江流域生态环境、恢复渔业资源起到了良好的作用。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在长江海门段开展资源检测时,发现了五六尾野生河豚幼鱼。长江十年禁渔第一年,野生河豚就回来了,多么振奋人心的消息!
如今,郑冰清潜心研究新品种,坚持绿色生态养殖新理念,同时坚持每年向长江放流河豚种苗,为“共抓长江大保护”作出无锡“最美青农”的积极贡献。 (记者 潘凡)
作为一名老党员,为党的宣传工作出份力是自己的本分。 [详情]
2021-05-29 07:21:58 来源:
江南晚报
在各级政府和党委的关怀下,残疾人教育、就业和创业得到快速发展,残疾人有了平等参与、共享美好生活的机会,我将为党旗增添更多光彩。 [详情]
2021-05-30 07:56:03 来源:
江南晚报
宣讲就是我的幸福之路,我将用毕生精力,用宣讲来感恩我们伟大的党,歌颂我们伟大的时代! [详情]
2021-05-31 09:17:17 来源:
江南晚报
历史文化是城市的印记和故事,我愿意永远做它的守护者。 [详情]
2021-06-01 09:58:06 来源:
江南晚报
盛世中华,百年辉煌,您是众望所归。 [详情]
2021-06-02 08:35:42 来源:
江南晚报
对党忠诚,为社会多奉献,这是一名共产党员应该做的事情。 [详情]
2021-06-03 09:57:20 来源:
江南晚报
Copyright(C) 1998-2025 wxrb.com All Rights Reserved无锡日报报业集团无锡新传媒网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7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330069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00306号
苏新网备2006009 苏ICP备0500402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