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07/20
06:07
来源
无锡日报
分享
戴上一副小小的AR眼镜,在宜兴可以远程运维位于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不同场景的污水处理实验装置,在新南威尔士大学(宜兴)环境技术创新中心(以下简称新宜中心)看到的这一场景,正是跨国科技合作的一个生动写照。作为新南威尔士大学首个在澳大利亚境外建立的创新技术研发及产业化平台,该中心也是科技部与该大学合作框架下的旗舰项目之一。人工智能日益受到关注,而推动人工智能在环境领域的应用正是新宜中心的一大科研特色,正为“环保之乡”宜兴注入智慧动能。
VR(虚拟现实)及AR(增强现实)眼镜的应用,在许多人眼中只是沉浸式参与游戏,而在新宜中心是实现对技术人员高效培训及远程运维项目的重要工具。背后的秘诀,正是沉浸式数字孪生技术的拓展运用。在新宜中心一楼的控制室内,科研人员给记者展示:通过数字孪生体,可实时掌握在世界各地的污水处理设备的运行情况,并可通过控制面板根据系统提示的步骤,来实现对远程实体的操控。新宜中心发言人蒋婷婷介绍,中心正在开发通过建立大数据人工智能模型,实现人机交互对话功能,当操作工人碰到状况不知如何处理,机器人也可以及时反馈,降低事故发生率。
目前常驻宜兴的科研人员有20多位,其中包括4位外籍科研人员,项目研发还经常联合新南威尔士大学跨学科专家共同参与,与电气工程、清洁能源、大数据、材料科学、先进制造等多学科深度融合,引领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环境问题基础研究与技术创新。“经常会通过视频进行跨国的头脑风暴。”在悉尼的新南威尔士大学中澳火炬创新园负责人通过视频接受采访时介绍,澳大利亚市场规模小,其科研成果转移转化平台欠缺,而中国有着市场规模大、需求层次多、应用场景丰富等优势。新宜中心就是搭建一座“桥梁”来发挥中澳互补优势。
为加速研发项目早日产业化,中心合资方宜兴环科园,去年出资建设的环境技术中试示范基地已投入使用。在位于新宜中心旁边一幢大楼的这一中试基地记者看到,有关水处理方面的试验设施齐备,尤其是由中心自主研发的用于苦咸水脱盐的膜电容去离子多孔碳电极智能制造示范生产线已正式建成。美国工程院外籍院士大卫・维特,同时兼任新南威尔士大学(宜兴)环境技术创新中心董事长,其团队研发的膜电容去离子这一新型环保技术,能有效去除地下苦咸水中的盐和其他污染物,攻克了偏远地区苦咸水脱盐成本高的难题,同时也结合人工智能技术实现远程运维。
去年,宜兴环科园与新南威尔士大学达成新的5年合作计划,环境技术创新中心不久将改名为先进技术创新中心,从“环境技术”到“先进技术”,显示出中心研发领域的扩大。环科园科技局负责人介绍,与新南威尔士大学的合作将由原来单一的环境工程技术领域进一步扩大到清洁能源、先进材料与制造等多个技术领域,通过新宜中心这个平台为宜兴导入高端科创资源。
在新宜中心示范带动下,最近,新南威尔士大学拟在无锡成立产业技术研究院。上半年,新宜中心也加入江南大学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与江南大学签署校企联合培养研究生协议,进一步促进了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的深度融合。今年4月,新南威尔士大学与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及长三角国家创新中心签约,合作设立产业概念验证基金,深化了三方在科技创新与产业化方面的合作,为长三角地区的新质生产力发展注入新的动力。(胡志杰)
Copyright(C) 1998-2025 wxrb.com All Rights Reserved无锡日报报业集团无锡新传媒网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7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330069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00306号
苏新网备2006009 苏ICP备0500402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