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07/02
08:49
来源
无锡日报
分享
编者按:今年是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收官之年。人们对小康生活的感受是什么样的?让我们走进村镇、社区、家庭,倾听来自群众的声音。今起,本报开设“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专栏,聚焦无锡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讲述我们身边发生的巨大变化和来自基层一线的鲜活故事,记录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敬请关注。
多年来经济社会发展走在全省乃至全国“第一方阵”的无锡,实现全面小康似乎应该是“轻而易举”的事。然而,无锡的小康路上也有难点——下岗失业人群的就业困难。如何攻克这一难点,成为无锡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要课题。
梁溪区广益街道广益佳苑社区6000多户居民中,曾有60多户就业困难家庭,有的夫妻双双下岗,有的年龄大、技能差,有的还身患残疾。怎样才能让他们在小康路上“不掉队”?社区党委书记邵李明说,近年来,通过开展综合培训、扶持创业、挖掘就业岗位等一系列措施,一批曾经的“困难户”开始摆脱贫困迈向小康,日子越过越红火。
家门口的“大学”燃起希望之火
“厂里通知下岗的那天,我是哭着回家的,当时觉得天都塌了!”今年49岁的赵翠红坐在记者面前时,已经丝毫看不出当年的窘迫模样。如今她创办的“中亿房产”中介机构在石利新村一带已经打出品牌,良好的口碑带来稳定的生意,“好的时候一年能挣十几万元,差一点也有七八万元。”赵翠红笑着告诉我们,靠着这几年的辛苦努力,她不仅买了一辆SUV,还给女儿买了一套房子,今天的日子下岗的时候连想都不敢想。
让赵翠红在绝望中燃起希望之火的,是一所家门口的“大学”——社区与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机构联合开办的创业培训班。赵翠红刚一下岗,社区干部就向她发出了“入学通知”,她和一群有着同样遭遇的伙伴们怀着惴惴不安的心情走进课堂,越听越有信心,“创业导师根据我们的情况,为我们设计个性化的创业路径,有很强的操作性。”社区干部介绍,这样的创业讲座在当地经常举办,不仅教授下岗失业人员各类创业思路,还有针对性地指导他们申请小额贷款、店面选址、经营管理、成本核算等等。近两年来,先后有数十名学员从这所“创业大学”毕业,其中10余人成功当上了“小老板”。
雪中送炭为“贫寒”创业者助力
在广益佳苑二期的门口,有一家“林巧超市”,生意十分红火。日前记者来到这家超市探访时,老板张涛正在为顾客杀鱼,只见他手法利落,三下五除二就把一条大鲢鱼清理得干干净净。“不好意思啊,让你们久等了。”擦干净手,张涛与记者聊起了自己的店。原来,六七年前,他下岗失业后,先是参加了创业培训班,后来便开起了小店。在社区和街道相关部门的支持下,生意越做越大,如今他的超市有300多平方米,雇用了六七名员工,每年销售额达400多万元。“不仅房租等费用方面给我优惠,社区还牵线搭桥,把许多扶贫帮困、集体采购的生意介绍给我,真是雪中送炭。”
感受到社区温暖的,还有石利新村门口“小朱电动车”的老板朱咸红。他2015年下岗后,准备利用自己的手艺开一家电动自行车修理店。然而选址的时候遇到了麻烦,“这里市口好一点的店面,一年租金都要近2万元,我哪里有这个实力?”正当小朱一筹莫展之际,社区领导伸出了援手,将一间位置很不错的店面租给了他,费用优惠到每年7000元。朱咸红说,这个便宜的店面救了他们一家,从此过上了稳定的生活,“当年刚下岗时手头很紧,现在好多了,孩子想吃点好的用点好的,都有能力满足了。”说着,朱咸红脸上笑容洋溢。
“微商会”为就业困难人员找出路
并不是每一个困难群众都有能力创业。那些数量更多、没有一技之长、年龄偏大的就业困难人群怎么办?邵李明告诉记者,他们针对社区周边没有规模企业、但小微商家众多的特点,建立了一个“微商家联合会”,“小店需要的人恰恰和我们社区里就业困难人群一个类型,而很多大龄下岗失业人员也更愿意在家门口从事服务业,报酬不错又离家近,就业成本低。”这个“微商会”建立了一个微信群,小老板们需要帮工时,在群里喊一声;下岗失业人员想做什么,也可以毛遂自荐,沟通起来快速又方便。此外,社区负责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的工作人员郁艳玲还建立了另外一个平台:社区下岗失业、又愿意从事家政服务的大妈大嫂,以及需要家政人员的家庭信息,在她这里都可以免费对接。
57岁的王长岭住在广益佳苑二期,已经下岗10多年,妻子身体不好无法工作,儿子和儿媳工作也不稳定,全家5口人挤在一套70多平方米的房子里,生活十分拮据。今年5月,小区物业公司要招一名保安,月薪3000多元,社区干部得知信息后马上想到了王长岭,跟他一商量,双方一拍即合。记者见到老王时,他笑盈盈地说:“第一个月的工资发下来,要去给孙女买点好吃的!”社区干部说,两年来,通过“微商会”和其他渠道,有63名就业困难人员找到了工作或兼职,生活条件大为改善。(赵晖)
Copyright(C) 1998-2024 wxrb.com All Rights Reserved无锡日报报业集团无锡新传媒网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7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330069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00306号
苏新网备2006009 苏ICP备0500402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