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07/16
10:17
来源
无锡新传媒网
分享
浦起龙,字二田,号孩禅,自署东山外史,晚号三山伧义,时称伧山先生。他出生于1679年,江苏省无锡市锡山区厚桥人。父亲务农,粗通文墨。浦起龙幼时口讷,由于家中贫穷,又远居无锡县东乡的农家,但他发奋读书,胸怀大志。浦起龙的父母期望他能怀凌云之志,具经世之略,为他延聘名师,阖家尊师重礼,备极周到。塾师感动不已,于是更加尽心教诲,浦起龙因此学业大进。
1698年,浦起龙中秀才,翌年乡试落第。此后屡试不中,困顿场屋三十余年,靠在乡坐馆为生。虽生活清贫,但开始潜心研究杜甫诗作。1721年夏,经十多年的研究,开始撰写《读杜心解》,两易其稿,披删三载,修改五次,共54卷,于1724年写成。此书为杜诗研究中的一部创新之作,问世后流传甚广。乾隆帝刊布的《唐宋诗醇》中多处采用《读杜心解》的观点。
1729年,浦起龙50岁时中举。次年中进士,按科举制度规定,中进士后必须进翰林院学习三年,期满后再试以诗赋,然后由皇帝分别授职。他学习期满,被派到扬州府任府学教授,但因父病故,未能赴任。1734年到云南昆明担任五华书院的山长(即院长)。工作之余,继续收集不同版本的古籍评注本,为日后撰写《古文眉诠》奠定了基础。1737年,他回到家乡无锡。1739年,出任苏州府学教授,主持紫阳书院。
《读杜心解》
在紫阳书院讲学期间,浦起龙又收集《左传》《国语》《国策》《楚辞》《文选》《文苑英华》等14种古籍的历代评注,进行逐句校勘,参照不同版本补脱去衍,修正错谬,汇集各家注释,自己又详加评注,历时17年,汇集成79卷《古文眉诠》,对古籍校勘有相当高的成就。该书于1741年付梓开雕,三年刻成。
浦起龙淡泊名利,1745年辞职回家,虽然年已66岁,依然笔耕不缀。他研究并校勘唐朝刘知己的《史通》,并写作《史通通释》20卷,历时七年,五易其稿,八次修改而成。此书成为史学研究者的必备之书,被《四库全书》采录。
1750年,浦起龙应无锡知县王镐的邀请,与本县著名学者华希闵、顾栋高等编纂《无锡县志》42卷。1751年,乾隆御驾南巡到了惠山寄畅园,秦氏族人在园门口跪接,其中有九位鬓眉皓白的老人,年龄总和恰巧600岁,其中秦道然已90高龄。乾隆皇帝见了龙颜大悦,在园门口题了“耆英”匾额。浦起龙年老笔健,应秦氏邀请,写了《耆英里记》,又为秦实然撰写了《九秩叟讱庵秦先生记》。在寄畅园的左边,有“双孝祠”,主祀明代成化年间的秦永孚、秦仲孚兄弟。他俩的父母患血浓症,化脓不止,疼痛难熬,兄弟俩“掐血舔脓,应诚生效”,官府知道后给予褒奖,并建“双孝祠”。浦起龙很为感动,为之撰写《秦氏双孝祠记》。
《酿蜜集》
1762年,浦起龙这位“江南鸿儒”因病逝世,享年83岁。他一生“犹蜂之于华,撷青英,去糟粕,酝酿既深厚,然后吐而为蜜”,因而深受世人的赞赏。据悉,他的遗作除上述著作外,还有《酿蜜集》4卷、《深山老人不是集》12卷、《二田尺牍》2卷和《读书知又说》等,为后世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
Copyright(C) 1998-2025 wxrb.com All Rights Reserved无锡日报报业集团无锡新传媒网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7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330069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00306号
苏新网备2006009 苏ICP备0500402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