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新传媒
首页 > 吴文化 > 吴语趣谈 > 正文

与“春”有关的无锡民谚

2021

02/12

08:08

来源

江南晚报

分享

  春风又绿江南岸,春二三月草青青。一方水土一方人,一方人说一方话。说说有“春”的无锡方言,开开心心过一个愉快的春天,不亦乐乎?

  “捂春三,冻八九”,跟“春捂秋冻”意思一样。特别是早春,乍暖还寒,常常出现“倒春三”,就要注意保暖,尤其小孩,更要穿暖和一点,预防伤风感冒。

  “三月三,大蒜炒马兰”,这是由来已久的说法。无锡人说的大蒜,不是蒜头,而是蒜茎蒜叶。大蒜辛香,马兰清凉,两样同炒,异常清爽。大蒜有杀菌功效,马兰可以明目。除了炒马兰,还有拌马兰,烫熟后与豆腐干同剁为丁,加盐、糖、香油一拌,吃后颊齿留香。

  “清明蛳螺赛肥鹅”,蛳螺经过一冬的休养,经雨水淘洗,清洁而鲜嫩,清蒸酱炒两宜,吃起来常常叫人不肯歇手。无锡是水乡,蛳螺是穷人家的“小荤”,营养好又便宜,

  尝鲜要尝“腌笃鲜”,清明时节雨纷纷,雨后春笋大量上市,无锡人叫做“笋市”。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腌笃鲜”就解决了这个问题。将腊月里的咸肉与鲜肉、春笋同“笃”一锅汤,就是“腌笃鲜”。民间传说常食此菜可以增加对病毒的抵抗力。其实从字面理解这道菜的原料和做法也很简单:“腌”就是指咸肉和火腿;“笃”就是无锡话“炖”;“鲜”就是指鲜肉和鲜竹笋,也指味道特别鲜美。无锡人喜欢的笋,是毛笋,以宜兴白壳笋为上品。选笋,最好是选扁而弯的,壳少、肉多。人们还把笋切成丁与黄豆、生麸加酱油烧为“笋麸豆”,鲜美无比,是佐粥下饭的良品。到了笋市里笋价最便宜的时候,主妇们会多买一些笋切成薄片与黄豆加酱油同煮,然后摊在竹匾里晒干,既能当菜又能当零食消闲。

  “蚕豆花开黑良心”,为什么说“蚕豆开花黑良心”?蚕豆是在早春开花,蚕豆花的花瓣上有两种颜色,外围是淡紫色,花心是黑色。历来人们把这蚕豆黑色的花心比作那些干坏事人的心,狠毒不善良人的心,贪得无厌人的心,自私自利人的心。也用来指责那些不道德的行为,有一则关于蚕豆花的民间故事:很久以前,有个女妖怪专门做坏事,因嫉妒花仙子的美丽,女妖怪就偷偷吸掉花仙子身上的精华,想变成世界上最漂亮的花。后来,女妖怪受到了罗汉的惩罚,被变成了一朵黑心的花儿,这就是我们现在所看到的蚕豆花。蚕豆因此又叫罗汉豆或佛豆。

  “蚕豆花开,弹眼不开”,说的就是春困现象,也说成“蚕豆花开,张眼不开”。“春眠不觉晓”的名句,也属于“春困”现象。不是吗?健康的人在春天季节里也往往会感觉到困乏,会出现睡眠不深,多梦易醒,平时又容易打瞌睡,这就是“春困”现象。“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早睡早起早锻炼可解“春困”。

  “清明放断鹞”,早春时节放风筝的人特别多,因此古有“清明放断鹞”之民谚。清明为春季放风筝的最后一天,“断”即到此为止之意。清明节过后,田里小麦拔节,追逐风筝会践踏庄稼影响收成,因此乡村和城郊都将禁放一段时期。大人、孩子趁清明日这天大放断鹞。也有人干脆把风筝放高后自行把线拉断,任凭风筝随风飘去,俗称“放断线鹞”。

  “三月三,大蒜炒马兰,吃了上高山”。无锡堰桥有座西高山,山不高,但远近闻名,林木葱郁,游人最盛。自北宋始,形成西高山庙会。三月三这天,无锡除了西高山的庙会与登高游乐活动外,还有登惠山、鸿山、斗山等风俗。

  “三月三,大蒜炒马兰,吃了去游惠山”。当然,影响最大的是“惠山节场”了。旧时,庙里的“大老爷”从“天下第二泉”旁边的惠山寺出来,整个横街、直街人山人海。相传农历三月三又是王母娘娘的生日,因此三月三也叫“王母娘娘千秋节”,这一天的传统民俗就是踏青春游、登山逛庙。

  | 宋子伟 文 |

Copyright(C) 1998-2024 wxrb.com All Rights Reserved无锡日报报业集团无锡新传媒网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7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330069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00306号

苏新网备2006009 苏ICP备0500402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