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09/05
09:39
来源
无锡日报
分享
千年运河,水韵悠悠。在数字科技加速发展的当下,如何充分激活大运河文化、旅游资源,利用好祖先宝藏,让古老运河焕发新机,进而推动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高质量发展?9月4日在无锡举行的第二届运博会文化旅游产业合作论坛给出了答案。
抢抓文旅融合新机遇
“运河文化的正确打开方式是梳理文脉,形成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典范。”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说,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目标是要在功能重构的基础上,赋予运河这一文化遗产以当下意义。在他看来,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具有遗产丰富、类型多样、点线结合、带状分布的空间属性特征。无论是起点北京的海运仓、通州,终点的杭州,还是天津、德州、沧州、临清等因运河而兴盛的北方城市;无论是淮安、扬州、苏州、杭州等“东南四都”,还是苏南、苏北运河全长683公里的“黄金水道”,或航运、或防汛、或灌溉、或休闲,或遗产,共同构成了丰富多彩的运河文化。
“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的建设,不是划定保护区圈几块地,或是建几座博物馆收藏些文物这么简单。”他建议,不妨规划建设开放式的文化旅游带,借鉴欧洲一程多站的内河游轮经验,串起四季运河的休闲、亲子、研学、体育、时尚、丝绸、康养等跨区域旅游项目。
数据显示,我国正在向旅游强国迈进,预计到“十四五”末期,将会迎来一个百亿国内旅游人次、十万亿元旅游收入的超级大市场。“运河沿线城市的景区景点必须要抓住这一发展契机,加速建设和发展。”嘉御基金董事长卫哲说,受疫情影响,旅游业呈现出短途游、周边游激增的变化,需求的调整期也是大运河旅游的黄金窗口期。在华侨城集团旅游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张树民看来,这个红利期才刚刚开始,未来一段时间内,文旅行业在大运河这一IP的打造上必然实现深度融合,“通过文化IP开发旅游资源,通过旅游渠道传播文化。”
将“诗与远方”融入生活
9月3日晚的古运河夜游让戴斌印象深刻,让他颇有感触的不仅是运河上的璀璨灯光和沿线生动的实景演出,“还有枕河人家的市井生活,以及两岸市民游客的热情招手”,这才是运河城市该有的“主客共享”的温暖,这样的生活不是单纯的风景所能比拟的。
他提出,作为世界遗产的大运河天然具有教育、研究和传播的功能,决不能以保护的名义把文化公园封闭起来。“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国际经验表明,越是走近民众生活,就越有利于文化传承。”戴斌说,从世界大历史的角度看,一个国家和一个地区艺术水平的高低,并不取决于个别天才的艺术家,而是取决于有多少人发自内心地欣赏艺术。只有让大众在日常生活中方便地接触、体验和感悟运河文化,运河文化才可以在更大范围和更长时间为人们所理解、认同,进而得到有效的保护、传承和弘扬。
卫哲则认为,在互联网时代,要让传播变得更广、更快,就必须抓住年轻人,“得年轻人者得天下”,所以要让大运河文化更具传播效应,就必须抓住年轻群体,甚至要从娃娃抓起,这也决定了文化公园的建设必须贴近民众,才能面向未来。“研究年轻人的消费心理,比如能不能把年轻人的婚礼办到运河边上?这些都是可以探索的。”卫哲表示,将年轻人生命中最重要的生活场景与大运河融合在一起,他们才能拥有运河记忆,才能对运河文化饱含感情。
科技为运河大IP赋能
“利用AI给过去一个未来。”商汤科技研究院院长王晓刚告诉记者,在5G、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基建”下,可以实现以场景为点、以点串线、连线为面、多面成体,发挥出大运河更为广泛的文旅价值。大运河历史悠久、文化丰富、经济价值巨大,“目前,我们设想了很多场景,包括文物修复、3D场景重建,比如有很多老照片,可以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去修复成高质量的照片;对于古建筑的呈现,可以通过5G或者大数据恢复古建筑当年的场景;对于大运河沿线的导航,可以开发出更智慧的引导方式,串联起沿途的各城市和景点,并实现基于游客偏好而进行的个性化场景和文化内容推荐。”
凤凰数字科技在几年前就开始进行“清明上河图的活化工程”,总裁王晓东告诉记者,以这一工程为基础,他们将利用数字科技手段,展现大运河文化交互、参与、体验功能。“我们尝试将国潮、国风与生活场景连接起来,非遗与美学相结合,李清照和你一同写词,苏轼与你一同漫步,在这样的生活场景下,运河文化不再是冰冷的展品,而是更有温度的感受。” 通过技术手段的赋能,沿线的图片、文物、建筑和代表性历史人物都“活”了起来,一个有生命力的大运河就会出现在人们眼前。
而在大运河国家公园建设项目中,数字科技已经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江苏省文化投资管理集团总经理徐宁告诉记者,省文投正在建设的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数字云平台,相当于“运河大脑”。通过5G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现代科技手段,挖掘、整合、展示大运河沿线分散的文化遗产和文旅资源,构建集信息汇聚、宣传发布、展示体验、学术研究等功能于一体的服务平台,“未来可以看到一个数字化、虚拟化、可视化、智能化线上的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
韩玲、陈菁菁 文/宗晓东 摄
Copyright(C) 1998-2025 wxrb.com All Rights Reserved无锡日报报业集团无锡新传媒网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7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330069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00306号
苏新网备2006009 苏ICP备0500402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