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新传媒
首页 > 2023年专题 > 强信心 稳经济 促发展 > 敢为敢闯敢干敢首创 > 正文

高“含情量”助力精准聚英才 江阴去年新增高层次人才1450人

2024

06/17

07:43

来源

无锡日报

分享

  江南大学江阴校区还未正式投用,但人才创业项目已纷至沓来。无锡五头匠科技有限公司刚刚落地江阴高新技术创业园,近日,园区招才专员夏斌就带着新出炉的4.0版“蟠龙英才计划”上门辅导填报。“江阴本来也是家,现在更感受到了归家的感觉。”江南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副教授王琨还是位江阴媳妇,得知今年“蟠龙英才计划”再升级,她信心倍增,“要带领团队加速布局超微粉体智能包装机器人市场。”

  “蟠龙英才计划”持续升级带来全方位、全周期激励和保障,吸引了30余名诺奖得主、中外院士和5000余名高层次人才在园区创新创业。“江阴丰富的制造业场景急需各路人才的到来。”江阴市委人才办相关人士说,“市级政策的全力护航,园区政策的迭代升级,这给了人才在江阴找到自己‘飞驰人生’的信心,人才这个‘关键变量’在江阴更显‘热辣滚烫’。”

  政策进阶

  细节之处显“澄心澄意”

  从2021年正式推出时的1.0版进阶到现在的4.0版,翻看不同版本的“蟠龙英才计划”政策细节不难发现,新政更能贴心、周到地满足高端人才的需求。“与一般学校相比,不少高端人才会为子女选择费用较高的外国语学校,我们新增了这块补贴以加大对高端人才的吸引力度。”江阴高新区党群工作部人才服务科相关人士介绍,此外他们还提高了引才合伙人的奖励补贴,以高“含情量”助力精准招引高端人才。

  “含情量”十足的政策“牵引”下,创新创业人才扎根江阴快速成长。“落户当年就获得江阴市级‘暨阳英才计划’、高新区‘蟠龙英才计划’两级政策支持,领取了160万元的补贴,职能部门还定期上门解决困难,这对企业研发支持极大。”企业负责人韩亮说,2021年落户后,唯农生物目前已获授16项专利,去年还获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今年,企业将对外全面推广主打产品,预计全年销售额也将呈爆发式增长。

  今年,该市已发放495张“高层次人才礼遇卡”,该卡为实体卡,方便高层次人才享受免费健身、游泳等服务。另外,又新上线了线上即可申领的“人才礼遇卡”,该卡对人才的覆盖面更广,服务也更全面,目前已有4500余人申领。去年一年,江阴新增高层次人才(硕士以上学历或副高以上职称)1450人,新增大学生超1.6万人,新入选国家重大人才工程12人,省“双创团队”1个、“双创人才”及“双创博士”13人。

  求贤若渴

  走进46所高校广发“英雄帖”

  作为“制造业第一县”,江阴本地制造业企业对理工科毕业生需求量大。267家重点骨干企业推出1万余个优质岗位,画出15条招聘路线,走进8个省份46所高校……这一串串数据背后,是江阴今年春季校园招聘活动取得的成效,充分彰显了江阴引才、爱才的“澄”意。从该市人社局了解到,他们在前期就对企业人才需求进行充分调研,并筛选出与企业需求对口的院校,进行分线、分批、分时“组团招聘”。

  “真的是不虚此行!”经过江阴人社部门的精准匹配后,江阴兴澄特种钢铁有限公司人力资源专员缪淇铭在常州大学这趟行程中收获颇丰,“常州大学的专业设置与我们企业所需的人才类型十分契合,当天,一共收到了几十份简历,大多都是与企业发展高度匹配的高校人才,经过初步筛选后,已经开始下一步对接。”

  据统计,今年以来,江阴已为267家企业招聘近3000名高校毕业生,为该市“345”产业集群招聘2100余名高校毕业生。

  “招聘活动就像一场盛宴,使我们深刻感受到了江阴对人才的求贤若渴,相信一定会有更多学子和我一样喜欢江阴,也愿意走进江阴。”江阴市人社部门在山西开展招聘活动时,太原理工大学毕业生何昱杰说。

  首单落地

  服务人才企业“每一程”

  近日,全国首单高新技术企业认定费用补偿保险“科企帮”落地引发不少江阴人才的关注。“这两年一直想申报高新技术企业,但申报需要准备很多材料,还耗费人力、物力、财力,所以迟迟没有下定决心,这份保险给我吃下了‘定心丸’。”在该市科技局的牵头下,无锡道春新材料有限公司成为首家获益企业,总经理许建兴坦言,这一创新之举提高了企业敢想敢创的积极性,“准备年内就启动申报!”

  “此举也为人才在澄创新创业解决了后顾之忧。”该市科技局副局长刘小微介绍,根据方案,拥有知识产权越多、研发投入越高的企业若未能取得高企认定,将获得更多保险赔偿,这无疑是对人才研发的一种无形鼓励。据中国太平洋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江阴中心支公司评估,赔付额度最高可覆盖企业申请认定高新技术企业所产生费用的80%左右,单个企业最高可获6.4万元赔付。

  以金融、创新、产业链为人才链赋能,服务好人才企业发展“每一程”,刘小微介绍,他们还不断完善“澄科贷”“锡科贷”“苏科贷”省市县三级科技贷款风险补偿机制,联合该市行政审批、市场监督、税务等相关部门,摸排走访符合条件的人才企业近800家,为企业建档评估,提供“一对一”入户诊断辅导,“把金融‘活水’送到人才身边。”(记者 唐芸芸)

Copyright(C) 1998-2024 wxrb.com All Rights Reserved无锡日报报业集团无锡新传媒网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7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330069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00306号

苏新网备2006009 苏ICP备05004020号