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新传媒
首页 > 专题 > 第二届大运河文化旅游博览会 > 运河大家谈 > 正文

董玉海:让中国大运河博物馆成为面向世界的窗口

2020

09/01

10:45

来源

我苏网

分享

  中国大运河博物馆正在如火如荼建设之中,如何让这一“国字头”专题性博物馆全面展现大运河丰富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5月26日,全国政协委员、扬州市政协副主席董玉海接受央媒专访,畅谈如何用好用活中国大运河博物馆,进一步助力大运河保护、传承和利用。

  中国大运河历经千年,拥有深厚的历史积淀。今年全国两会期间,董玉海提交了《关于让非物质文化遗产走进中国大运河博物馆的建议》。他说,大运河地跨8个省(市),有着2500多年历史,是“活着”的线性文化遗产。沿线城市共有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1024项,项目传承人990人,项目种类多、门类全、价值大;江苏省运河沿线城市有国家级非遗项目130项,国家级传承人148人,省级非遗项目665项,省级传承人443人。

图为中国大运河博物馆设计规划图

  “如此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应当在中国大运河博物馆的展览陈列中占有重要地位。”董玉海表示,让非遗走进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可以有效展现大运河历史文化的完整性、活态性、多元性,更好地呈现大运河文化精神和文化价值,对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科学保护、活态传承、合理利用以及文旅融合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和现实作用。

  董玉海建议,相关部门建立国家级协调机制,国家文旅部协调大运河沿线八省(市)的所有运河城市,共同推进此项工作。江苏省文旅厅作为征集运河沿线城市非遗精品的牵头部门,扬州市政府和南京博物院具体承办,尽快启动面向全省和全国的运河城市优秀非遗作品征集活动,并同步策划全国性非遗展演活动。

  “非遗展示空间需要合理布局,除博物馆内陈列非遗项目外,博物馆周边也需要预留非遗展示展演的空间。”董玉海建议,在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周边区域规划建设运河小镇、大运河文化公园、非遗街区等相关项目,做到馆内“静态”展示和馆外“活态”展现相呼应,形成中国大运河博物馆文化展示的整体效应。同时,发挥世界运河历史文化城市合作组织(WCCO)秘书处设在扬州的优势,在中国大运河博物馆举办世界运河城市非遗展,让国外优秀非遗项目、非遗传承人走进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将中国大运河博物馆打造成向世界展示中国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和利用的窗口,成为世界运河城市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集中交流展示的平台。

  “此外,要充分调动现有的非遗大师、工艺美术大师的积极性,新创作一批反映中国大运河前世今生的精品力作,由中国大运河博物馆永久性收藏。”董玉海说,这样做,既有利于对非遗和工艺美术技艺进行抢救性保护,又有利于充实和丰富中国大运河博物馆藏品。

  (来源:江苏广电扬州中心站/王泽坤 通讯员/扬宣 赵天 洁文 卉君)

Copyright(C) 1998-2024 wxrb.com All Rights Reserved无锡日报报业集团无锡新传媒网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7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330069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00306号

苏新网备2006009 苏ICP备0500402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