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新传媒
首页 > 新闻中心 > 民生资讯 > 正文

“院—区—园—中心—基金”发展脉络成型 零碳发展擘画“无锡方案”

2021

05/20

10:42

来源

无锡日报

分享

  19个项目集体签约,总额约193.4亿元,涵盖了节能减排技术改造、光伏发电应用、新能源电池制造、绿色供应链管理等领域,搭建出“院—区—园一中心一基金”的总体发展架构。昨天,碳达峰碳中和无锡成果发布会,清晰呈现出零碳发展的“无锡方案”。

  多元应用场景,贡献千万吨级碳减排量

  一场引领数十年的“碳中和”长跑,一切从最小的“细胞”开始。

  本次峰会,大到新能源接送用车,小到生物可降解材质的水笔、再生纸证件,都透露出绿色低碳生活新风尚。

  清洁高效、应用场景丰富的二次能源利用,更是成为“黄金抓手”。几分钟完成电池更换、可替代柴油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换电模式每10万公里能够节约将近1000小时……昨天,由国家电投规划运营的换电渣土车无锡示范点正式启动,项目瞄准重载物流、市政运输、城市交通等领域,打造世界一流的城市级电动运输平台。“十四五”期间,国家电投将在无锡开展智慧城市平台+智慧能源网络(融合低碳监控指挥中心)、低碳(零碳)示范区、煤改燃气、氢电船舶等一系列规划项目,为无锡每年贡献约1000万吨的碳减排量,对碳达峰年峰值降低的直接贡献超过10%。

  让“细胞”活跃度增强的,还有依靠领域优势,实现关键技术的重大突破。江南大学拟在江南大学无锡低碳城市发展研究中心的基础上,联合清华、南大等国内高校,组建无锡低碳研究院,搭建政府、科研单位、企业相互支持的合作平台,构筑系统性、持续性解决方案,辐射周边区域的绿色低碳发展。

  产业园区并进,构建产城融合发展格局

  从过去的应付治理,转向现在的末端治理和低碳转型,地方政府对“双碳”倒逼产业转型的共识,一一落地为实。

  6月,在宜兴环科园,一座被称为生态综合体的污水资源概念厂将投入使用。污水变成纯净水、废弃物变成营养土、厂区能量自给零碳生产,这些前瞻性的绿色创新资源,都将转化为打造“零碳创新中心”的动力。

  关停年排放二氧化碳600万吨的热电厂,宜兴在原地建设零碳创新中心。通过低碳技术创新社区、低碳产业制造基地、低碳技术示范中心、低碳运行服务中心四个构成部分,打造集技术研发、装备制造、模式推广于一体的零碳产业高地,为无锡、江苏省率先“达峰”乃至全国碳达峰碳中和打造示范项目。

  走出一条不同于其他特色产业园区的发展路径,以点带面,则是新吴区构建零碳科技产业园的基本思路。产业园将以构建 “一核九园二社区”为脉络,到“十四五”末,产业园引进低碳相关科技企业千家以上,建成 “零碳”园区5个以上,低碳社区2个,实现产业园人才密度、科创浓度、应用维度、产业高度和国际知名度的“五倍增”。

  智慧能源涌动,聚成一座“碳中和”之城

  本次峰会不仅签约了一批基金项目,同时还加强了与头部股权投资机构的战略合作,未来将在无锡设立一批重量级零碳基金,引导鼓励更多社会资本投入绿色产业领域。

  正在谋划中的中金协鑫碳中和基金总规模达到100亿元,将为无锡绿色能源和环保领域优质企业和项目注入“源头活水”。

  项目、基金、园区作为绿色发展的注脚,最终的目标是汇聚成“碳中和”城市。

  以此为契机,在无锡经济开发区展示的智慧城市顶层设计规划中,将各种感知设备统一接入城市物联感知网络,实现水网、燃气、照明、垃圾处理“城市一张网”管理,打通不同部门和业务系统的数据;一张大数据图“一屏”观土地规划、交通、生态环境等运行态势;利用“物联网+”的技术,“系统大融合”做好辖区内燃气设施、停车管理、电梯设备管理等综合服务。通过智慧城市+智慧能源项目,以“一网一屏一系统”为目标,整合物资流、交通流、基础设施流、信息流及社交人流,形成示范引领、集聚拉动的发展模式。

Copyright(C) 1998-2024 wxrb.com All Rights Reserved无锡日报报业集团无锡新传媒网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7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330069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00306号

苏新网备2006009 苏ICP备0500402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