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12/31
09:21
来源
无锡日报
分享
2020年,充满变数的一年。直面复杂形势、严峻挑战和特殊困难,无锡用“一张蓝图绘到底”的坚定,齐心协力打了一场产业强市纵深仗,为城市发展注入越来越强劲的产业支撑力,更为未来征程中继续“高质量发展看无锡”、在国家“强起来”中烙下太湖印记灌注了底气。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即将开启的重要时刻,作为全省重要板块和苏南重要一级,无锡当率先而为、领先而为。市委十三届十一次全会指出,经济现代化的基础是构建自主可控、安全高效的现代产业体系,要聚力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攻坚战,全面提高无锡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创新力、控制力。向现代化建设最前沿昂首挺进,与会的各级各部门代表心怀未来,壮志在胸。
做强科创湾区“主引擎”,培育新动能提升新势能
属于2020年的一大标志性事件,就是对创新驱动作出引领性布局。举全市之力打造科创“高原”“高峰”,建设太湖湾科创带是无锡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的战略部署,也是培育新动能、提升新势能的战略举措。发挥“排头兵”应有的表率作用,太湖湾科创带这一“主引擎”责无旁贷。
即将迈入的2021年,将是“湾区科创”迈好步、起好头的关键一年。市科技局局长孙海东说,明年要在规划的细化和机制的创新上发力。顶层设计上对标最高标准和最优水平,通过前瞻、精准的政策措施,统筹调动湖湾地区所涉及的板块资源,推动各类创新资源要素汇聚融合、同向发力。他认为,科创带建设的重中之重,是布局建设好科技创新园区载体,打造一批各具特色并且有增长潜力和爆发力的孵化器和加速器;同时规划建设一批适宜创新创业的众创社区,吸引更多的人才、企业落户扎根。依托“一所一策”,充分挖掘湾区内20家部省属科研院所的资源优势,支持他们发展的同时也促进更多的成果溢出,带动湾区发展成为充满活力的发展增长极、创新动力源,让创新真正成为无锡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引擎”。
滨湖区是科创带建设的重要节点板块。就如何推进太湖湾科创带战略部署,滨湖区委书记马良表示,滨湖发展空间、生态容量极其有限,科技创新是突破空间和环境制约的唯一道路,未来滨湖将以太湖湾科创带建设为龙头,发挥创新资源优势,以新兴产业为主导,充分释放创新活力,持续提高产业发展层次和能级。未来5年,滨湖将充分利用“集聚无锡近90%的科研院所资源”这一优势,在“发挥高校院所和科技型企业两个作用、把握科技研发和成果转化两个环节、夯实人才和环境两个支撑”等三方面集中发力,推动院所创新链和本地产业链并重发展、深度融合。2021年春节后滨湖首场大会将聚焦全区的科技创新,并制定促进科技创新的一揽子政策意见,奋力领跑太湖湾科创带建设。
经开区的产业定位十分明确。经开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副主任杨建平直言,围绕数字经济、总部经济、服务经济等领域,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5G应用、IC设计将成为经开区科技创新的主阵地。经开区将培育和引育一批创新源头,大力推进政产学研合作,与高校院所、高新企业共建重点实验室、产业研究院、技术创新中心等科创机构,加快打造一批科创载体和公共研发中心等创新支撑平台,打通研发、孵化、中试、加速、产业化一条链,迅速提升创新策源力和综合竞争力。同时,积极营造“科产城人”的融合环境,加大园区“聚智”环境打造,吸引更多的领军型团队,引育出更多的高端项目、培育出更多的高端产业,以加速经开区科技创新先导区建设。
聚焦重点产业“主战场”,增强发展韧性和抗风险能力
产业强市战略的实施,推动产业发展不断迈向新高度,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有的传统制造业抗风险能力较弱,企业库存压力、资金周转压力仍然较大,招引50亿元以上重大项目突破不大,产业链、创新链、供应链还存在薄弱环节。打造现代产业发展高地,任重道远。
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局长陈文斌介绍,明年我市将聚焦已经确定的10条产业链包括产业集群,从集群带动力、平台支撑力、龙头引领力、服务保障力和链条整合力五个方面进一步细化和强化。加大重大创新平台的争取和建设进度,像太湖实验室、国家车联网先导区、集成电路特色工艺封装测试创新中心等,无锡已经有了较好的基础和较高的起点,明年要继续争取国家级的重大创新平台,以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带动产业发展。结合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要强化产业配套合作对接,更好发挥龙头企业对产业链的带动、辐射作用,“今年从6月份开始,我市每个月都有一次专场对接活动,与华为、中兴、小米等国内知名企业都建立了合作关系,明年要继续把这项工作做实。”
副市长、高新区党工委书记、新吴区委书记蒋敏表示,坚持项目建设不动摇,高新区将继续推进“双招双引”行动,进一步完善“产业招商地图”,强化“产业链+朋友圈”招商模式,组织好“经贸节”“海外招商推介会”等重大经贸招商活动,发起重大项目招引“攻坚战”,努力在引进超10亿美元、超50亿美元的重特大项目上取得新突破,确保省市区重大产业项目投完成率领跑全市。同时,突出市场化、专业化、国际化导向,将建立更加开放灵活的用人机制,培养一批具有高新区特色的招商队伍,提升招商能力和水平。尤其要健全外资项目协调服务机制,建立完善海外招商中心,加强对日韩等重点国家和地区的产业链招商,多渠道、多形式引进优质外资项目。
“江阴必须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对传统产业来一个彻彻底底的改造。”江阴市委书记许峰分析说,从两个维度可以看出,江阴产业数字化转型不得不做、不能再等。其一是江阴传统产业比重大,接近60%;其二是对比周边兄弟县市的产业结构,江阴也偏重偏旧。他表示,江阴将支持龙头企业建设工业互联网示范平台,培育跨区域跨领域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加大与华为、腾讯、用友等公司的合作,加快广大中小企业“上云”。在电子信息、装备制造、汽车制造、新材料等重点领域,推进实施“设备换芯”“生产换线”“机器换人”,建设一批智能车间和智能工厂。抓住5G浪潮,江阴还将加快与通信基础运营商的合作,积极推进5G网络商用示范,同时通过龙头企业集聚更多5G企业,逐步构建5G产业链。
发力营商环境“主动仗”,持续擦亮“无难事、悉心办”品牌
积极推进最优营商环境城市建设,无锡刻下一步一个脚印的扎实印迹:电子营业执照综合应用水平省内第一、国内领先;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时限压缩至80个工作日内;口岸进口整体通关时间较2017年缩短50%以上,全面完成基层整合审批服务执法力量改革任务……“优”无止境,继续擦亮“无难事、悉心办”品牌,打造最优营商环境城市,永远在路上。
围绕企业的“痛点”,疏“堵点”、解“难点”,我市及时推出惠企20条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并兑现。市发展改革委主任吴春林提供了一组数据:今年全市预计为企业减税降费340亿元,市本级兑现各类产业政策资金30亿元,企业的满意度和获得感明显提升。“擦亮‘无难事、悉心办’的营商环境金字招牌,增强企业的获得感是关键。”他表示,明年将提高政策制定的精准度,落实邀请企业家参加政策制定机制,推出力度更大、针对性更强、含金量更高的政策;以基层走访、宣传解读、定期培训等形式,多渠道扩大政策知晓度。各职能部门继续以“店小二”姿态服务好企业,通过丰富“惠企通”平台功能、进一步优化工作流程、缩短资金拨付时限等,从根本上提升惠企政策兑现的便利度以及企业的获得感。
擦亮打造最优“营商环境”金字招牌,在市商务局局长汪行眼里,首先要针对外资外贸企业等主要服务对象,深化落实已建立的招商专员制度,进一步扩大专员队伍,扩大服务企业覆盖面;完善一套服务企业的制度,形成长效工作机制和畅通的信息渠道,在企业有需求时能够做到快速反应。其次,在政策支持方面继续推行减税降负,同时通过深化与企业的互动合作、深挖需求,推动他们进一步在锡扩大投资,包括协助跨国企业、总部企业在中国市场的开拓,帮助他们做大做强。汪行认为,营造好的营商环境,不仅在于服务和政策,还要在数字经济、枢纽经济、总部经济方面加强产业链合作,针对无锡目前薄弱的环节如现代服务业,营造宜居宜业的城市氛围和软环境,吸引更多人才和企业在锡发展。
“城市要有‘话语权’,产业必须占据‘制高点’,而营商环境正是优质产业项目和人才纷至沓来的催化剂。”锡山区委书记周文栋介绍,打造营商环境最佳体验区,审批服务的高效强化了锡山招引项目的向心力,也形成了打造良好营商环境的“锡山经验”。他表示,制度的创新优化是个中诀窍,也是最高效且长久的做法。锡山的政务服务品牌“超前直通车”在重大产业项目未进入审批环节前,由行政审批局会同审批职能部门、代办员召开项目推进会,根据项目开工时间倒推进度,确定项目审批流程和时限,提前解决容易出现的关键问题,成功将项目从立项用地规划阶段到领取施工许可证的审批时间压降至5.5个工作日以内。今年以来已有连城凯克斯等48家重点企业享受到“超前直通车”的速度与温情。(本报记者)
Copyright(C) 1998-2024 wxrb.com All Rights Reserved无锡日报报业集团无锡新传媒网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7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330069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00306号
苏新网备2006009 苏ICP备0500402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