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08/24
11:01
来源
江南晚报
分享
华西村很快60岁了,但华西村民们觉得“很年轻”,因为他们要打造率先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从华西村村民的变化说起
孙永红最近被媒体追着采访,一下子成为“网红”。记者找到他时,他刚接待完一批到华西考察的客户,客户吃桌餐,他一个人躲到自助餐厅,简单地取了点菜,匆匆吃完,继续下午的接待任务。他说龙希大酒店的自助餐餐厅是他设计的。
51岁孙永红生活的变化是华西村小康故事的缩影。从无锡工艺美术技校毕业后,孙永红被村里安排去上海学习霓虹灯广告设计,学成回来后就参与筹建了村办霓虹灯厂,还当上了副厂长。靠着真才实学参与村庄建设,孙永红在23岁那年住进了“三上三下”的独栋小别墅。“当时每家每户都造了三层三间的独栋别墅,拿到房子时很惊讶,因为房子还带车库,没过多久村里就给村民发了轿车。”
孙永红说,他出生时住的是茅草房,后来吴仁宝老书记规划新农村建设,把周边的几个自然村都合并了,孙永红一家随之搬进了一套三间屋的瓦房,而他的房间紧邻着羊圈,每到晚上床边都有股子羊膻味。
孙永红现在居住的别墅,门前栽种的石榴树,到秋天果实挂满枝头,屋内墙上都是他自己创作的书画作品。
孙永红的事业随着华西村的飞速发展驶入了快车道。他扛起了发展装潢和建筑两块业务的重担,还参与了华西村第二代别墅的建设,给更多华西村民创造了舒适的居住环境。老百姓对华西建筑的满意度节节攀升,也让孙永红充满了成就感和自豪感。
亲历华西村变化的44岁的朱静菊,二十多年前与孙永红喜结良缘,嫁进了华西村。她说,华西村建村初期,当地流传着这样一首民谣:“一场大雨白茫茫,半月无雨苗枯黄,人均日产半斤粮,有女不嫁华西郎。”但她感觉自己很幸运,她嫁给孙永红就嫁给了幸福。朱静菊每天的工作,就是接待全国各地来访来游的朋友。每天她都是笑呵呵的。她表示,华西村就像一个大公园,景色好、环境好,这些年不断建设了农民公园、华西金塔、世界公园、龙西湖风景区、幸福园、万亩农林科技示范园区、现代化工业园区、龙希大楼、社会主义富华西展览馆等乡村旅游景区,旅游资源特别丰富,共建了大小旅游景点100多个。这些建筑、历史和文化,使得来华西村旅游的人络绎不绝,她现在的工作就是在家里做接待,给游客介绍一下家里的情况,欣赏一下丈夫的书画等,村里给她发工资、奖金还有分红,“只要我们全村人团结、齐心合力、艰苦奋斗,我们村一定会越来越好!”
让村民的生活无后顾之忧
朱民新是土生土长的华西村人,结婚后仍然工作在华西,负责党务工作。她最大的感受就是村庄变化快,百姓从最初的农民,到现在家家有别墅、汽车,孩子们可以依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出国学习,村里的普通居民都可以达到这个“基本”的生活水平。现在村里还建设了九年一贯制的学校,曾经一位哈佛的博士生来此参观,惊讶地感慨:“太漂亮了,和哈佛学校太像了!”村里还有体检中心,不出村就能进行全面的体检,如果有一些比较严重的疾病,村里还能帮忙联系大医院进行治疗。村里还有了月子中心,新妈妈们不出村就能享受到高水平的母婴服务,而且价格比城里优惠很多,家家都能负担得起。村里还会给老年人额外发放“保养金”,并设立了“敬老奖”,鼓励年轻人好好孝敬老人,老年人在体检中心还会享受一定额度的免费医疗服务,老年人在华西村是个“宝”,他们的收入不仅能保障自己的生活,还能帮衬年轻人。“生活在华西村的村民幸福感都很强,大家都毫无后顾之忧地生活在华西。”(宋超 文/摄)
Copyright(C) 1998-2024 wxrb.com All Rights Reserved无锡日报报业集团无锡新传媒网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7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330069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00306号
苏新网备2006009 苏ICP备0500402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