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新传媒
首页 > 新闻中心 > 民生资讯 > 正文

世象微纪录|95后绣娘挑起传承担子—— 让锡绣不再那么高不可攀​

2023

04/11

10:32

来源

江南晚报

分享

  口述:孙裕玲 整理:记者 潘凡

  微风和煦、阳光明媚的春日里,我最喜欢在工作室的门口支一张绣桌,晒着暖暖的太阳,让针线在指尖飞舞,看着雪白的绣布被一点一点添上斑斓的色彩,跃出各种灵动的人或物,内心无比欢喜。

  不知不觉,这样的日子已走过了八个年头,但这样的静好时光我却觉得怎样都不会烦腻,反而沉迷其中、不可自拔。

  光劈线就练了好一阵子

  我叫孙裕玲,出生于1996年,锡山区港下人。小时候,我上过古筝、钢琴、书法、绘画等不少兴趣班,爱好广泛,给我小小的内心埋下了文艺的种子。

  考入江南影视艺术职业学院后,学的是航空乘务专业。由于对中国传统服饰有着浓厚兴趣,我便和几个兴趣相投的同学一起创办了汉服社团。在每周的社团活动中,大家一起挑选布料、自制汉服,互相交流学习汉服、茶道等传统文化知识。一开始制作汉服选用的是素色布料,随着手艺和审美的提升,我对布料的要求也渐渐高了,开始尝试用十字绣的方式给汉服绣些小图样。

  与锡绣结缘是偶然,也是必然。2014年,我在参加欢乐义工志愿服务时,认识了锡绣名家鲍文姬老师,后来参观过鲍老师的工作室后,我就被她精湛的技艺折服了,美轮美奂的作品更是让我神往。如果这么美的刺绣能出现在汉服上,岂不是美上加美?我便萌生了拜师学艺的想法。

  2015年寒假,我开始跟着鲍老师学习锡绣。锡绣的针线与十字绣大不相同,针更细,线也很讲究。一根丝线根据作品需要劈成几十分之一,不能太粗也不能过细,要恰到好处地把合适的线绣到合适的位置,光劈线我就练了好一阵子,双面绣最常用的滚针、套针等基本针法更是练了半年。

  简单的针和线居然能绣出这么精美的艺术作品,每一处细节都纤毫毕现、栩栩如生,从不同的角度还会折射出不同的光泽!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我对锡绣的情感也从懵懂的喜欢变成了深切的热爱,让我喜出望外的是,鲍老师愿意收我为徒,这就更坚定了我要把锡绣当作职业的信念。没想到的是,家人和朋友都不赞成。那年暑假,父母已为我找好机场实习的工作,他们更希望我拥有一份稳定的工作,至多把锡绣当作业余爱好。但在我的坚持和鲍老师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思想工作下,父母终于妥协了。

  从2015年夏天到2016年夏天的那一年,每周五天朝九晚五,我风雨无阻去学艺。我每天早早起床,从港下倒两班车去位于市中心的鲍老师工作室勤学苦练,来回要坐近5个小时的公交,我丝毫不觉得辛苦,反而快乐地沉浸在锡绣的世界里。一年后,工作室搬到了美湖路上,我就住到了工作室楼上,省下的通勤时间可是能戳上不少针呢。

  手指被戳伤早习以为常

  每次绣作品之前,我会先把图案在纸上描一遍当作“预习”,分析图案的层次、结构、深浅,理解后才能选用适宜的技法和适合的颜色来表达,之后才是上绷、配色,着手刺绣。

  我的第一幅作品是漫画风的《春天里》,前前后后绣了四个多月。这也是我第一次尝试双面绣,经常顾及了正面就没法顾及背面,没法做到正反面完全一样,不好的地方就要拆了重来,总共拆了十多次。

  绣完第一幅作品后,我最大的进步就是胆子“肥”了,放得开手脚了。向师傅请教得多了、练得多了之后,我慢慢学会用心体悟,找到灵动的感觉。绣第二幅作品《雄风》时手法娴熟了不少,别看公鸡尾巴最长的那根羽毛水墨画只要一笔,我却绣了几个礼拜,为了表达黑色深浅枯白的变化,用到了十来种颜色。

  要绣好精微绣不是件容易的事,手指被针戳伤早就习以为常,特别是每次换针后就容易被戳到,要适应一阵子。为了保持手感,室温不能太热也不能太冷,夏天怕手出汗影响作品,一天要擦洗十几次手;冬天怕手僵,要备好取暖设备。因为经常十几个小时矮坐着刺绣,腰椎也不太好,实在累了我就躺躺或者出去走走。

  锡绣细腻典雅,不光对技艺的要求很高,也要求沉得下心、耐得住寂寞,因为要完成一幅作品,往往要花上几个月甚至几年时间。我喜欢戴上耳机听着音乐,沉浸在刺绣的世界里,除了吃饭睡觉,哪怕绣上一整天,都不觉得枯燥。为了开阔眼界和提升审美,我经常随师傅一起参加书画展、非遗展、工艺美术展等各类展览,从中汲取创作的灵感,积淀艺术文化底蕴。那种灵光一现的感觉太美妙了,有时候做梦也会梦到这种感觉。

  从荷花、玉兰、山茶、牡丹、锦鸡等花鸟作品,到江南山水、红色系列,再到繁复精妙的佛像作品,有幸于锡绣的艺海中探索沉潜,我乐不知返,愿用一生攀登一个又一个艺术高峰。

  更满意作品永远是下一幅

  2020年6月,我被评为江苏省乡土人才“三带”新秀,同时身为“无锡精微绣”市级代表性传承人,我深知将千年锡绣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精心守护好、传承好的使命已融入我的血脉,这也将是我一生的至爱和追求。

  我认为传统非遗文化不能被束之高阁,而应与时代同频、不断推陈出新,只有给锡绣注入灵魂、让其融入现代生活,才能被更多人喜爱,从而走得更远。在作品题材、绣法、装裱等方面,我试着融入一些现代元素,让古老的锡绣艺术在新时代焕发新的生机。我尝试创作了一些偏油画类的锡绣作品,中西合璧的效果也不错。我还设计了一些文创类的小物件,如在抱枕、车挂、项链、福袋、手机袋、玩偶、镜子等生活物件中融入锡绣元素,让锡绣不再那么高不可攀、遥不可及,让更多普通人可以了解、体验锡绣,真正感受到锡绣的魅力。现在,我拍摄了一些短视频发布到新媒体平台上,希望让更多年轻人爱上锡绣文化。

  平时,我们工作室会参与和组织各类志愿服务活动,走进学校、社区、企业、乡村等,为广大市民和学生讲授锡绣文化,将锡绣之美带给更多的人。目前,我们已和无锡市汽车工程学院达成合作,在校内开设锡绣课程,希望今后能把锡绣推广到更多学校,将非遗文化的种子播撒到更多的学生心中。我们还举办了多次锡绣初级短训班,普及锡绣艺术,传播非遗文化。在传扬锡绣文化的路上,我很开心也很欣慰认识了不少热爱这项艺术的朋友,比如短训班上有个姐姐推了所有事不落一节课,还带来很多刺绣书籍跟大家分享;在扬州某个活动上,一个小女孩对锡绣产生了浓厚兴趣,连续几周周末都由父母陪同专程来无锡学习;还有个为自闭症儿童服务的义工,特意找来学习锡绣,想为孩子们送上一份特别的礼物……

  大家的热情让我更坚定了在锡绣的广阔天地里潜心精进、勇毅前行。艺术之路无止境,更满意的作品永远是下一幅,我将努力传承好锡绣,绣出更璀璨的锦绣前程。

Copyright(C) 1998-2024 wxrb.com All Rights Reserved无锡日报报业集团无锡新传媒网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7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330069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00306号

苏新网备2006009 苏ICP备0500402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