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
05/20
10:46
来源
无锡日报
分享
“双碳”时代来了,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主阵地,国家高新区该怎么做?在昨天举行的2021碳达峰碳中和无锡高新区高峰论坛暨无锡零碳科技产业园揭牌仪式活动中,无锡高新区给出答案——要实现“双碳”,需要依靠“两只手”发力,一只手是政府,通过顶层设计,发挥制度优势,出台政策法规进行约束、激励和监管,营造良好环境;另一只手是市场,依靠碳市场交易和绿色金融投入等,通过市场机制来促使企业主动参与低碳经济和绿色产业。
无锡高新区是全国首批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和国家级分布式光伏发电示范区,绿色低碳的发展理念早已融入区域发展的方方面面。一组数据可见其成效:2020年,以占无锡全市4.8%的土地、6%的二氧化碳排放、10.7%的能耗,实现了占全市15.6%的地区生产总值、31.1%的规上工业增加值、35.4%的到位注册外资和57.1%的进出口总额;作为一个以发展第二产业为主的板块,“十三五”末碳排放强度仅为全市的38.5%;单位GDP能耗为0.205吨标煤/万元,仅为全市平均水平的68.3%,仅为全国高新区平均水平的45.9%;单位工业增加值的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仅为市平均的1/5。
在“双碳”目标指引下,高新区率先规划建设无锡零碳科技产业园。未来这个产业园如何布局?无锡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新吴区副区长朱晓红表示,产业园一要汇聚绿色低碳的研究机构、咨询机构和实施机构,为行业提供解决方案;二要让新技术、新模式在这里先行先试;三是与绿色金融合作。“十四五”期间,零碳科技产业园将抢抓碳达峰碳中和带来的绿色产业发展机遇,构筑绿色低碳技术优势,提高产业绿色竞争力,打造产业要素集聚地、低碳人才汇集地、行业应用示范地、绿色技术策源地、国际交流首选地,积极争创国家高新区绿色发展示范园区。
政府顶层设计规划出一个产业园,必将吸引大批绿色低碳科技产业项目入驻。昨天的活动中,20个项目集体签约,涵盖零碳基金、低碳产业示范园、零碳科技产业研究机构等行业各领域,将助力零碳科技产业园做强做优低碳绿色产业链条。晟能科技是一家提供能源管理解决方案的科技企业,董事长倪晓宇表示,希望用专业产品和服务,为高新区、无锡市以及长三角甚至全国提供“双碳”管控解决方案。
值得关注的是,“双碳”产业发展中,资本市场是最强大的“加持”,此次有好几个基金“看中”零碳科技产业园,中金协鑫碳中和产业投资基金就是其中的一个。中金资本副总经理屠继贤介绍,该基金总规模100亿元,产业投资基金主要围绕碳中和背景下展开各类绿色投资,“我们持续关注绿色和新能源赛道,在电动汽车、光伏、氢能等领域积极展开投资布局。”
4月20日上午,无锡高新区(新吴区)举行电力能源“碳达峰、碳中和”合作推进会暨签约揭牌仪式。新吴区人民政府、东南大学长三角碳中和战略发展研究院、国网无锡供电公司三方共同签署了《“碳达峰、碳中和”研究实践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和《无锡高新区(新吴区)新一代绿色低碳电力系统规划协议》。 [详情]
2021-04-22 09:24:31 来源: 无锡日报
过去的200年里,人类向大气层排放了数万亿吨二氧化碳,如同给地球穿了件“棉袄”,导致全球变暖,极端天气增加,对生命系统形成威胁。这一背景下,世界各国以全球协议的方式减排温室气体,我国由此提出争取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详情]
2021-04-20 09:26:06 来源: 无锡日报
每步行1500步或骑行1公里即可兑换25碳积分,集齐2000分可奖励1元钱……去年7月,由市生态环境局主导成立的全国首个碳普惠公益平台“碳时尚”APP上线以来,已累计为城市减碳74.13千克。昨获悉,“碳普惠制”试点建设为无锡在全省率先探索开展,也是无锡首次实践“碳中和”,日前获评江苏省2020年度“十佳环境保护改革创新案例”。 [详情]
2021-03-03 08:38:05 来源: 无锡日报
当下,“碳中和”成为极具热度的词汇。10日,最新一期央视“对话”栏目播出,国家电力投资集团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钱智民,远景科技集团CEO张雷这两位无锡籍能源行业大咖联袂登场,他们围绕“碳中和倒计时”主题,与我国能源与气候领域的资深专家、碳中和国家气候战略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李俊峰展开了一场先锋对话。 [详情]
2021-04-11 08:02:05 来源: 无锡日报
生态文明建设关乎人类未来,建设绿色家园是人类的共同梦想。主动拥抱“双碳”时代,2021碳达峰碳中和无锡峰会以“零碳引领·无限锡望”为主题,在太湖之滨集聚各路嘉宾,共同畅想绿色低碳发展的美好未来。 [详情]
2021-05-20 10:36:16 来源: 无锡日报
Copyright(C) 1998-2024 wxrb.com All Rights Reserved无锡日报报业集团无锡新传媒网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7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330069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00306号
苏新网备2006009 苏ICP备0500402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